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經費分配浮出水面
2019-06-12 08:26:36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隨著“藍色糧倉科技創新”、“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等重點專項擬資助項目相繼公示,2019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申報指南工作已過半。《經濟參考報》記者11日從科技部獲悉,歷經2個月的意見徵集,新一批次的申報項目清單將浮出水面。目前來看,涉及高新技術和基礎研究等領域在內的23個專項(含定向)240個項目,國撥經費共計約50億元,其中量子調控與量子資訊、醫療環保、農業等領域成為今年科研經費重點投向。專家表示,我國重點研發計劃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狀況有了很大進步,未來涉及國計民生和重大發展需求的戰略新興産業將成為“錨定”的重點。

  申報指南密集發布

  科技部5月24日集中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1個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其中,“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明確,以優質蛋白高效供給和拓展我國糧食安全的戰略空間為目標,利用海洋和內陸水域環境與資源,通過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像這樣“扎堆”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項目申報指南今年並非首次。5月20日,科技部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經濟作物優質高産與産業提質增效科技創新”等7個重點專項2019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情報研究中心李紅軍博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豐富食物種類、建設宜居村鎮是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實現鄉村振興的需求。“社會發展板塊此次公布了9個,投入較多的是與健康相關的數字診療裝備、重大慢性疾病,以及水資源的利用,凸顯國家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對環境資源的關注。關于2022年冬奧會,本年度重點研發計劃以定向項目的形式發布了21個項目,涉及經費4.6億元,體現政府要依靠科技辦好奧運的決心。”李紅軍表示。

  根據科技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在發布徵集指南的41個專項中有近20個專項正式發布申報指南,擬資助項目240個,擬資助經費近50億元。社會發展、基礎研究、農業科技和基礎配套板塊各自有9、6、3和1個專項發布了申報指南。農業科技板塊僅有3個專項,但投資力度很大,經費近20億元、涉及項目60余個,主要投向經濟作物、淡水海水産品和村鎮建設。

  不過,與先前公布的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相比,近期公布的正式版申報指南,在科研經費的分配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以首批披露的6個申報指南來看,50個項目有近12億元的經費資助。“以目前的節奏來看,加上還沒有公示正式申報指南的領域,2019年度資助項目將超700項,國撥經費近100億元。”有業內專家表示。

  有效支撐創新戰略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産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基金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整合而成。主要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産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産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

  5月23日上午,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這標誌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而成果的取得無不歸功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其對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係統進行了部署。據悉,該專項由中國中車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具體實施,聚集國內高鐵、磁浮領域優勢資源,聯合3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成“聯合艦隊”共同攻關。

  近年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組織實施已經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成果,如國際上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並費米子、“深海勇士”號完成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海試等。巨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我國多年持續不斷的投入分不開。據統計,2016年至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已經完成立項3500多項,國撥經費總投入超過750億元,調動了數萬家高水準科研單位積極參與。截至今年3月,54個已啟動重點專項中,高新技術類和社會民生類專項佔到了約2/3。

  對此,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此前表示,應進一步增加基礎研究和農林科技的投入和項目設置,因為基礎研究是原始創新的基礎,是理論創新的關鍵。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方面,加強農林科技以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十分關鍵。

  放管結合 經費使用漸靈活

  隨著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紅利逐漸釋放,智能制造、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藍色糧倉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研發等領域,在中央財政的支援下迅猛發展。但是要讓有限的科研經費花在刀刃上,逐步完善經費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在科研評價體制的指揮棒作用下,科研工作者熱衷于發文章、報獎勵來評職稱,申報沒有價值的專利應對項目結題,跟風研究獲取科研項目,而短期內難出成果的基礎性研究受到冷遇。要改變這種‘輕基礎、追風頭、重數量、輕品質’的科研氛圍,需要政府多部門聯手行動。”李紅軍直言。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一直是業界的關注話題。隨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金管理辦法》等一係列管理政策的落地,我國重點研發計劃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狀況有了很大進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性活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佔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乾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科技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也明確,要科學合理確定政府科技投入的邊界和方式,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係。要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中央財政側重支援全局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進一步發揮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作用。(記者 鐘源)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汽油、柴油價格迎來大幅下調
汽油、柴油價格迎來大幅下調
吉林長春:雨後彩虹
吉林長春:雨後彩虹
輪滑運動進校園
輪滑運動進校園
油菜花海醉遊人
油菜花海醉遊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46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