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技術創新原來也可以這樣有趣”
2019-06-08 07:35:21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大慶油田58個“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各有專攻,在鍛造技能人才上也各有招法,讓青年創客大受裨益——

  “技術創新原來也可以這樣有趣”

  “五一”後的這段日子,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大慶油田採油二廠“劉麗勞模創新工作室”比以往更加熱鬧。一批批來自全國石油企業的勞模、技工聚在這裏,分享著技術創新心得。

  今年45歲的勞模劉麗拿著一個堵頭説:“甭小瞧這個不起眼的小部件,它可給我們帶來過很多煩惱。”她説,以前每當工人給設備換油時,都要將堵頭從螺桿泵驅動頭底部卸下來,這時,油也會跟著流出來。“後來我們就對它進行革新,並改進了三代。現在這個堵頭內藏了一個閥,可以自動控制油的流動了。”

  類似這樣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如今在大慶油田很受歡迎,不僅傳授了技術,而且還傳播工匠精神。

  給企業解了一個“痛點”

  大慶油田擁有職工20多萬人,但相對而言優秀技工較少,佔比不足15%,其中高級技工更少。

  “按照企業發展需求,這個數字遠遠不夠。技工缺乏,是企業的一個痛點,也成為制約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因素。”談起技工缺乏問題,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總經理房俊嶺曾經感嘆:“高薪引進優秀技工吧,受限制于企業體制和機制。自己培養吧,遠水解不了近渴,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技工,至少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優秀技工的缺乏,曾讓這家企業錯失商機。“幾年前,我們自主研發了一項新技術,欲將其快速轉化為生産力,可是因缺少熟練操作工人未能如願。”現在提起這事,房俊嶺還一臉的遺憾。

  油田還有不少企業,也曾有過這樣的切膚之痛。如何找到一個更便捷、高效的技術培養之路,成為油田致力探索的課題。于是,一個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主的技術工人“孵化器”,開始應運而生。

  “目的是通過這個平臺,以創帶訓;通過勞模技師的模范帶動作用,激勵更多人鑽研技術。”油田工會副主席陳宜財説。

  如今,油田已擁有這樣的高標準“孵化器”58個。企業為每個“孵化器”配備至少一名“孵化大師”,即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技能大師。“孵化大師”不僅業務技能突出,創新技術成果顯著,而且願意傳授技術,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學習和指導能力。

  “這些都是企業最優質的資源,充分利用、發揮好了,可生成大量的優質‘才富’。”陳宜財説。

  為技工建了一座“鍛爐”

  “‘勞模創新工作室’既是經驗交流的智慧屋、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發室和實驗室,又是鍛造技工的一座大熔爐。”大慶職業學院院長王志恒介紹,“這些‘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各有專攻,在鍛造技能人才上也各有招法”。

  “任相財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興趣傳技法”,就很有代表性。任相財認為,創新的樂趣來源于生活——他看著兒子玩耍兩節棍,受啟發發明瞭“加盤根工具盒”;在飯店吃飯時發現筷子頭可更換,受啟發搗鼓出了“卸壓閥工具”……

  任相財將這些發明心得講給年輕的創客們聽後,他們紛紛點讚:“任師傅的創新故事讓我們很受鼓舞,原來,技術創新也可以這樣有趣!”

  在興趣的引領下,一個以任相財為軸心的技術創新鏈越連越長:一線生産職工負責發現搜集技術難題,“任相財工作室”負責攻克技術;一線生産職工負責試驗跟蹤、資訊反饋,“任相財工作室”負責改進、總結、推廣。發布成果或者成果獲獎了,“任相財工作室”既不挂名也不要獎,一切都歸技術問題的提供者,結果是,每周都有一大堆技術難題提供上來。

  “這樣從基層中來再到基層中去的模式,有利于形成全員創新之風,有利于在實踐中打磨出優秀技工。”任相財説。

  “楊海波勞模創新工作室”的“5+4”差異化培訓法也很獨特。楊海波説,培訓要根據員工的特點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楊海波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研發出了集模擬考試、比賽模式、強化練習等6項功能于一體的“海波題庫通”手機APP,因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大受青年創客們青睞。該成果不僅被評為全國網上職工優秀練兵平臺,還獲得了國家軟件著作權專利。

  在楊海波看來,培養技能人才,如同熔爐鍛造鋼材一樣,需要掌握好火候,要根據每個員工的特點,重點是讓創客們都能學到真功夫。

  目前,油田58個“勞模創新工作室”已為企業培養出優秀技工上千名,技師近百名。

  給發展裝了一部“引擎”

  在大慶油田流行一種説法:一個“勞模創新工作室”,猶如企業的一部“引擎”。

  “油田58個‘勞模創新工作室’中我們佔了7席,培養出的技工也最多,創新成果也很多,給企業帶來活力的同時創造了更多財富。”採油四廠人自豪地説。

  “勞模創新工作室”每年給採油四廠帶來的效益佔比很重。“這些是直接經濟效益,還有間接經濟效益呢,比如抽油機皮帶損壞率降低、更換盤根盒時間縮短等等。”生産運作部劉慶國説。

  被稱為創新創效“夢之隊”的“劉麗勞模創新工作室”,則瞄準生産之需、提效之點,開展“多工種、跨專業”聯合作戰攻關和“研産用”一體化創新實踐。

  過去,電泵井防噴管冬季易凍結,明火解凍清蠟有重大安全隱患,日常維護材料損耗大,這些問題曾讓企業領導很是犯難。“夢之隊”經過一次次革新,研制出新的攜帶型清蠟設備,改變傳統清蠟設備結構,縮短了防噴管尺寸,加裝引流及防雨裝置,就此結束了一口井一根防噴管的歷史。

  截至目前,“劉麗勞模創新工作室”取得技術革新成果932項,獲國家專利38項,制造各類革新産品25批次2014件,累計為企業創效8600多萬元。

  在大慶油田採油和鑽井現場可以看到,很多生産環節都實現了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能。過去鑽一口油井,同樣的設備和人員,1200米的井深需要一周左右時間,慢一些就要半個多月時間。如今鑽同樣深的油井,只需3天多時間,且鑽井品質也比以前大大提高,優質率達98%以上。

  據統計顯示,大慶油田58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每年創新成果達上萬個,年創經濟益上千萬元。(陶然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浙博年度大展開幕
浙博年度大展開幕
多彩活動迎接端午
多彩活動迎接端午
北京世園會舉辦“浙江日”活動
北京世園會舉辦“浙江日”活動
“薩沙”老師的中國幸福生活
“薩沙”老師的中國幸福生活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459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