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讓學習成為全新風尚 “工人夜校回來啦!”
2019-05-13 07:44:36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過去下班就回家,年輕人玩手機打遊戲等是常態,現在自覺學習成為全新風尚——

  “工人夜校回來啦!”

  4月的一天,西安,西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九分廠。18時整下班,楊鑫、左強、何磊等近20位上完晚班的工人並沒有立刻回家,而是拿著筆電和筆走進了車間旁邊的“工人夜校”;席江波、谷燕、劉瑞華等十幾位早班上完已回家的工人,也帶著紙筆從四面八方返了回來。無人要求和強迫,他們卻自願放棄休息甚至吃飯的時間,如饑似渴地抓住這一月兩次的夜校學習機會,汲取知識和技能的營養。

  當天的課程是“臺階軸的加工”,廠團委書記兼技術科長劉翔主講。與其説這是夜校的課堂,倒不如説更像平等輕松的討論課堂。工人們或自由地圍坐長條桌,或隨便就坐在墻邊。劉翔更像是主持討論會而非講課。他打開課件,投影儀顯示出一個臺階軸和相應的數據,“這是上次課的作業,有兩位做錯了,請上來分享一下怎麼錯的吧。”兩位工友先後上前,大大方方地自己給自己糾錯。“我把錯誤點已發到微信群,大家可以再看一眼。”劉翔叮囑了一句。

  課程的中心環節是技術交流。這時,螢幕上出現一張臺階軸的圖紙,劉翔説:“哪位同學講講怎麼加工、難點在哪?”一位工友站起來,談了他的加工思路和理解。話音剛落,另一位站起來説:“我覺得要注意的地方……”正講中,底下一個插話道“能不能變形”?另一個聲音回應説“他已經考慮了變形問題”。

  記者注意到,整個討論過程,近30位工友都凝神靜氣盯著螢幕、隨著討論在思考,有人不時抓緊記錄。交流討論之後,劉翔站起來一一講解:“加工28時,要用1500的轉速……”然後進入常用指令的討論、留作業等環節。不知不覺,2個小時就過去了。

  “還真有上世紀80年代上夜校的那種感覺,大家都説久違的‘工人夜校’回來啦!”九分廠廠長楊新民欣喜地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他説,過去下班職工就回家,年輕人玩手機打遊戲等是常態,但是兩年來的“工人夜校”完全改變了那種狀態,現在自覺學習成為全新風尚。

  這裏面,還有故事。

  早在2013年,廠裏以技術帶頭人、勞模張金銘為核心,成立了“金銘工作室”。幾年來,工作室以工廠承接的生産項目為導向,研發成功《JH-30I型自動壓合器》等5項關鍵技術,創效900余萬元,並培養人才15名。但精英型的工作室急需廣大一線工人知識、技能的提升來匹配、支撐,同時,不斷更新的設備也要求員工掌握新的技術,這時,劉翔産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能不能給年輕人搭個平臺,把學習的勁頭鼓動起來。”

  按照這個想法,2014年,“劉翔青創先鋒工作室”成立。“剛開始只有6到8個人參加,上課還得我催著他們,也沒有經費、設備,只能在黑板上寫寫畫畫,但特別的課堂方式、當下就能用的技術等等,很快得到了工友的認可。”劉翔説,不知從何時起,“青創工作室”已被大家口中的“工人夜校”替代。

  會議室門關起來就變成了安靜又輕松活潑的課堂,打開門對面就是車間。“上周,廠裏進了一臺新機床,夜校的課堂講的就是這個機床的編程,講完後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大家轉身就來到機床實操,直到晚上9點還不願回家。”數控一班班長何磊説。自稱“跟著夜校成長起來”的他告訴記者,現在工人的思想轉了,從當初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應大家要求,夜校也從當初的一月一次變為一月兩次。

  夜校的悄然興起讓九分廠的領導班子大喜過望,課堂遂從一角擴大到整個會議室,黑板也換成了高清投影儀。楊新民説:“要設備給設備,要時間給時間,不惜資金、時間、物資全力支援。”配套的激勵政策也隨之實施:每年考試的前十名漲一級工資,獲得各種比賽名次的單獨重獎,授課的技術帶頭人每個月給予津貼……

  于是,“工人夜校”成了九分廠直至西北工業集團盡人皆知的熱門話題,一些50多歲,怕掉隊的老工人也加入進來,剛成家的年輕人回家的狀態從手機不離手切換到《數控車工入門》……

  2017年至今,“工人夜校”已累計培訓768人次,其中有10人從中級工晉升高級工,1人由助工升任工程師;學員創新項目14項,實施合理化建議16項,累計創效132萬元。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鄉村花海引遊人
鄉村花海引遊人
以色列慶祝獨立日
以色列慶祝獨立日
【圖片故事】一師一校的堅守
【圖片故事】一師一校的堅守
西藏:納木錯開湖
西藏:納木錯開湖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448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