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紅軍來 心相通——紅軍與連州瑤族同胞之間的三兩事
2019-06-22 21:00:0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廣州6月22日電  題:紅軍來 心相通——紅軍與連州瑤族同胞之間的三兩事

  新華社記者劉羽佳、李雄鷹

  連州北部,山嶺巍峨,氣勢磅薄。

  在廣東清遠連州市瑤安鄉田心村,世代居住著勇敢的瑤族同胞。1934年,紅軍長徵前後,先後有幾支紅軍部隊經過或在這裏開辟遊擊根據地,留下了紅色足跡,譜寫了動人故事。

  今年68歲的田心村村民譚長標回憶起母親講述的她的親身經歷,盡管聽了無數次,也從未厭煩過。1934年底,擔任長徵後衛的紅五軍團三十四師余部幾十人,撤退到瑤族聚居地連州市,與數倍于其的敵軍在田心村牽牛嶺奮力激戰。

  戰後,一名十六七歲的小紅軍王貴因負傷掉隊,譚長標的父母將王貴帶回家,妥善安置、精心照料。

  “安置或者救助傷員是瑤胞與紅軍最早的結緣形式之一。”中共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黃兆星介紹,長徵中,紅一、九軍團在湘南宜章留下一批傷病員,他們被湘南地下黨轉移到連州天光山後,當地瑤胞積極採藥,秘密掩護,精心治療,不少傷病員和弱小紅軍被當地人掩護收養安置。粗略統計,清遠連州境內被山民掩護收養安置的紅軍弱小人員及傷病員有20余人。

  慢慢地,隨著紅軍一次次與當地百姓接觸,瑤族同胞對紅軍有了更深的認知。

  黃兆星説,當年,長徵經過連州山區的幾支紅軍部隊嚴格遵守黨的民族政策,做到秋毫無犯。

  進駐瑤寨的紅軍為不打擾當地百姓,睡在樹蔭底、屋檐下或造紙廠內;紅一、九軍團的傷病員們即使忍饑受餓也不動瑤胞的臘肉、蔬菜;吃了紙廠工人的飯,工人上山採竹未歸,紅軍則把銀兩留下……

  紅軍的所作所為和強搶銀糧的民團、悍匪形成鮮明對比,他們嚴明的紀律、樸實的作風打動了當地瑤胞,甚至成為瑤胞的依靠。

  每當提起爺爺李啟財,連州瑤胞李志標倣佛有説不完的話。爺爺與紅軍的故事,打小就深深印在他的心裏。

  李志標説,爺爺年輕時家裏開了造紙的作坊,那時候土匪較多,家裏多次被土匪搶劫。有一次,一隊土匪將家裏搶劫一番後放出話來,“除非能找人來跟我們幹一仗,要不然我們還來搶劫。”

  李志標回憶,雖然知道村裏來了紅軍,但爺爺從來沒有與紅軍打過交道,也不知道紅軍的底細,想去找紅軍幫忙又不敢。還是家裏的一名工人拉上爺爺找到紅軍隊伍説明瞭情況,紅軍毫不猶豫地幫助他們解除了匪患,從此,他們家再也沒有被土匪騷擾過。

  紅軍的嚴明軍紀和為老百姓謀利益感動了瑤胞。善良勇敢的瑤族人民,也頂著敵人的高壓,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支援紅軍。

  紅軍通過國民黨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進入連州山區的部隊糧食不足,疲勞不堪,病弱增多。“還好有當地瑤胞幫助。他們利用茶油、冬菇、土紙、竹木等當地特産,解決紅軍急需的糧食、生鹽、布匹等物資,為紅軍不斷儲備戰鬥力。”黃兆星説。

  紅軍長徵期間在連州逗留的時間雖然不長, 但他們頑強不息的長徵精神,保護瑤民、秋毫不犯的政策紀律卻在連州人民中代代相傳。

  據了解,2017年起,每年農歷五月初九是田心村的“紅軍節”。田心村村主任李六旺説,“紅軍節”的舉辦讓村民對家鄉的紅色故事有了更深了解。“我們不能忘記這段紅色歷史,當年紅軍和瑤族人民的情誼,會一直被傳頌下去。”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紅軍來 心相通——紅軍與連州瑤族同胞之間的三兩事-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465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