新華網 正文
95後的音樂世界 民樂復興遇見“國風二次元”
2019-07-22 09:29:16 來源: 華西都市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琵琶、古箏、二胡、笙、揚琴、竹笛、阮、大鼓、嗩吶,當來自不同朝代、不同音色的樂器開始瘋狂進行自我解構和重組,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一個普通的盛夏之夜,能夠容納萬人的會場,燈光將數百平方米的大舞臺打得亮如白晝。這是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一次演出,也是國內二次元愛好者的一次狂歡。當舞臺燈光暗下,竹笛的樂聲悠悠傳來,笙、二胡、琵琶、古箏等傳統樂器的聲音漸次響起,一個民樂團出現在眼前,《萬神紀》《極樂凈土》等二次元的“神曲”響起,瞬間嗨爆現場。

  這類風格的曲目,被稱為“國風二次元”,受眾大多是90後、00後。鮮為人知的是,這支名叫“輕琴謦磬”樂隊的成員大多來自成都,其中不少是學習傳統樂器專業的學生。他們從小接受正規而傳統的樂器培訓,卻帶著民樂走上了“二次元”的道路。

  一

  琵琶少女 與愛好的一次“和解”

  相比于上海數百平方米的大舞臺,四川音樂學院不到十平方米的練琴房,更讓王雨萌覺得安心熟悉。在川音學習的三年裏,她大半時間都在這裏度過。

  從4歲開始,她便與琵琶結下了不解之緣,考入川音附中後,參加了十余次吳佳曉教授教學班音樂會,並擔任領奏。從2013年開始,她便獲得了諸多國內、國際大賽獎項。

  如果説演奏琵琶是她的“命中注定”,那麼王雨萌與二次元的結合更像是“不期而遇”。與大多95後相似,王雨萌身處全球化的浪潮,她接觸著來自不同國度與不同維度的文化。她不只是一位琵琶演奏者,也是“二次元”愛好者,喜歡動漫、cosplay。“從小看《數位寶貝》《名偵探柯南》,所以有二次元情結。我也會用琵琶彈奏一些動漫作品中的曲目,還有當下影視劇作品中的插曲,傳到網上去。”

  如今已是川音琵琶專業大三學生的王雨萌,在學校裏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專業成績名列年級前茅;走出校門,她還有一個名字叫“眷墨”,在樂隊中、網絡上,她的小夥伴、粉絲聽眾,都以這個名字稱呼。

  在她的身上,能夠看到古典氣質與摩登意識的融合與碰撞,這是當代年輕人的一種印記。網絡、動漫、二次元充盈著王雨萌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當她選擇用琵琶彈奏起《權禦天下》《大魚》等對于主流民樂界不太“正統”的曲目時,這也是她與自己愛好的“和解”。“民樂需要創新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它並不是古老的、嚴肅的,它也可以很燃、很炸裂。”

  電影《閃光少女》中,神經少女陳驚與學習民族樂器的小夥伴們組成二次元樂隊,大戰西洋樂,寄予著年輕人對于中國傳統民樂的發展弘揚。現實雖然沒有電影裏那麼戲劇化的情節,但是對于王雨萌來説,堅守傳統,卻又創新風潮,是當下傳承民樂的年輕人縮影。

  二

  95後男孩 用二胡築夢音樂世界

  “曲項胡琴魚尾撥,離人。入寒弦聲水上聞。”一千多年前,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寫下此句,描寫了胡琴音色的悲涼。而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當胡琴聲悠悠再次奏響在“95後”何佳俊手中,他的故事,就從一把二胡講起。

  從3歲懵懵懂懂摸上二胡的琴弦開始,何佳俊與二胡已經朝夕相伴快二十年。他對二胡的好感源于父親,因為父親是一位二胡老師。“弦樂對于小朋友來説極其枯燥,每天要在家練習幾個小時。”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到了小學畢業,何佳俊才與二胡暫別了一段時間。

  在初中三年,何佳俊幾乎都沒有摸過二胡,大部分原因來自于同班同學對于民樂的偏見。在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流行的當時,何佳俊手中的二胡,就像是過時的老派樂器。“在那種氛圍中,就容易受到影響,雖然我對二胡並沒有偏見。”本來初中曾有機會登臺演奏二胡,但在同學的哄笑聲中他放棄了。

  真的不拉二胡了嗎?何佳俊選擇重拾這件樂器時,面臨人生一個更大的選擇:要不要走音樂這條路?正是此時,他才明白,自己對于二胡是真正的喜愛,“到高二的時候,我才下定決心要考取二胡專業。”

  何佳俊在音樂道路上最大的阻礙,可能不是同齡人對于二胡的不理解,而是來源于自身的聽力問題。“如果用數字來表述,那麼普通人的正常聽力在8到10左右,低于8就是輕度的聽力損失,低于4是重度的聽力損失。”何佳俊,正是聽力低于4的重度聽力損失者,“開音樂會站在舞臺上,我經常聽不到伴奏的聲音。”

