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亞洲,是時候樹立“文明自信”了!
2019-05-14 07:21:1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在北京隆重召開。此次大會,將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主題,旨在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平臺。記者在福建、湖南、山東等地採訪發現,社會各界對這次有這麼多亞洲國家“坐在一起共商自己的文明”高度關注。受訪者們普遍希望,以大會為起點,推動亞洲國家共商“願景”、共建“機制”、共謀“方案”,開啟崇尚和平、發展、包容、共贏的亞洲文明建設進程,為推動全球治理轉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文化交流使“中國的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國”

  東海之濱的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昔日的“東方第一大港”。

  泉州的興盛,與德化瓷器密切相關。記者在離古代海港“刺桐港”不遠的德化縣城看到,因為普遍推廣“氣燒”和“電燒”等清潔生産工藝,城內外已經見不到“窯火”遍地、青煙繚繞的傳統燒瓷景象。但德化瓷業非但沒有隨著“窯火”“窯煙”遠去,相反,數以百計德化瓷廠迄今仍在中國與亞洲乃至世界的瓷器貿易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德化城中的瓷業領軍人物許瑞峰、陳仁海、鄭鵬飛等人,如今都擁有自己的精品瓷器、瓷雕博物館,展陳的作品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德化瓷溫潤如玉、含蓄內斂的特有瓷質與瓷色“中國白”,如象牙般沉著含蓄、如和田玉般溫潤通透,讓人過目難忘。

  陳仁海、鄭鵬飛介紹,早在“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之初,泉州人就利用港口地利之便和當地優質高嶺土等優勢,建立起了龐大的瓷業。歷代德化瓷制造都特別重視研究海外文化,結合銷區民眾生活習慣、傳統民俗、宗教信仰、審美偏好等,德化瓷工匠們代代相傳,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元素對産品的造型、瓷色、釉色、圖案、工藝、裝飾等加以設計,不僅推動了德化陶瓷的蓬勃發展,也形成了融匯中外的特有藝術風格,創造了新的中華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産。

  “從鼎盛時期‘一箱瓷器一箱白銀’,到如今仍然深受海外市場喜愛,德化瓷成功得益于能夠不斷對海外文化特別是亞洲文化相容並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説,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德化瓷始終沒有成為“官窯”,而是沿著一條“供給側改革”之路,不斷根據海外訂單要求,在瓷色、造型、款式、圖案等方面“以銷定産”,制造的瓷器從唐代開始就暢銷海外,千百年來一直長盛不衰。

  從薈萃世界文化特色的德化瓷,到承繼阿拉伯商人技藝、調和亞洲各地所産香料和中草藥的“永春香”,再到仙遊紅木雕刻工藝、武夷山岩茶和安溪鐵觀音,中國的東南沿海,到處有集納亞洲千姿百態“文明信號”的文化産品和産業。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城市和地域文化,具有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的文化氣質。

  以泉州為例,暮春時節記者在此間採訪時看到,融匯鬥拱飛檐、雕梁畫棟、騎樓穹頂等各種造型的民居、商鋪、公共建築遍布城廂;在古老南音和現代流行音樂交織飄蕩的街市,歷史悠久的關帝廟、媽祖廟、文廟、狀元祠、開元寺、道觀、清真寺、基督教堂、摩尼教堂(明教)等各得其所、人氣很旺;很多古雕塑或建築構件,把敦煌飛天、波斯王冠、如意祥雲、蓮花寶座、天使翅膀等融為一體,憨態可掬,十分可愛……

  很多文化學者説,中國從沿海到內地很多城市文化幾千年發展所走的道路,是在“一統多元”格局下,交流互鑒並深度融合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道路。從泉州、廈門,到上海、廣州,很多城市都在開放包容文化環境下,以中華文化為“本”、融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元素,形成了“新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在這些亞洲文明融合“活標本”交相輝映、共同托舉下,中國才如梁啟超所説的那樣,在歷史的進程中走完了從“中國的中國”到“亞洲的中國”的道路,進而邁開腳步,踏上了“世界的中國”的旅程。

  中國積極深化亞洲文明交流正只爭朝夕

  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長沙成為中國首個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長沙獲此殊榮,從一個側面顯示,中國推進海內外文明互學互鑒、交流融合依然只爭朝夕、激流勇進。

  “湖南廣電”,是中國非常知名的文化品牌。而電視藝術海洋“馬欄山”,不僅是中國的“造星工廠”,還是中國以外很多亞洲藝人實現藝術夢想的地方。

  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副臺長、總編輯張華立等人介紹,在2017年之前,迪瑪希已經成為哈薩克斯坦國寶級歌手。但那時,迪瑪希在哈薩克斯坦以外的國家,知名度還不夠高。2017年在湖南衛視《歌手》節目中,迪瑪希憑借震撼人心的表演一炮而紅,被大家稱為“進口小哥哥”。

  賽後,迪瑪希身價大漲,在中哈兩國進而在整個亞洲和世界開始“走紅”:他不斷獲得領導人接見,被授予“文化交流大使”等稱號。湖南廣電一位負責人説,迪瑪希既是中哈兩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成果,同時也是湖南衛視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積極“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成果。

