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碑一塔:一座城市的精神圖騰
2019-04-02 09:43:18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佔地9600多平方米的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廣場,將人文紀念功能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廣場上,是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龜山頂上,是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紀念塔。一碑一塔遙相呼應,構成了玉林這座現代都市的精神圖騰。梁英海 攝

  又一個細雨濛濛的日子,即將從廣西玉林啟程回家的梁瑞素心中有萬般不舍。

  目光越過送行的人群,入眼處盡是紅翠依偎的甜蜜。大道康莊,繁花似錦,眼前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將和全國人民一道迎來共和國70年華誕。

  梁瑞素默默念叨:“哥哥,您看看吧。這是您當年未曾看過一眼的地方。”

  前路漫漫,隔著萬重山。踏進車門那一刻,玉林這座溫暖的城市為哥哥和自己所做的一切再次涌上心頭,梁瑞素又一次熱淚盈眶。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採……”

  此時,一曲《血染的風採》緩緩響起。大家不約而同地和著曲子,唱起這首深情的歌。

  地處鬧市的革命烈士紀念廣場,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

  春天來了,坐落于玉林市玉東新區核心地帶的龜山公園,百花競放。

  這裏,是廣大市民遊玩和休閒的首選去處。去年9月30日,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廣場也在此落成。

  去年,玉林市軍地啟動“尋找無名英烈”活動,烈士紀念廣場建設項目隨之被提上議事日程,正式納入城市發展規劃。

  關于烈士廣場的建設,一開始有不同聲音。

  有人説,城市建設資金本就緊張,如今要建這麼一個難見經濟效益的廣場,這筆錢從哪裏出?

  也有人建議,不如在遠離市區的地方修建廣場,不但能降低成本,徵地也相對容易。

  “修建革命烈士紀念廣場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更多市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選在寸土寸金的新區建廣場,雖然損失了眼前的經濟利益,但給市民帶來的精神財富是巨大的。”玉林市委、市政府一錘定音。

  如果説“尋找無名英烈”活動是一次尋根之旅,那麼建設革命烈士紀念廣場,就是打造一座城市新的地標和精神高地!

  人們對一座城市的認知和記憶,往往從它的標誌性地點或建築開始。

  “廣場的選址過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玉林市一位領導説,沒有精神高地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城市。

  革命烈士紀念廣場猶如一張閃亮的名片,不斷向外傳遞著玉林這座城市的時代精神。

  伴隨著清明前的絲絲細雨,一朵朵潔白的小花,擺放在紀念碑前。

  “媽媽,烈士睡在這裏嗎?”佇立在高大凝重的碑體前,記者忽然聽到一個孩子的聲音。

  原來是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幼子,來這裏瞻仰烈士紀念碑——隨著革命烈士紀念廣場的建成,來這裏漫步和瞻仰已成為當地人的生活習慣。

  這對來自縣城的小夫妻那質樸的話語讓人感動:“我們希望孩子不要忘了今天的幸福和平來之不易。”

  或許,就在他們領著孩子獻上花朵、低頭默哀的那一刻,一顆愛國種子就已在孩子的心靈深處萌芽。

  “地處鬧市的革命烈士紀念廣場,已成為玉林軍民開展國防教育的主陣地。”玉林市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張彩芬説,廣場建成後的首個清明節前後,成千上萬的市民和學生前來瞻仰,個個手捧鮮花,向革命烈士致哀。

  在楊科璋烈士紀念館,玉林市消防支隊政治處副主任梁海寧動情地説,“楊科璋已成為玉林市的精神象徵。”

  2015年5月29日,時任武警某消防中隊指導員的玉林籍軍人楊科璋,在火場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

  楊科璋的事跡感動了全城,玉林市決定專門為他修建一座紀念館。對外開放2年多來,該紀念館已累計接待參觀人員數十萬人次。

  把烈屬的冷暖放在心上,暖的不僅是一顆心,更是千萬家

  清明節前夕的一個深夜,經過30多個小時的漫長旅途,梁瑞素抵達玉林車站。出站的那一刻,她看到玉林市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張彩芬手捧著鮮花,等待她的到來。

  深夜的風,涼颼颼的。可梁瑞素心裏,一股暖流涌動。

  “得知我要來祭拜哥哥,張主任三番五次給我打電話噓寒問暖,這麼晚了還親自到車站接我。”梁瑞素十分感動。

  玉林市去年開始的“尋找無名英烈”活動,不但為梁瑞素找到了哥哥梁瑞聰的資訊,還為包括她哥哥在內的48名英烈重新修墓刻碑,了卻了48個家庭牽挂40年的心頭事。

  安排住酒店、看當地的名勝、品特色小吃……周到細致的安排,讓身在玉林的梁瑞素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他們的親人為國家獻出了生命,如果我們不把烈屬放在心上,良心難安。”玉林軍分區司令員趙立龍説。

  伴隨“尋找無名英烈”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市核實烈士、烈屬資訊的大走訪同步進行。到烈屬家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成為軍地各級領導走訪基層檢查工作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看到穿軍裝的人到府慰問,烈屬們會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博白縣人武部政委周海松深有感觸。

  這兩年,周政委利用平時走訪基層和每年節慶慰問等時機,已看望了全縣一半以上的烈屬。他計劃在自己的任期內,到全縣所有的烈屬家裏慰問。

  “把烈士家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暖的不僅是一顆心,更是千萬家。”玉林市委書記黃海昆説,關愛軍烈屬,不能止于溫暖一陣子,更應關心一輩子!

