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又到換季整理衣櫃時 給舊衣服找個好去處
2019-04-02 10:32:23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核心閱讀

  二四八月亂穿衣。又是換季時節,羽絨服、長靴要洗洗,大衣、短靴可以再留一陣,變形的毛衣、大了的T恤、小了的襯衫都要想辦法處理掉,“斷舍離”少不了。有沒有什麼渠道能讓舊衣服發揮“剩余價值”?在南京,一些市民、志願者和企業做出了嘗試。

  舊衣服有什麼樣的渠道可以捐出去?捐出後經過怎樣的處理可以給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不適合再穿的舊衣服又可以怎麼利用?其實,分門別類,舊衣再利用大有可為。

  捐贈,給用不上的衣服找個新主人

  近日,在南京市江寧區天地新城小區,18號樓附近透明的“愛心衣櫥”又迎來了三四十件“新”衣服:有羽絨服、棉衣、毛衣等,看起來顏色大多亮眼,款式也較時尚。

  説它們新,是因為每月逢10號都會有一次這樣的活動,居民們可以自助取用。盡管下著濛濛細雨,剛挂進去的衣服十來分鐘就被認領一空。

  這些其實都是二手衣服。它們多從分布在各小區的回收箱中收集來,經過處理。環衛工陳桂芳這次取了兩件棉衣,在現場試穿後感覺很滿意,同時她也拿來一包舊衣。

  據江蘇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俊傑介紹,該公司在全市上百個居民小區和高校的人流密集處共擺放了1000多個舊衣服回收箱。其中天地新城小區是最早設置的一個點,一年回收了1000多件衣服。同時,他們與公益組織合作,在6個小區設“愛心衣櫥”,並將逐步進行推廣。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不僅每次捐贈都受到居民歡迎,每周一次的回收也很少出現空箱,少則一兩件、多則上百件,例如記者採訪這天,小區的幾個回收箱均裝了1/3左右。數據顯示,往年這家企業在南京年回收1200噸舊衣服。

  工作人員介紹,“過去,居民們有舊衣服習慣直接扔到垃圾桶裏,和普通垃圾混在一起。開展回收後,也遇到過有人往回收箱裏扔垃圾、物業不理解不讓進門布點等窘境。但是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都習慣了把舊衣服放到回收箱裏”。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南京農業大學的幾位學生,所住宿舍離回收箱較遠,他們定期在各自的宿舍樓中收集舊衣後,再通知公司到府來取,畢業時他們還將這項工作與下一屆學生交接,至今已延續三四年。

  “舊衣捐贈也走過一些彎路,是逐步改進的過程。剛開始是給本地弱勢群體捐贈舊衣,回收後我們挑選出來一部分進行捐贈,有時候也會收到反饋,説有味道、穿了過敏等等。”王俊傑介紹,後來有了經驗,舊衣要達到八成新的、式樣品質都較好的,經過清洗消毒後,才能達到捐贈的標準,每年大概捐出二三十噸。

  上述公益組織的創始人朱敏告訴記者,該團隊與全國100多家公益組織聯繫交流,通過與舊衣回收企業、公益組織合作,不定期地面向貴州、新疆、四川等地的貧困地區進行捐贈。

  再生,舊衣變成拖把、做成窗簾

  在該環保科技公司位于南京江寧區的一處廠房前,成包舊衣服被從麵包車上卸下來,在分揀車間中堆成了一座座“衣服山”。五六米高的車間,衣服幾乎堆到了屋頂。當天,9輛車從各回收點回收的衣服共超過3噸。多名分揀工人在忙碌著,負責搬運衣服的,將其傳送到傳送帶上;負責具體分揀的,則按照不同材質放到對應的塑膠筐裏;邊上幾位將分類挑選後的衣服打包整理。該公司日處理量可以達到8噸。

  工人們告訴記者,分揀過程中,八成新以上的衣服可以經過處理之後用作愛心捐獻,這樣的衣服會先單獨挑選出來,數量大約佔到7%到8%。

  分揀車間旁邊就是清洗車間,裏面都是挑選出來可以捐贈的衣服。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臺一體化洗衣烘幹機正在高速運轉,裏面除了洗滌劑外,還有消毒劑。一次可以清洗二三十公斤衣服,一天可以清洗四五百件。經過初步處理的衣服還要挂到隔壁進行紫外線燈消毒處理。等到熨燙和包裝之後,這些舊衣服就可以用于捐贈了。從回收到可以捐贈,周期大約是一個星期。

