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北京世園會“滿月”,阻擋外來生物入侵有高招
2019-05-30 07:34:38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長城腳下、媯水河畔的北京延慶世園會現場,遊人如織。5月29日,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已經“滿月”。

  園區內,遊人可以暢遊佔地近4萬平方米的植物館,在溫室欣賞到超過1000種國內外珍稀植物,透過紅樹林、熱帶雨林、蕨類、棕櫚、多漿、食蟲、苔蘚等植物群,感受植物多樣性及其生存智慧。

  鮮有人知,這場歷屆A1類世園會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最多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博覽會,給國門生物安全帶來了空前挑戰。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不在一朝一夕,世園會開展前、展中和展後,如何確保國門生物安全?科技日報記者就這些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相關人士。

  對入境參展植物進行有害生物的初篩和鑒定

  距離世園會六號門不遠的隔離檢疫溫室配樓,就是北京海關技術中心現場實驗室所在地。

  實驗室主任高文娜告訴記者,這是我國承辦的大型展覽會第一次在現場設立的植物檢疫實驗室,將國門生物安全保障工作延伸至園區。

  記者走進現場實驗室看到,檢測人員正使用專業設備對入境參展的植物進行昆蟲、線蟲、真菌等有害生物的初篩和鑒定工作。

  對送檢的樣品,現場實驗室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檢測,從而及時、高效地出具檢測結果,加快世園會進境植物和植物産品的通關效率,也可以根據檢測結果第一時間向後續防治部門提供資訊,開展應急性處置。

  今年4月,現場實驗室從北京海關隸屬順義海關送檢的種苗上檢出粉蚧活蟲。經鑒定,確認為大洋臀紋粉蚧,這也是從世園會樣品中首次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

  大洋臀紋粉蚧是我國禁止進境的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主要集中在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其寄主多達250余種,除了危害熱帶和溫帶水果,也可侵害大豆、玉米、馬鈴薯、觀賞花卉等重要經濟作物。

  “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目前國內沒有分布,或者只在局部地區發生的危險性大、能隨植物及其産品傳播的病、蟲、雜草。”高文娜告訴記者,對這類生物,要在準確鑒定基礎上採取控制、消滅措施,以阻止其傳播擴散。

  北京海關行郵處副處長張芳介紹,截至世園會開幕,海關共計查驗進境植物種苗53種2442株,截獲植物疫情包括昆蟲、線蟲、真菌、雜草等,共計28種40次。在最大程度保障本次世園會順利召開的同時,有效防范外來有害生物隨參展植物傳入。

  掃描二維碼展示植株完整“體檢報告”

  漫步園區,細心的觀眾會注意到,園區植物懸挂了帶“北京海關”字樣的圓形小標簽。

  通過掃描標簽上的二維碼,觀眾可以獲得相關植物背景介紹和檢疫情況,在欣賞植物的同時,也能了解相關知識。

  對檢疫工作人員來説,標簽關聯的是溯源追蹤係統。

  在園區現場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工作人員可以查閱植株的來源、檢測報告,係統還能實現檢疫處理資訊的更新和跟蹤,通過手機端就可上傳監管過程中階段性檢疫情況,精準了解園區植株生長態勢,隨時展示該植株完整的“體檢報告”。

  這項工作是“2019年北京世園會疫情監管與防控專項”的一部分,專項工作內容包括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植物溯源追蹤、入園苗木疫情監測和有害生物防治等4個方面。

  自4月1日世園會試運作以來,海關就派員進駐園區,定期開展有害生物監測普查,在園區內設置120個監測點,設置定向誘捕500余套,採集疑似病蟲害樣品40余份。同時日均有2名技術人員對園區進行分區巡查,以及時發現、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發生。

  近期,天氣轉暖,技術中心已啟動園區有害生物第一次普查,確保世園會順利舉行。

  提前一年畫出世園會“生物圖譜”

  世園會開幕前,高文娜和團隊就查閱了大量資料,研究分析了包括20年前雲南昆明世園會進境植物查獲的病蟲害疫情數據等資料,為了解園區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北京海關提前一年在園區及周邊開展有害生物監測,畫出世園會“生物圖譜”,為世園會園區及周邊地區有害生物種類變化提供對照。

  高文娜同時告訴記者,世園會展覽期間,北京海關將完成不少于3000份的園區有害生物日常監測,確保展會前後無重大疫情發生,防止境外、國內其他省市病蟲害的傳入。

  “國門生物安全關係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續存與發展。”在高文娜看來,因為有海關、農林業保護等諸多相關部門在幕後通力合作,世園會在展示美麗自然的同時,也能消除潛在的有害生物破壞風險。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張家界雲海
張家界雲海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455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