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犁萬裏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2019-03-06 20:18:4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犁萬裏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2019年2月26日,我國“海洋地質十號”調查船完成印度洋科學考察,返抵廣州。此前“海洋地質九號”2018年12月完成入列首年調查科考任務,“海洋地質八號”同年8月赴南海北部海域,首航執行海洋資源調查任務。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負責人6日在此間表示,三條船成功實施首航作業,標誌著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係初步建成。

  印度洋:91天26100公里

  歷時91天,航程26100千米——此次“海洋地質十號”入列後執行首個遠洋調查科考航次,中巴兩國科學家圓滿完成印度洋航次任務,實現了預期科考目標。

  “海洋地質十號”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集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水文環境等多功能綜合地質調查船。該船總長75.8米,寬15.4米,排水量約3400噸,續航力8000海裏,可實施全球無限航區海洋地質調查工作,並填補了我國小噸位大鑽深海洋地質鑽探船空白,豐富了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舶體係。

  作為我國自主建造的全新一代高精度具有鑽探功能的綜合海洋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自2017年12月26日入列以來,累計海上作業262天,穩定航行57000千米,整體性能和調查設備得到全面檢驗。

  三劍客:構建深海探測技術體係

  “海洋地質十號”與“海洋地質八號”“海洋地質九號”調查船調查能力各有側重,組成我國深海探測的立體技術體係。

  “海洋地質九號”2017年2月28日下水進入碼頭舾裝,同年12月28日交付入列,2018年5月首航遠赴西太平洋。該船5178總噸,最大航速大于15節,設計自持力60天,續航力10000海裏,適用于全球海域。2018年12月7日,“海洋地質九號”船完成入列首年調查科考任務,返抵青島。

  作為國內唯一同時具備專業地震調查與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功能的調查船,“海洋地質九號”近1年間安全航行作業258天,累計航程25000余海裏,分別赴東海、南海、黃海以及西太平洋海域,完成深海地質調查科考及地震調查測量等任務。

  “海洋地質八號”6918總噸,最大航速大于15節,自持力60天,續航力16000海裏,適用于全球海域。這是我國第一艘高精度短道距六纜三維物探調查船,我國由此站上國際海洋勘探領域制高點。自2017年12月26日入列,該船累計開展海上科考作業203天,安全航行26000千米,調查設備功能得以驗證。

  七十年:從小漁船到萬噸遠洋船

  “海洋地質八號、九號、十號堅持自主設計和建造,彌補了中國地質調查局船舶年齡過長、性能單一的不足,實現了調查船設計建造與固定翼飛機改裝功能優化提升有效銜接。”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海洋調查船隨著國家強大而成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海洋調查船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洋,從幾十噸的小漁船到數千噸級乃至萬噸船舶的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國將漁船、拖船、舊軍用輔助船改造成海洋調查船;六十年代,我國成為全球第一批專門設計建造海洋調查船的國家;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我國開啟了自主設計和批量建造大型遠洋調查船的時代。

  進入21世紀,我國迎來海洋調查船發展高峰期,先後建造“海洋六號”“科學號”“張謇號”等較先進的調查船。隨著海洋地質八號、九號、十號等成功入列首航,實現裝備技術飛躍,我國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及鑽探等海洋地質調查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巴西聖保羅的街頭狂歡
巴西聖保羅的街頭狂歡
考察成果豐碩 “雪龍”號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
考察成果豐碩 “雪龍”號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大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大
雪霽塔雲仙境
雪霽塔雲仙境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4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