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他,默默為英雄守碑六十載
2019-04-05 12:12:3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4月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褚曉亮、趙丹丹、許暢)4月4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三合鎮三合村,88歲的朝鮮族老人李銀基早早起床,穿上平時舍不得穿的翻領外套、黑色西褲和皮鞋,手捧一束菊花,在院子裏等著同伴們的到來。

  上午9點,大家陸續來到李銀基家中。李銀基拄起新拐杖,在同伴的攙扶下慢慢朝離家不遠的山坡走去。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半山腰,巍峨而莊重。

  李銀基走到紀念碑前,用滿是褶皺的雙手撫摸著碑上刻著的26個英烈的名字。“吳正默、樸春植、許仁權、李東植……”每念到一個名字,他都用手輕輕拂去碑上的灰塵,倣佛見到了許久未見的老友。

  20世紀60年代初,李銀基所在的村子建起了這座紀念碑。他當時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次組織了村裏多名黨員共同祭掃紀念碑。

  “烈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的幸福,活著的人要多來看看,讓他們別太孤單。”這樣樸素的念頭在李銀基心頭升起,此後,他每年都堅持祭掃。這一掃,就是近六十載春秋。

  那時的李銀基三十歲出頭,年富力強,他不僅在清明節時祭掃烈士碑,在平時也經常到學校、村部宣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號召全村敬英雄、護英雄。

  在李銀基的影響下,村裏的烈士碑成為神聖的所在。放牧的人要繞著烈士碑走,生怕牲畜糞便弄臟這片凈土;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熟稔瞻仰烈士碑的禮儀;烈士碑如有小的破損,村民會爭著去修復……

  當年,烈士碑大修的時候,李銀基堅持要將烈士碑往西側移,擴大東邊的空地,為的是讓這裏能照進更多的陽光。

  為烈士立碑、守碑,在延邊有著光榮的傳統。作為東北著名的抗日根據地,延邊較早地開展了抗日鬥爭。據統計,延邊全州有各個時期的烈士17000多人。村民自發為烈士立的碑數不勝數。

  鋪上一張白色的紙,李銀基和同伴們把帶來的食物、白酒和鮮花一一擺好。李銀基倒滿一杯白酒,大聲説道:“我們來看你們了,一起喝吧!”説完,他將白酒灑向地面。隨後,李銀基摘下帽子,與同伴共同低頭默哀。

  按照朝鮮族的習俗,祭祀儀式過後,祭拜者要在墓碑前將帶來的食物和酒水吃掉。不渲染悲傷的氣氛,而是與逝者交談,告訴他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並共度一段懷念的時光。

  近60年的風霜雪雨,李銀基早已與這些拋灑熱血的英烈成為“生死之交”,講起他們的故事,就像講述自己親人的故事一樣。

  “金鳳山是抗日遊擊隊員,被敵人圍困後燒死在屋內,年僅19歲;全東學剛結婚三個月就離家抗美援朝,連自己女兒的模樣都沒見過;他們中年齡最大的還沒超過30歲……”李銀基感嘆不已。

  李銀基和同伴席地而坐,一邊交談一邊拿起酒杯:“我們現在過得很幸福。幹杯!”説著,李銀基一飲而盡。

  與李銀基一起祭掃的金春吉今年63歲,是三合村監委會主任。他清楚地記得自己9歲那年,李銀基到學校給大家講革命先烈的故事,還請人畫了5位烈士的畫像。從此,英雄的形象和事跡深深根植在金春吉心中。從那以後,每年清明節,金春吉都會跟著李銀基去給烈士掃墓。哪怕金春吉在外地讀書期間,也從未間斷給烈士祭掃的行動,“哪裏有烈士碑我就去哪裏祭奠”。

  今年清明節前夕,李銀基和金春吉還完成了一次“交接”。隨著年齡的增大,李銀基行動愈發不便,他便把守護烈士碑的責任傳給了金春吉。

  “以後,我就是李老先生的接班人了。我會帶領更多的人來祭拜先烈,把先烈的事跡講給更多人。”金春吉説。

  李銀基説,只要他還能動,依然會堅持每年來祭掃,依然會繼續給孩子們講先烈的故事。

  祭掃結束後,李銀基和同伴們將紀念碑打掃幹凈,起身告別。

  群山巍巍,一枝枝金達萊花樹正綻開小小花苞,再過不久,漫山遍野將披上鮮艷的顏色。李銀基説,那是英魂的化身,他們在裝點著美麗的大地。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33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