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把長江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目擊記
2019-04-02 16:14:5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重慶4月2日電 題:把長江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目擊記

  新華社記者高敬

  入河排污口一頭連著河流、一頭連著陸地污染源,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閘口”。生態環境部決定從今年2月起,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內,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近日,試點排查工作在重慶市渝北區、兩江新區展開。記者隨排查組上山下河進行實地排查,看如何把長江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

  用笨辦法幹巧事兒,對入河排污口應查盡查

  第4排查組組長袁麗和組員一起在重慶市洛磧鎮青木村附近排查。此前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監測發現這裏有一個點源排污口。

  順著彎曲濕滑的山路走到長江邊,他們發現昆侖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個排水口,正有少量水流進江裏。企業負責人説,這是雨水排口,企業的污水管網出口設在長江裏,現在江水水位高,站在岸上看不到排污口。

  “説是雨水口,但水的顏色有點異常,這裏又不具備採樣檢測條件……”袁麗和同事們又回到企業查看雨水收集情況,把資訊登記到專門的手機App中。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員李天威介紹,這次排污口排查與以往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向長江排水的“口子”就應查盡查。由于跟原來的統計口徑不同,可能會導致排污口數量大增。

  “我們是用笨辦法幹一件巧事兒。”李天威説,僅此次重慶試點排查就有來自生態環境部和雲南、貴州、四川、湖北以及重慶市的200多名工作人員,排查渝北區和兩江新區約45公里岸線。

  他説,要把長江幹流和主要支流2萬多公里岸線走一遍,看起來非常笨,實際卻是個好辦法、巧辦法。排污口看上去很小,但與工農業、百姓生活等都有關聯,是實現對各種污染物管理和整治的基礎。

  “天地”結合、“人機”互補,水陸空立體作戰

  在現場,每名排查人員都拿著手機,或是對著排污口拍照,或是埋頭在手機上記錄。他們的手機裏都安裝了一款專門為排查工作開發的App,可以快速找到疑似排污口的位置。

  為將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生態環境部採用了三級排查模式:第一級排查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第二級排查組織人員對發現的疑似排污口進行徒步現場排查,核實確定排污口資訊;第三級排查組織業務骨幹對疑點難點問題進行重點攻堅。

  此次重慶試點排查涉及長江岸線16.6公里,嘉陵江岸線28.4公里,由堤岸向內陸延伸5公里,共計約220平方公里的范圍。由于重慶多山,林木茂盛,道路難行,前期航拍的作用就更明顯。

  “航拍識別部署真細致,疑似點位基本都能找到。”袁麗和幾位組長都為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測的效果“點讚”。

  李天威介紹,除了“天眼”,這次排查中還給攻堅組配備了熱成像儀、鐳射測距儀、X熒光儀、無人機、無人船、管道機器人等“利器”,可對水下排口、人工難以抵達排口、異常水質進行勘測。

  盡管如此,還有一些排污口非常隱蔽,無人機發現不了,只能靠人力發現。有一個小組就在無人機排查後又發現了近30個排污口。

  摸清底數,為長江“治病”打基礎

  李天威説,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主要任務為“查、測、溯、治”。其中,“查”和“測”是診斷病因;“溯”是要追根溯源、找準病根;“治”是要分類施策、係統治療。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查”和“測”。

  “查”,全面、徹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建立規范化的入河排污口檔案,實現“一口一檔”。按照安排,重慶市試點地區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摸底排查,形成入河排污口名錄。

  “測”,即開展監測,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污染物排放量。

  “溯”,即對監測發現問題突出的排污口溯源並進行復查,查清污水來源,厘清排污責任。

  “治”,是在排查、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分類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建立“一口一策”,有效管控長江入河排污量,逐步改善入河排污口水質。入河排污口整治實行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9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