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探索保護生態補償機制 三江源保護3年做了哪些事?
2019-07-11 08:07:58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生態管護……探索保護生態補償機制——

  三江源保護3年做了哪些事?

  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每年向下遊輸出620多億立方米的水資源。保護好三江源,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責任千鈞。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組赴玉樹,深入三江源國家公園腹地,探訪長江上游和瀾滄江上游的生態保護狀況。

  2016年3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正式印發,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由此開啟。3年多的試點探索,有利益協調、矛盾糾結,也有機構整合、生活重建。

  離開也是為了守護

  “我以前是牧民,後來響應國家號召退牧還草,全家都搬到縣城去了,每年五六月份挖蟲草的時候才會回來。”6月20日,在玉樹治多縣立新鄉葉青村,50歲的村民多吉才仁告訴記者。

  這裏是長江源頭幹流河段通天河流經之地。據立新鄉黨委書記才仁松保介紹,2009年,當地政府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行退牧還草,以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對于當地牧民而言,原來放牧和挖蟲草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搬到縣城之後,孩子上學和看病都更方便了,但他們也面臨“再就業”的難題——去打工,缺乏一技之長;做買賣,需要啟動資金。更重要的是,對于習慣了自由自在放牧的人們來説,幹一份“固定”的工作意味著生活方式的全然改變。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中定下的目標是,至2020年轉産轉業牧民有序增加,國家公園內居住人口有所下降。

  適應新環境是生態移民的必修課,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則是相關部門必須考慮的問題。據了解,當地給配合政策移民的牧民發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每人每年2100元。

  面對村裏的青山綠水,多吉才仁感慨:“這些年來,這裏的生態確實在不斷改善。”

  “這裏”始終是他們的家園,離開也是為了守護。

  留下變成生態管護員

  68歲的玉樹雜多縣昂賽鄉村民求群在3個月前剛剛失去了兒子——這位35歲的生態管護員在一次巡山途中被棕熊襲擊不幸離世。

  老人接過兒子的棒,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的生態管護員。“兒子走了,家裏的頂梁柱沒了。”這位長年放牧的老人臉上皺紋溝壑縱橫,他對本報記者説,“政府的環保政策特別好,我們很支援,我們就是希望能有更有效防止熊害的措施。”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其職責包括制止管護區域內亂砍濫伐、濫捕亂獵等破壞生態的行為,對草原、濕地、林地、河流、湖泊等進行日常巡查,還要撿拾沿途的垃圾。

  目前園區已經全面實現“一戶一崗”,共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開展生態管護工作期間,完成績效考核的牧民每月可獲得1800元收入。3年來,青海省財政共投入4.34億元資金,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昂賽鄉是青藏高原雪豹最集中的地區之一。55歲的生態管護員樂尕告訴記者,2016年,他和村民救助過一只受傷的雪豹。“現在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很多都是以前從來沒見過的。”

  隨著生態環境的恢復,一度蹤跡難覓的珍稀野生動物再度出現。硬幣的另一面是,由于保護力度加大,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日趨好轉,種群和食物鏈得到了較好的恢復,但“肇事率”也隨之增加。

  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也要保護牧民的人身及財産安全,如何找到平衡點?這是大自然給人們出的一道難題。

  “我們率先在昂賽鄉年都村試點,通過縣財政支援、高校和社會學術組織資助、群眾投保的方式,籌資建立了‘人獸衝突保險基金’試點。”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局局長桑布説,截至目前,園區內共登記人獸衝突傷害事件222起,兌現損失補償22萬余元。

  形成硬約束機制

  在昂賽鄉的一處草原上,靜靜屹立著一棟有著透明屋頂的小木屋——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昂賽鄉野外工作站。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第一座科研工作站,肩負著在地保護、科學研究、公眾參與和環境教育等功能。

  6月21日,這個工作站的志願者劉馨濃告訴記者,他們在昂賽鄉實現了紅外相機的覆蓋,劃分了72個網格,每個網格裏放1或2個紅外相機,每個相機都有一個牧民來管理,實現當地人自己做野生動物保護。

  事實上,“科技支撐不足”與“專業人才短缺”並存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中面臨的兩大制約因素。艱苦的環境,要引來人才、留住人才實屬不易。

  為此,三江源國家公園與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此外,當地對省州縣鄉村幹部、生態管護員、技術人員組織開展了全面係統的業務培訓110場次,36000多人次參與。

  現代生態文明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社會、經濟等在內的大生態係統良性迴圈。而在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求平衡是永恒的話題。

  青海近90%的國土屬于禁止或限制開發區。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家對該省生態補償的補助范圍小、標準偏低,不能滿足生態保護需要,與牧民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建議通過立法健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按照‘成本共擔、效益共用、合作共治’的原則,探索建立以水質、水量以及生態保護責任為基礎的流域水資源保護生態補償機制,強化對長江源頭生態保護工作的傾斜。”

  2017年6月,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此舉標誌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邁出依法建園的步伐。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順應自然法則,也需要形成硬約束機制。(記者 蔣菡)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老隧道的新使命
老隧道的新使命
烏克蘭:葵花盛放
烏克蘭:葵花盛放
“銀色月光下:百年月球影像”將在華盛頓展出
“銀色月光下:百年月球影像”將在華盛頓展出
中德“聯合救援—2019”衛勤實兵聯演開始全要素全流程連貫演習
中德“聯合救援—2019”衛勤實兵聯演開始全要素全流程連貫演習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473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