  “聽力這個事情,其實在我內心並沒有太多的困擾,實際上確實影響了我的生活,比如説日常交流、上課學習時會産生阻礙,專業課上聽不到老師講什麼。”決定走音樂這條路之前,親戚和朋友也勸過何佳俊,奈何割舍不下二胡,也無法放棄對音樂的喜歡。反覆的練習,不斷確認音色的完美,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練習,成為了何佳俊解決聽力問題的辦法。

  2017年,何佳俊加入“輕琴謦磬”樂隊,嘗試用二胡這一傳統樂器演奏二次元、流行歌曲。又在一年後,他參與錄制了某網站的拜年視頻,其播放量達到了3000萬,彈幕數達100多萬條。

  何佳俊説,對于民樂的專業演奏者而言,樂器中古典的部分恰恰是最寶貴的。但是,如何喚起當下年輕人對于傳統民樂的關注和喜愛,同樣彌足珍貴。“二胡並不是一件過時的樂器,我要用更年輕和更大眾的方式,把二胡文化帶給大家。”

  三

  鐘情竹笙 他發明笙的通用恒溫棒

  無論是“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還是“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提到笙,可能是一件熟悉而又陌生的樂器。古人愛笙,在眾多的古代文學作品中,人們總能看到這件樂器的身影。

  只見其名,不聞其聲。哪怕會背誦《短歌行》中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詩句,但是很多人並未真正聽過笙的樂音。並且在文化交流頻繁、西洋樂器流行的當下,這件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老樂器,似乎正面臨著尷尬的處境。

  笙真的後繼無人嗎?對于徐勇來説,答案是否定的。作為一名學習笙專業的“90後”研究生,他與笙朝夕相處的12年,嘗試用笙吹奏流行音樂、甚至動漫中的二次元歌曲,用更年輕的方式展示笙文化。在網絡中,他更多被聽眾稱為“千竹書笙”,他用笙所演奏的二次元風格曲目,在網站上受到不少粉絲喜愛。有著一顆“工科心”的他,還研究發明瞭笙通用的恒溫棒,助力樂器笙的傳承發展。

  走進徐勇常用的琴房中,隨處可見不同種類的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在狹小的琴房中,顯得異常擁擠。徐勇就坐在一排笙的面前,講述到這些年學習笙的點滴故事。

  上高中那年,他本身的特長是吹笛子,可是在偶然間聽過笙悠揚而空靈的樂音之後,被深深吸引。

  學習笙的10多年裏,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徐勇。“笙的底部都有水箱,在演奏笙的時候,必須往水箱中灌入熱水,這樣才能保持笙內部的幹燥。笙裏面是一個半封閉的結構,我們吹進去的氣中會有水蒸氣,那麼在金屬做成的簧片上會凝結成小水滴。水滴的存在影響簧片震動,就會出現發音遲緩等問題。所以灌入熱水,是為了防止小水滴凝結。”

  在當下,灌熱水仍是在演奏笙時通用的方法。但是熱水易冷,往往一首曲子吹奏完成後,水箱中的水就需要更換了。“我們需要頻繁更換熱水,特別不方便。也是這個原因,笙的音樂會都特別少。”兩年前,有著“工科”思維的徐勇就開始琢磨起這件事情,反覆的試驗之後,他申請了“笙通用恒溫棒”的專利。

  一個長度不過幾釐米的恒溫棒,實際經過了徐勇無數次的改良。徐勇表示,該發明的方便之處,就是在不改變笙本身結構的情況下,只用更換水箱的螺絲就能使用。“其實恒溫棒就是一個金屬的加熱棒,放入熱水中後可以保持加熱。”目前,徐勇已經拿到第二代笙通用恒溫棒的專利受理書,這也有可能是國內第一個關于此類的發明。“據我所知,有的樂器廠也在改良,但他們所做的需要更換水箱等設備。”

  令人疑惑的是,笙作為一件有著數千年豐富歷史的樂器,為何在漫漫歲月中,未解決簧片水滴凝結的問題,還仍沿用著更換熱水的傳統方式呢?徐勇頗有些無奈地表示,因為現在學習笙的人基數太小,所以笙的發展舉步維艱。“我們需要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我們也正努力讓更多人看到它。”

  在徐勇所就讀的音樂學院,笙專業的研究生只有他一人,而他已在今年6月畢業。“笙如果要發展的話,只有傳承、創新、再發展。之前,我們考慮的是先傳承,再發展,後創新。但這樣走不通,因為到發展時已經沒人了。只有傳承後去創新,才能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笙才會有發展的空間。”

  目前,徐勇已在網上開設了自己的頻道,時常會將用笙吹奏的曲目發到網上。除了傳統的民樂曲目,他也嘗試演奏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我們正在努力和大眾搭建一座橋梁,讓更多人了解笙、喜歡笙。”(記者 李雨心)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走進海派建築 讀懂上海歷史
走進海派建築 讀懂上海歷史
廣西欽州:學芭蕾 度暑假
廣西欽州:學芭蕾 度暑假
暢潛蔚藍
暢潛蔚藍
電子消費博覽會上體驗未來智慧生活
電子消費博覽會上體驗未來智慧生活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115112478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