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清明節:不忘故人,不負春光
2019-04-04 10:56:55 來源: 中國青年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悄然而至。清明節是憂傷的,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又是美好的,畫風盡是“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節日。

  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挂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此情此景,在今日城市雖已不太容易見到,但那份心境,卻從歷史古卷裏走來,至今從未散去。

  不論是烈士陵園裏列隊行禮的中小學生,還是去往城郊公墓路上的堵車長龍,抑或鄉野村頭回鄉上墳的年輕後生,人們都在用行動,共同傳承著這個節日的厚重深遠。今時今日之清明節,既延續了傳統節日的悠久歷史,又有著契合當下的別樣內涵。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清明節的悲涼之詞向來很多,仔細想想,卻是自然規律。既已然歸于塵土,終將徹底歸于塵土。並不是所有墳墓都有後人祭掃,無非時間還不夠長而已,這一點理應淡然視之。今人對于身後事,早不像古人那般看法,倒是福建沿海仍在大建豪華“活人墓”,讓人感覺分外詫異,倣佛一夜回到厚葬之兩漢。

  盡孝應在親在時,駕鶴去後無意義。清明節,我們要憑吊的,是一份濃稠的相思,要表達的,是一份深深的懷念。只要心靈足夠虔誠,祭祀形式和祭品種類,都不重要,網上祭祖之類也很不錯,一瓣心香,一厄淚酒,足矣。倒是某些“騙鬼”的“清明套餐”,又是燒“情人”,又是燒“奢侈品”,近乎褻瀆矣。

  悼念親人,讓我們懂得很多,比如你從哪裏來,又將往哪裏去。然則逝者已矣,陰陽兩隔的懷念,終究只有活人能夠體會。追思先人惦念亡者,仍是為了活著的人能夠好好活著。祭奠先人的最好祭品不是別的,是時時總會記起的淡淡思念;悼念先人的最佳方式也不是別的,是更好去愛身邊的親人。

  滿街楊柳綠絲煙,最美不過四月天。在萬物生長的美好春光裏,我們慎終追遠,亦催護新生。不妨少一點“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的沉重,多一點“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的閒適。

  古人在清明前後的文娛活動,本就豐富多彩,插柳、鬥雞、蹴鞠,不一而足,甚至多有“戶外野餐暨相親大會”舉行。現代人的清明節,假期固然短暫,卻也不應辜負這大好春光。在一年裏最好的季節,就該享受人間最美的春色。

  清明節滋潤了傳統,也記住了鄉愁。邀上親人朋友,賞花踏青,親近自然,已成越來越多人的共同選擇。尤其是,阡陌鄉村此刻正是一派田園風光,氣溫適宜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吸引著來自鋼筋水泥叢林的無數訪客。

  倣佛,那些潛藏在古老文化基因和古詩古詞中的優美意境,一瞬間又回到了人們的眼前。這是去不掉的鄉愁情結,也是割不斷的文化記憶。在文化認同與身份認同中,在親近傳統和親近自然中,清明節讓我們回望了過去,亦找回了自己。(舒聖祥)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432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