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尋精神,守初心,強信心——“記者再走長徵路”活動引發熱烈反響
2019-07-05 19:05:5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南寧7月5日電 題:尋精神,守初心,強信心——“記者再走長徵路”活動引發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朱超、馬雲飛、張瑞傑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弘揚偉大長徵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自6月11日起組織國內媒體,赴紅軍長徵經過的13個省區市進行“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接力式採訪活動,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和反響。

  人們表示,跟著新聞工作者的足跡,重溫長徵壯烈歷程和偉大長徵精神,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在新長徵路上續寫新篇章、創造新輝煌意義重大。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圖文互動)(1)西進,西進——訪紅軍長徵入粵首勝地新田

  6月22日,在廣東省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媒體記者在紅軍入粵第一仗舊址採訪廣東省南雄市史志辦原副主任李君祥(中)。  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喚醒民族記憶 感受長徵精神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6月11日啟動後,第一批記者即赴江西、福建、廣東等地進行採訪。第二批赴湖南、廣西、貴州的採訪正在進行中。

  “85年前,中央紅軍8.6萬余人渡過于都河,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征程。”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副館長張小平説,媒體記者在這裏開展“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講述這場偉大的遠徵,極具意義。“隨著相關報道陸續鋪開,來紀念館參觀、感受的人越來越多。有觀眾表示,如果有機會,很想到紅軍長徵勝利會師的地方看一看。”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鳳凰鎮建安司村鳳凰嘴渡口,當年最後一批紅軍在此搶渡湘江。村民蔣士發説:“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出發後最壯烈的一仗,留下許多感人故事。希望通過媒體的報道,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從學習強國平臺上了解到這次活動,天天都看再走長徵路的報道,關注相關資訊。”貴州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工作人員林小川説,“紅色政權是從哪裏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再走長徵路,‘喚醒’了整個社會學習和傳承長徵精神,很有意義。”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圖文互動)(9)最後的湘江搶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蔣濟勇老人(中)在向記者講述紅軍渡過湘江的故事(6月29日攝)。 鳳凰嘴是著名的湘江渡口,位于廣西全州縣鳳凰鎮。渡口不大,一艘簡易鐵船固定在橫跨湘江的鐵索上,人們依靠擺渡人拉動鐵索過江。 80多年前,最後一批紅軍在這裏渡過湘江。當時涉渡寬約百米的江面,猶如跨越天塹。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傳頌感人故事 傳揚為民初心

  再走長徵路,記者將一路所聽感人故事傾注筆端、深情講述。

  其中,長徵路上“半條被子”的故事報道後,感動了許多讀者。人們通過這個感人故事,深切了解到中國共産黨人任何時候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

  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村主任朱向群是“半條被子”主人公徐解秀的後人。他説:“我要繼承‘半條被子’精神,為全村群眾謀發展、辦實事,讓鄉親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人民犧牲的紅軍戰士,永遠被人民緬懷。

  在湖南通道縣小水大坡界,記者聽當地紅軍長徵研究專家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8位紅軍戰士在這裏與敵人戰鬥到最後一刻,毅然從50多米高的懸崖跳下,全部壯烈犧牲。當地百姓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把紅軍烈士的遺體掩埋好。他們知道,這些紅軍是為他們犧牲的……”

  7月1日,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8周年紀念日,再走長徵路的記者團與紅軍後人代表、當地黨員幹部在廣西興安縣湘江邊祭奠紅軍烈士,在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集體重溫入黨誓詞。

  中國青年報記者謝洋説,當年紅軍憑借一往無前、九死不悔的堅定信念和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走完漫漫征程,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這激勵著今天的我們。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圖文互動)(8)最後的湘江搶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這是位于廣西全州縣鳳凰鎮的鳳凰嘴(6月29日攝)。 鳳凰嘴是著名的湘江渡口,位于廣西全州縣鳳凰鎮。渡口不大,一艘簡易鐵船固定在橫跨湘江的鐵索上,人們依靠擺渡人拉動鐵索過江。 80多年前,最後一批紅軍在這裏渡過湘江。當時涉渡寬約百米的江面,猶如跨越天塹。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繼承長徵精神 激揚前行信心

  長徵,是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用鋼鐵意志和英雄氣概譜寫的人類史詩,留給後人巨大精神財富。

  “記者把再走長徵路活動中採集到的故事向社會傳播,傳遞了巨大正能量。長徵的勝利充分展示,有這樣一種精神,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必須把前輩們歷經萬難打下的江山建設好。”廣東省仁化縣城口鎮文化站站長黃本洲説。

  湖南日報記者唐亞新表示:“希望、信心和使命感,這是我感受到的決定紅軍長徵勝利的關鍵詞。漫漫征程中,紅軍在最困難的時候,都帶給沿途群眾希望和信心。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作為新聞工作者,也要將這種希望、信心和使命感傳播出去。”

  “從來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幸福,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紅軍烈士後代、福建長汀縣紅色文化講解員鐘鳴説,“長徵精神是軍魂、黨魂和國魂,永遠值得我們弘揚和傳承。要不斷從中汲取營養,鼓舞我們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前行。”(採寫記者:高皓亮、吳劍鋒、袁汝婷、柳王敏、黃浩銘、李雄鷹、劉斐、李驚亞)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圖文互動)(2)西進,西進——訪紅軍長徵入粵首勝地新田

  6月22日,在廣東省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李梅德老人在講述紅軍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新聞連結:

  最後的湘江搶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革命理想高于天——解讀紅軍長徵壯烈“起步”

  他們,找到了3000多個紅軍烈士的名字

  廣西全州:一家人守護紅軍烈士墓85年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尋精神,守初心,強信心——“記者再走長徵路”活動引發熱烈反響-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210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