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專家:“超級真菌”在中國大規模爆發可能性較小
2019-04-12 07:32:51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30多個國家發現耳念珠菌感染病例

  專家:“超級真菌”在中國大規模爆發可能性較小

  人與微生物之間正發生一場惡戰,這不是電影中的情節。

  目前,30多個國家發現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中國大陸已出現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臺灣近日也報告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

  “‘超級真菌’在美國非常嚴重。”侵襲性真菌病機制研究與精準診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丹娜生物分中心主任周澤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美國正全力以赴攻克難關。

  那麼,中國會不會發生“超級真菌”感染大規模爆發?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種可能性較小,目前耳念珠菌對健康人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耐藥性強,來源尚不明確

  耳念珠菌具有超強耐藥性和高達60%的血液感染死亡率,因此被稱為 “超級真菌”,其部分臨床菌株,用當前抗真菌藥物完全無法控制。

  2018年5月黃廣華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輝教授合作報道了中國首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該菌株是從一位患有腎病綜合徵和高血壓的76歲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得到的。“這從側面説明,我國醫療檢測手段相比多年前有了很大提高。”

  他們發現硫酸銅對“超級真菌”有很強生長抑制效果。在對小鼠和大蠟螟感染模型研究中發現,“超級真菌”中國分離株的毒性比臨床上常見的白色念珠菌弱。但在42℃高溫下,仍可分泌大量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

  耳念珠菌從何而來?有人説是變異。對此,黃廣華表示:“耳念珠菌不是從另一個物種變異來的,它很可能已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但可能之前沒有毒性或耐藥性。由于臨床少數抗真菌藥物的應用,在臨床藥物的脅迫下,耳念珠菌進化出了更強的毒性和耐藥性。”黃廣華説,耳念珠菌可能是一種人體共生菌,但還不確定。

  檢驗困難,主要攻擊免疫受損者

  耳念珠菌易攻擊免疫力較低的人,如慢性病、肺結核、癌症患者,或新生兒、老人等。周澤奇建議,流感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集聚地。

  黃廣華表示,耳念珠菌易在醫院傳播,尤其是重症病房。“常規消毒很難消除耳念珠菌,與攜帶者或感染者共用醫療器械,易造成感染。”

  “耳念珠菌沒有孢子,不會通過空氣傳播。”黃廣華説。

  目前,傳統方法無法有效檢驗耳念珠菌。質譜儀或分子鑒定等方法檢驗效果較好,但很多醫院缺乏儀器和檢驗科相關人才。因而,耳念珠菌的精準鑒定較難,且易被鑒定成其他的菌。

  耳念珠菌的耐藥性可以檢測出來,醫生根據檢測報告選擇相應藥物。

  真菌感染需重視,但普通人不必恐慌

  “超級真菌的確非常需要關注,但普通民眾沒必要因此恐慌。”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員龔傑博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黃廣華則明確表示,超級真菌不感染健康人,不可能在健康人中大規模流行。

  龔傑稱,耳念珠菌與SARS完全不同。SARS由致病極強的病毒引起,但耳念珠菌一般不會致正常人群感染。“報道中説通過體溫計感染是有可能的。如果體溫計存在耳念珠菌,又被免疫受損的人接觸,那就很有可能感染。”

  需要強調的是,“包括耳念珠菌在內的真菌感染必須引起醫務工作者和公共衛生人員重視”。龔傑説,長期以來,真菌感染受關注度較低,許多醫療單位診斷和鑒定真菌的能力不是很強,可能存在誤診或漏診。“因此,實際感染的病例可能比報道的18例更多。”

  黃廣華呼吁醫院加強防控,包括更新檢測設備,提高檢測手段,嚴格消毒流程。對發現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醫院,建議使用氯化物進行接觸預防和有效消毒。

  目前,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已針對高致病性真菌建立了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可以承擔國家層面高致病真菌監測中的實驗室分析和技術支援工作。(實習記者 代小佩 記者 付麗麗)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鐵軌上的“家”
鐵軌上的“家”
一片茶葉凝聚一個村莊
一片茶葉凝聚一個村莊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春花爛漫時
春花爛漫時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12435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