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京津冀一體化交通先行成效顯著 :三地通 人心暖
2019-02-27 06:56:5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在北京上班,到天津養娃”“看病在京津,養老在河北”“早晨在北京看故宮,中午去天津濱海度假區泡溫泉,晚上到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下榻”……這些在過去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如今正逐步成為現實。

  5年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一重大決策。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具體要求。

  5年來,交通一體化發展成效顯著,“斷頭路”的打通、高速公路的互聯、首都地區環線高速正式成“環”……“京津冀1小時生活圈”漸漸成型。生活圈中資源集散和人口流動愈發高速和便捷,地區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都得到改善。

  軌道上的京津冀

  2018年對于郭女士和孫先生來説是開心的一年,這一年,這對情侶步入了婚姻殿堂。同年,在北京工作的他們在天津購置了婚房。“從家裏到單位,通勤時間1個小時左右,生活有了著落,工作就更安心。”孫先生對本報記者説。近年來,像他們這樣在北京工作,把家安在天津或河北的人越來越多。

  在天津,從濱海新區2015年建成的濱海站乘車出發,到達天津市區僅需要23分鐘,到北京需要約1小時。便利的交通優勢吸引了中鋼集團創新創業基地——中鋼科德孵化器在新區落戶。“感覺只是到了另外一個辦公區,而不是另一個城市。”中鋼科德孵化器總經理宋鑫説。

  石濟客專建成通車、京張高鐵鋪軌、京雄城際鐵路開工建設,京哈高鐵承德至瀋陽段開通……伴隨城際鐵路網織密,京津冀地區正在加快形成放射狀軌道網絡。目前,京張高鐵、崇禮鐵路、京雄城際鐵路、京哈高鐵以及京唐、京濱鐵路等重點工程項目都在進一步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速形成。

  區域公路網互聯互通

  “這幾年北京交通變化很大,我都在七環上跑了小半年了!”家住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的劉先生談起自己經常要走的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興奮地對本報記者説。

  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俗稱“大七環”)通州至大興段于2018年8月20日12時正式通車,全長940公里的北京“大七環”從此形成閉環。這段公路的開通對北京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標誌著北京在全市范圍內消除了“斷頭路”。

  不只是北京,伴隨著協同發展的步伐,京津冀三地之間的公路建設速度也在加快,一個四通八達的完善路網體係正在成型。

  在天津,梅豐公路已建設完工,濱玉等三條公路正在加快建設,項目建成後將基本消除跨省市的“瓶頸路”。在河北,已經通車的京秦高速(京冀、冀津連接段),進一步拉近了唐山北部地區與京津之間的距離,方便了群眾出行。根據河北省交通運輸廳有關數據,目前,京津冀區域內已累計打通“斷頭路”和“瓶頸路”1600公里。

  1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

  住在河北省固安縣的孫宇傑近日要去北京市積水潭醫院做骨科手術:“從我住的地方出發,搭乘一段公交之後,再坐地鐵4號線到新街口的醫院,只要1小時,非常方便。”

  2017年,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間已經實現交通“一卡通”。據統計,京津冀三地累計發行交通聯合卡達327萬張。一張小小的卡,打通的是三地公共交通,溫暖的是三地群眾的心。

  “以前坐大巴要3個小時才能到保定,如果趕上堵車,可能需要5個小時。”在天津工作的河北省保定人王月咏説,“現在有了津保鐵路,不到1個小時就到家了。”老家在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的李勤也有同樣的體會,乘車環境舒適,速度快,買票方便。現在,他從天津返鄉的時間從原先的乘車1.5小時縮短到了短短的18分鐘。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多節點、網格狀的區域交通網絡便會形成。到時,將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1.5小時通達。(楊俊峰)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京津冀一體化交通先行成效顯著 :三地通 人心暖-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16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