  除了八成新的衣服之外,整個回收中佔“大頭”的是再生利用:看起來比較破舊或者有損壞的舊衣,達不到再次穿戴的需求,將按照材質、顏色等再次分類處理。

  據介紹,純棉的衣服將分塊、打包,被加工成工業抹布。該公司就是做工業抹布起家的,有一條完整的生産線。化纖、混紡的衣服則運到下家的開花工廠,開花後紡成紗線,最後制成手套、保溫棉等勞保用品;羽絨服中的羽絨也可處理後作為羽絨服的原材料。少量最終無法再利用的衣物只能作為垃圾處理。

  在分揀車間的進口處,幾位工人將已經挑選出來的棉質衣物去掉領子、袖子,再切割成大約20釐米見方,經過專門設備清洗後,這些方塊被一塊一塊地摞在一起,捆扎成一個大型“豆腐塊”,整齊地碼放在儲存室,等待著被加工成工業抹布。

  將被運去開花的化纖類衣物,也已經經過了粗剪,到了下家工廠再進行一係列消毒等處理。這些布料開花後,除了可以制成手套等勞保用品,也可以用于汽車的內外飾、窗簾、保溫棉。

  “最早從事舊衣回收,也是為了收集制作工業抹布的原料,在接觸了志願團隊後有了一起做公益的想法。”王俊傑坦言,光是用于舊衣回收的日常運營一年就需要40萬元,用于廢舊紡織品回收體係建設的固定資産投資等能獲得一定的政府補貼。政府補貼一方面緩解了公司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也給公司帶來美譽度和知名度,為工業抹布等的銷售暢通了渠道。

  去年,該公司工業抹布的銷售額約200萬元,化纖類等其他布料銷售額約50萬元左右,獲得當地商務部門的補貼9萬元,在增值稅下調之外還減免了10萬元左右的廢舊紡織品增值稅。這樣,回收利用和愛心捐獻形成了一個穩定閉環。

  監管,讓舊衣回收更加規范

  記者在不少小區都看到擺放在醒目位置的綠色舊衣回收箱,但仍有一些居民心存擔憂而不敢嘗試。“這個市場上魚龍混雜,有些不正規的回收公司會不會沒清洗和消毒?萬一拿出去做成‘外貿原單’,不是對人體和環境都有危害嗎?”採訪中,幾位居民表示,如果舊衣服去向不明,寧願把它們都存放在家裏。

  朱敏告訴記者,她也曾看到報道,沒有資質的小企業進行舊衣回收,甚至不洗不曬就直接倒賣,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聲譽,給愛心捐獻蒙上了陰影。為了盡量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該協會一般親自實地走訪,或者直接與需要捐贈的公益組織、政府部門聯繫,減少中間環節;同時加強反饋,通過照片、視頻等形式,給捐贈雙方一個交代。

  王俊傑説,公司正在加大技術投入,加強對回收箱的動態監控,保障舊衣回收前端市場安全。

  “舊衣捐獻到了接收單位手中後,使用人是否滿意、有什麼用途、穿著合適不合適,其實很難有效地追溯和反饋。有時候哪怕是新衣捐贈,也未必完全符合對方的實際需要,這就會造成二次浪費。”另一家環保公益組織負責人張建宇建議,跟蹤監管機制非常重要,可以由政府部門進行監管,或者購買第三方服務進行監管。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啟川説,我國已制定和正在實施《清潔生産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完整的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係的意見》等法規和文件,但是並沒有直接規定如何規制舊衣服回收問題。

  “舊衣服回收存在著幾個突出問題:回收主體資質、行為規范以及責任承擔等缺乏明確和統一的規定;對于回收組織和個人,由于監管主體以及監管方式沒有明確或者較為模糊,目前處于監管不作為的狀態。”劉啟川認為,首先,應制定關于規制舊衣服回收的法律規范和制度規則,包括指導原則,監管主體責任,回收主體準入條件,回收主體標注及公開等義務,以及違法和不當責任情形等方面詳細規定。其次,建議採取“政府有效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的理念,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可考慮政府制定監管主體和回收主體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文本,制定對回收主體的補貼細則,以及明確社會監督的渠道和方式。(記者 姚雪青)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湖南湘西:趕“桃花會”享春光
湖南湘西:趕“桃花會”享春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431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