  “前面第二個路口左轉,然後直走100米,到了操場再步行200多米就到了。”記者隨博白縣英橋鎮民政辦主任陶聲榮一起,來到村裏看望抗美援朝烈士阮福生的遺孀梁芝鳳大娘。

  聽著陶主任嫺熟的語音“導航”,看著梁大娘與陶聲榮手拉手情同母女一樣,記者真切感受到“尊崇英烈、關心烈屬”不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口號,而是玉林市政府各級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太平本是烈士定,從無烈士享太平。“對烈屬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讓烈士的親人感受到全社會的溫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玉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蘇侃文介紹,從吃、穿、住、行、醫等方方面面,玉林市對烈屬群體都有政策傾斜和情感照顧。

  “沒有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現在的一切。”玉林市雙擁辦副主任陳清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9000多名玉林籍官兵血沃他鄉。善待英烈,首先要從優待烈屬做起,既要特事特辦,解一時之困,更要建章立制管長遠。

  每一名烈士的身後,都是一個英雄的番號,都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對英烈的告慰,被玉林市延伸到關愛現役軍人的行動上。

  “每一名烈士的身後,都是一個英雄的番號,都是一支英雄的部隊。”一位玉林市領導説,每當他們瞻仰一個個烈士的名字,都覺得肩負使命的神聖:越是緬懷英烈,越不能辜負英烈精神的傳承人——關愛軍人,尊崇軍人,是對英烈的最好緬懷。

  在玉林市興業縣北市鎮長華村,人們路過一等功臣歐仔萬家門時,都會放緩腳步。他家大門正中的“一等功臣之家”木刻大牌匾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2017年,“消防尖兵”歐仔萬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一等功。那年11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興業縣三級軍地領導組成了報喜團,到府送喜報。

  市裏請來鑼鼓隊,敲鑼打鼓將喜報和牌匾送到歐仔萬家中。玉林市電視臺全程錄影,當晚就播發了電視新聞。

  這一路,讓當地百姓心生羨慕:這樣的孩子多爭氣!

  如今,“一等功臣之家”牌匾已懸挂一年多,歐仔萬的父親歐祖仕一直視之為珍寶。每隔幾日他就會踩上高凳,細心擦拭牌匾縫隙間的灰塵。他説,這塊牌匾讓他在全村人面前長了臉。

  “物質獎勵固然重要,但一塊功臣之家牌匾帶給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終身榮譽,影響更為久遠。”“尋找無名英烈”尋訪團團長、玉林軍分區副司令員彭雲説。

  去年,玉林市已把懸挂立功牌匾作為送立功喜報的一項內容,寫進了正式文件。這兩年,玉林籍官兵立功的人數持續增長。

  走進玉林市玉州區大塘鎮政府會議室,一整面墻的榮譽欄格外顯眼。上面不僅有鎮裏的烈士名錄,還有該鎮獲得三等功以上榮譽的所有官兵的照片和事跡。

  去年8月,玉林市委、市政府和軍分區聯合下發《關于支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進一步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的意見》。文件詳細規范了現役軍人立功受獎激勵機制、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入學優先等內容。文件還首次明確,要把榮立三等功的官兵事跡寫進縣志,把榮立二等功以上官兵的事跡寫進市志。去年底,黎茂、梁釗廣等54名現役功臣的事跡被收錄進市志、縣志。

  臨別時,玉林市雙擁辦副主任陳清搬出厚厚一摞資料。她告訴記者,玉林市連續7年組織雙擁採訪活動,讓身處東西南北軍營的優秀玉林籍官兵在家鄉電視臺、報紙、廣播等媒體登臺亮相,發揮了可喜的“滾雪球”效應。去年,玉林市應徵報名人數比前年增長了近三分之一,目前已有3800多名適齡青年報名參軍。

  站在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廣場上,仰望宏偉的紀念碑,回想著這幾天採訪到的感人故事,記者不禁在心中默念:英烈們可以安息了!你們的精神之花,已在這裏處處盛開……(記者 陳典宏 特約記者 馮強 通訊員 梁英海)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湖南湘西:趕“桃花會”享春光
湖南湘西:趕“桃花會”享春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43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