  據了解,像迪瑪希一樣,湖南衛視近年來“捧紅”的其他亞洲明星不勝枚舉:有新加坡歌手陳潔儀,馬來西亞歌手茜拉、曹格,中國臺灣歌手林志炫、張宇、彭佳慧,中國香港歌手鄧紫棋、李克勤、容祖兒等。這些藝人通過在湖南衛視“上節目”後的精彩表現,幾乎都創造了個人演藝事業新高潮。

  每一位來自海外的明星的出現,都在亞洲音樂領域掀起一陣文化熱潮;而每一位亞洲明星的升起,又助力湖南廣電在國內媒體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鞏固行業“領跑”地位。如今,無論在城市還是偏遠農村,公共場所和百姓人家的電視節目裏,湖南衛視“芒果”臺標的“出現率”很高。

  嘗到了推進亞洲文明交流“甜頭”的湖南廣電,近年來還在不斷積極深化推進與亞洲各國的合作,其中既有綜藝節目《春天的旋律-東盟國家春節晚會》、青春合夥人經營體驗類節目《中餐廳》等“走出去”項目,更有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一些電視運營平臺合作推動版權行銷、節目互換等“賣出去”項目……

  在長沙這座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除了“電視湘軍”,推動亞洲文化交流表現出色的還有“出版湘軍”。

  中南傳媒副總經理陳昕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南傳媒結合自身優勢,構建了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與新加坡全國書籍發展理事會主辦的亞洲兒童讀物節深度合作,不僅輸出了大量優秀童書,還承辦了2018年亞洲兒童文學大會;在此基礎上,中南傳媒還與斯裏蘭卡等國家有關方面結成了童書合作戰略夥伴。

  參加了2018年亞洲兒童文學大會三個場次論文交流的陳昕深有感觸地説,議題既有兒童觀基本命題,也有亞洲視野、東方標準、亞洲文化與文學創作等反映時代性的新成果。“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學者對于閱讀體係閱讀方法、兒童文學文本及繪本視覺呈現藝術的探討非常專業、深入;日本學者對于閱讀、教育、繪本創作及翻譯傳播研究等都有著跨文化的視野;韓國專家既有關于兒童文學創作流變、風格的獨立思考,也有關于兒童文學國際交流的宏觀設計。”

  文明交流“向海而生”更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一些學者指出,當今世界面對很多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而其中一些問題産生的根源,在于一些文明存在“先天缺陷”。如果不能“對症下藥”,處理起來只能收效甚微甚至産生反作用,導致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産生,在很多領域掉進“死迴圈”。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史哲》雜志主編王學典和山東大學跨文明對話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述群等專家認為,當今世界存在一些“文明缺陷”,在很多方面恰好是亞洲文明的長處。例如,亞洲很少宗教戰爭,有宗教包容傳統;能堅持正確義利觀,有睦鄰互助傳統;倡導家國一體,有愛國為民傳統;鼓勵昂揚向上,有奮鬥為本傳統……這些傳統文化對于解決現代社會很多問題,具有獨到的優勢。

  針對當今世界因為過分強調物質、商業和市場利益,造成人與人關係緊張;以霸權、強力推行價值觀,造成人與社會關係緊張;傳統工業文明發展導致生態危機,造成人與自然關係緊張等“三大關係緊張”問題,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石紅梅、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夏路等專家認為,“多彩、平等、包容”的亞洲文明,使歷史經歷不同、文化形態各異、發展水準不一的亞洲各個“主流地理單元”,都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境界,都秉持合作開放的姿態,都樂意“以和為貴”化解矛盾,都認同整體推進互助發展。因此,亞洲文明更有能力促進“四大關係發展”:主張天人合一,改善人與自然關係;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中庸誠信,改善人與人關係;強調開闊胸襟推動文明包容,改善國與國關係;倡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改善各種文明之間關係……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趙林、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説,近現代亞洲掀起了吸收西方先進文明要素,“有機”復興傳統文化和回歸優秀傳統,推進“建設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潮流。大量的探索實踐推動植根農耕經濟社會“原型亞洲文明”轉型“新亞洲文明”,應用于實踐取得的卓越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亞洲很多國家選擇重歸傳統文化軌道,將外來文明和本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走有民族特色、國家特色、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面對“離開了亞洲世界就要倒退”的現實,很多西方國家政治人物和權威學者開始“放下架子”稱讚亞洲智慧、學習亞洲經驗,承認亞洲文明為全球治理提供了轉型思路。

  “亞洲是時候樹立‘文明自信’了!”王學典、高述群説,眼下,在經濟、科技、地緣政治、社會治理等領域,亞洲都是全球發展重要引擎。亞洲文明助力構建維護地區穩定的外交理念及促進地區聯通共榮的合作機制等,所有這一切顯示亞洲文明復興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各界專家建議,要以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契機,推動亞洲文明更好地與世界文明交融,加速推動全球治理轉型。

  “文明交流‘向海而生’,雖然有無窮無盡的不確定性,但更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泉州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陳建鷹説。

  “我們相信,曾經為生存走到一起的亞洲文明,未來一定能為發展和繁榮繼續走到一起。”長期研究“海絲文化”的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副會長王景賢説。(蘇曉洲、劉寶森、康淼)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來自南極的科普直播課
來自南極的科普直播課
活力運動 快樂童年
活力運動 快樂童年
杭州:城市花海
杭州:城市花海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448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