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遠徵軍老兵達成遺願 夫婦骨灰安葬抗戰遺址
2019-04-02 08:26:3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國遠徵軍老兵達成遺願夫婦骨灰安葬抗戰遺址。圖為徐中平雕塑。陳靜 攝

  1日,已故中國遠徵軍徐中平骨灰安放儀式在雲南省保山市龍陵松山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老兵方陣舉行。這位去世一周年、在新疆生活72年的老兵生前決定將自己和愛人鐘富英(2014年過世)安葬在自己的雕塑下,和戰友相聚,長眠松山。其二女兒徐曉燕告訴記者,“這是父親最後的遺願”。

  當日,臨近清明的龍陵縣下起了細雨,在松山戰役遺址,陣陣松濤替代了戰火硝煙,如織的遊人在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前駐足、思考,緬懷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的英雄和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烈。

圖為家屬祭拜徐中平。陳靜 攝

  “我父親12歲就離開湖北老家,到重慶的汽車技工學校學習。他在1943年報名參軍,成為對抗日本侵略者、保衛滇緬公路數十萬中國遠徵軍中的一員。”徐曉燕説,他們一批學生兵乘車從重慶到昆明,然後乘大運輸機越過“駝峰”線到達印度。在新兵短期培訓後,他被分配到中國駐印軍指揮部運輸隊。

  由于年紀較小且受過一定教育,徐中平主要從事後勤運輸工作,未曾上過戰場,這也成為他的一個遺憾。徐中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曾説到,“慚愧啊慚愧,我未能上戰場(親自)殺敵,許多人都沒有回來。”也正因如此,徐中平希望將自己的骨灰安葬在松山,陪伴那些逝去的戰友。

  2013年9月3日,《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在松山戰役遺址落成,雕塑家李春華以徐中平及其他27名老兵為原型創作了28個雕塑。作為一名中國遠徵軍,徐中平從硝煙中走過,70余年來,他從未忘記那個烽火年代。

圖為徐中平生前照片。李春鋒 攝

  “2013年雕塑群落成時父親非常想來參加,最後由于身體原因未能成行,由我代表全家參加了揭幕儀式。”徐中平的三女兒徐義説,當時父親特意叮囑她帶來了新疆的開都河酒,送給戰友品嘗。2018年4月5日父親在新疆庫爾勒的家中辭世,享年97歲。按照中國的習俗,父親應該回到老家湖北武漢。但他希望和戰友一起留在松山,讓後人銘記這段歷史,作為子女,也希望完成老人的遺願。

  在徐中平晚年一直陪伴、照顧他的女兒徐曉燕回憶,由于滇西抗戰這段歷史逐漸被人們所知,各級政府、各類社會團體都會定期來看望父親,邀請父親去給中學生、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講課,他也因此十分自豪。徐中平在2010年就被查出患有晚期癌症,但他還是在滿足和自豪中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因為和妻子一生恩愛,徐中平希望和愛人一起“歸隊”松山。

  在當天舉行的骨灰安放儀式現場,同為遠徵軍後人的耿嘉陵感慨萬分,“5年來,每年清明節我都會來松山看看我父親的雕塑,為這些革命先烈送上一束鮮花。”他説,老兵選擇將骨灰安葬在這裏,體現了他們對這段歷史的認同,他們要回到年輕時戰鬥過的地方,永遠和戰友在一起。作為中國遠徵軍的後代,也要感念父輩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陳靜)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湖南湘西:趕“桃花會”享春光
湖南湘西:趕“桃花會”享春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431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