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諜戰題材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如何徵服觀眾?
2019-05-21 20:02:5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5月21日電 題:諜戰題材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如何徵服觀眾?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黃小希、孫麗萍

  “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當倣宋体豎排版的終場詩句在黑幕上亮起,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20日晚,諜戰題材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揭幕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專業人士和觀眾反響熱烈。

  有觀眾激動地留言:“70年前,那時的你們是為了我們;今晚的我們是為了你們。”“記住——是最好的紀念和傳承。”

  專家點評,這部制作精良的舞劇,透視出當代中國紅色題材文藝創作的蓬勃生命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5月,中國藝術節在上海舉辦,同時上海也將迎來解放70周年。拿什麼獻給這個國家、這座城市,是上海文藝工作者一直以來的追問。

  上海是中國現代舞蹈藝術發展的重鎮,無論是芭蕾,還是民族舞、現代舞,在中外舞臺上都曾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上守正創新、出人出戲,是上海文藝舞臺的使命擔當。

  《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觀眾記憶中是一部經典電影,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的代表作之一。該片以新中國成立前夕壯烈犧牲的李白烈士為藍本,孫道臨扮演的“李俠”儒雅剛毅,其戲劇美學高度讓人望塵莫及。

  從電影到舞臺,厚重的諜戰情節和柔美的舞蹈又將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上海提出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融的文藝創作,如何才能“舞”入人心、“融”出氣質?

  答案是令人振奮的。2018年末至今,上海歌舞團排演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試點演出近30場,專家和觀眾持續關注。

  迷霧、冷雨、暗夜、黑傘……舞劇一開場就把觀眾拉回到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夜最驚心動魄的場景。一張舊報、一幀舊照,幽暗的燈光、簡約的舞美,極具張力的整體設計,營造出“沉浸式”體驗和極富現代感的舞蹈語境,攝人心魄。

  “一個半小時內,懸念重重、環環相扣,舞臺上沒有説教,也沒有‘臉譜化’,富有張力的藝術表達自然而然吸引觀眾。”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馬晨騁説。

  顯然,“諜戰+舞蹈”對《永不消逝的電波》而言,沒有標簽化,更沒有變成噱頭。相反,徵服觀眾靠的是情感、是精神、是力量。

  過去幾個月,方方面面的點評和建議為作品的再優化、再提升增加了底氣。直至近日參評“文化大獎”前夕,主創團隊還在不斷微調舞者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打磨每一個細節。

  舞劇結尾處,危難關頭女主角“蘭芬”懷抱孩子向“李俠”告別,那一個轉身回眸,令眾多觀眾潸然淚下。

  “盡管70年過去了,大家都不會忘記黎明前的生死離別。”“沒有偉大的犧牲,換不來歲月靜好、家國安寧。”觀眾感慨。

  “《永不消逝的電波》探索守正創新,守的是紅色文化之正,創的是表現手法之新。”上海歌舞團團長、該劇制作人陳飛華介紹,作為中國藝術節開幕演出,舞劇進一步強化了全劇高潮部分的雙人舞,舞者一舉手、一投足、一回眸,每一個微小的肢體動作和表情,都強烈地表達出深藏內心的家國情懷、人性大愛。

  20日晚的演出令老中青幾代觀眾流連忘返。眾多“80後”“90後”在“朋友圈”點讚。他們有的還未曾看過同名電影,有的之前對李白烈士事跡知之不多,但他們卻因為這部舞劇心潮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據了解,《永不消逝的電波》在本屆中國藝術節不僅收獲好口碑,同時也獲得演出市場眾多邀約,全國巡演和駐場演出已啟動規劃。上海歌舞團還計劃以“李俠”“蘭芬”等觀眾喜聞樂見的舞臺形象為模板,著手發掘和培養更多“小李俠”“小蘭芬”,真正讓一部舞劇帶出一批舞蹈人才。

  在中國藝術節開幕之際,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撰文指出,願《永不消逝的電波》成為當代中國舞劇的一個最新坐標,勇敢探索出中國舞蹈藝術的新路。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相約紅門,愛在消防
相約紅門,愛在消防
拉薩“花房”——羅布林卡
拉薩“花房”——羅布林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21013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