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少年先鋒崗的隊員們高舉少先隊隊旗,昂首闊步前行。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八寶山革命公墓昨天舉行“節地生態安葬、平安文明祭掃”主題活動,推出GPS墓穴尋址係統、安全巡邏機器人等科技措施,推廣生態安葬,引導文明祭掃。
革命公墓一墓區,主路兩側已經開辟“紅色聯播”展區,集中展示革命前輩的事跡。清明期間,還將通過一墓區電子顯示屏,播放革命英烈故事、《中華魂》等宣傳片。今年革命公墓繼續開展“致敬先烈,仰望崇高——我為先烈來站崗”活動,4所學校的優秀少先隊員將站上少年先鋒崗。孩子們在瞻仰革命先烈、聆聽紅色故事、守護前輩英靈活動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生態墓園位于革命公墓北山,總佔地面積4萬余平方米。其中,玉岑園是全封閉式的骨灰廊,該園佔地面積9600平方米,設計骨灰格位10020個,平均每個格位佔地為0.95平方米。據介紹,立體安葬是最節約土地的生態安葬方式,該區域自2014年5月投入使用,目前已經安放7000余份骨灰。
北山生態墓園區域已安葬骨灰230份。今年,生態墓園內增設了GPS導航墓穴尋址係統,精確度達1平方米左右。逝者家屬只要在墓園門口掃描二維碼,輸入逝者姓名就可以定位墓穴祭掃。
八寶山革命公墓發言人代雷介紹,通過近幾年的集中建設,革命公墓的生態墓園已初具規模,無論從葬式葬法還是環境布置上,被越來越多的逝者家屬接受、認可。為了保持生態墓園原有生態環境,一般在安葬時不能按照順序實施。以草坪葬為例,草坪葬以大片草坪為底色,其間安置0.2平方米的小型臥碑,臥碑掩映在草叢下,遠看只有綠草沒有墓碑。曾經有逝者家屬反映墓位不好尋找,革命公墓研發了墓穴導航定位係統,可以清晰、方便地規劃出墓穴路線,方便祭掃。
革命公墓廣場還集中展示骨灰“後處理”理念、3D建模一次成型雕塑制作工藝等新型科技殯葬技術。墓區裏,一臺履帶式機器人緩緩行進,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公墓今年新推出的夜間安防機器人。機器人設有高清探頭,可以人臉識別,將可疑人員影像發回後臺安保係統,保障墓區安全。(記者 金可)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