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內蒙古五原縣:“微治理”撬動鄉風村貌大變樣
2019-03-06 09:54:1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6日電 題:內蒙古五原縣:“微治理”撬動鄉風村貌大變樣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于嘉

  “前兩年家裏用錢的地方多,就沒交水費。村裏實行‘微治理’後,我差點兒上了‘黑名單’,去年早早把水費交了。”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套海鎮向陽村農民劉倉説。向陽村黨總支書記賈俊明介紹,村裏組織大夥兒商定村規民約,出臺誠信村民的管理辦法後,全村沒有一戶拒交水費,沒有一人對村裏的大事兒不投工投勞了。

  2018年起,五原縣創新性推行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小組“微治理”,通過組建“微組織”、開展“微服務”、推行“微教育”、實行“微管理”、強化“微監督”,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治理新格局,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了農民自我管理和監督水準,為健全鄉村治理探索出一條效果較好的路子。

  建立“微組織” 增強凝聚力

  五原縣地處河套平原腹地,農業人口20多萬,主要依靠黃河水灌溉,過去農業水費收繳難是困擾一些鄉村管理髮展的頑癥。同時,投工投勞不積極、公益事業集資難、村莊管理無人問、無人管等問題在一些地方比較突出。鄉鎮政府、村委會對農民的教育管理沒有抓手,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管用,社會治理難以有效開展。

  據五原縣委組織部部長任維君介紹,全縣117個行政村管轄782個村民小組,村兩委普遍只有4至5名幹部,基層服務力量薄弱。為增強村民凝聚力,五原縣決定將每個村民小組確定為“微組織”,黨支部建在村民小組,有3名以上黨員的村民小組成立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由黨員村民小組長兼任,推動黨組織向下延伸,築牢村民小組戰鬥堡壘。

  據了解,為推動共治、聯動,村民小組成立村民理事會,理事長由村民小組長兼任,並組建黨員先鋒隊、巾幗服務隊、紅白理事會、治安聯防隊、青年志願者等志願組織,將群眾信得過、有威望的農村黨員、村民代表、種養大戶等農村先進力量團結起來,形成共治合力。

  實施“微治理” 提升自治力

  五原縣目前已建立縣、鎮、村、組四級便民服務網,117個行政村全部設置便民服務代辦點,所有村民小組全部配備代辦員,實現便民服務“全覆蓋”,為群眾辦理服務事項2萬余項。

  隆興昌鎮義豐村黨支部書記羅玉龍説,全村按照“劃片定責”的原則,將村民小組裏每10到15戶居民劃分為一個網格,村民理事會成員兼任網格長,黨員或村民代表兼任網格員,協助村民理事會開展社情民意調研、村務財務監督、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發揚鄰里間相互照應、幫助的優良傳統,力爭做到以身邊的事感動身邊的人、教育身邊的人。

  縣裏各“微組織”還依托流動黨校、村民微信群等,定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等活動,引導村民講文明樹新風,同時結合“固定黨日”,發動村民參與植樹造林、村莊管理、扶貧濟困等實踐活動,引導村民講風格比奉獻,並開展星級文明戶、致富能手、身邊好人評選,引導村民爭當先進。

  “我們在全村宣講國學教育,開展文化健身活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酗酒、賭博等不良風氣。”天吉泰鎮毛家橋村一組巾幗服務隊隊長王英説。

  據了解,實行“微管理”的關鍵是事前立規矩,組織村民商定村規民約,建立信用評價體係,將道德品行、投工投勞、水費繳納等列入評價內容;事中講規矩,逐戶建立村民誠信檔案,指定專人記錄村民日常表現,及時提醒;事後懂規矩,統一匯總評定結果,對誠信缺失、屢教不改的村民,列入“黑名單”,在政策扶持等方面受限,倒逼村民服從管理。

  治理“微腐敗” 提高戰鬥力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推行村民小組‘微治理’,解決了農民教育管理缺失和村幹部監督約束難等問題。適應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係要求,為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了基礎。”任維君説。

  記者在銀定圖鎮豐樂村二組採訪時了解到,當地村民理事會推行“五步議事法”,凡涉及村民小組內的土地整治、橋涵維修、道路養護等重大事項,全部按照“陳述議題、辯論、表決、宣布結果、確認簽字”的流程協商議事,並交村民大會決議,村級事務管理更加民主公開。

  此外,五原縣實行縣、鄉鎮、村“三級聯防”,實施特邀監察員、政風行風評議員、財務監督員、紀委委員、村級紀檢員、村務監督員的“六員監控”,構建縣、鎮、村、組四級廉政監督網,以群眾監督為主體,加強對村組幹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目前,全縣完成117個行政村782個村民小組資金大清理、財務大清查和線索“大起底”,查處“雁過拔毛”式腐敗案件47件,給予黨政紀處分48人,挽回資金350多萬元,群眾對村務監督、“三務”公開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內蒙古五原縣:“微治理”撬動鄉風村貌大變樣-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19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