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軍人的“硬骨頭”——走進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硬骨頭六連”
2019-02-14 17:12:2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廣州2月14日電 題:中國軍人的“硬骨頭”——走進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硬骨頭六連”

  新華社記者王經國、岳夕彤、劉新

  從戰火硝煙中走來,以能打大仗、善打惡仗、敢打硬仗而聞名的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裝步六連,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161次,分別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和“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

  學習型的“硬六連”

  走進連隊榮譽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墻的錦旗和大幅的黑白照片:“硬骨頭六連”“英雄硬六連”“戰鬥模范連”,“拼刺英雄”劉四虎、“孤膽英雄”尹玉芬……一面面錦旗、一幅幅戰鬥照片和一件件實物,倣佛在訴説著這支英雄的連隊在烽火歲月拼殺的傳奇經歷。

  如今,戰火硝煙雖已遠去,但革命先輩刺刀見紅、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已被一代代官兵化為血脈,融入基因。

  “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必須是一支學習型的軍隊。”旅參謀長張傳演説,要繼承好、發揚好六連的“硬骨頭精神”,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

  部隊評選先進連隊,他們主動去學習優秀連隊的建連經驗;參加演習對抗,他們到兄弟部隊學習先進的戰法訓法;圍繞新編制體制,他們積極開展全過程全要素聯調聯試,不斷探索各合成模組的係統融合……

  如今在六連,信息化知識學習人人過關,幹部、指揮士官全部達到“四會”教練員標準,每名官兵至少掌握一項特戰技能。

  以“硬”字起家,用“硬”字捍衛

  六連于1939年在河北省雄縣(今雄安新區)組建,隸屬于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三支隊,時任支隊長是赫赫有名的紅軍將領賀炳炎。

  説起“硬骨頭”的由來,還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長徵中,時任紅5師師長賀炳炎右臂6次受傷,必須截肢。當時沒有手術器材、麻醉藥,只好用木鋸鋸臂,賀龍後來用手絹包起兩塊碎骨,以鼓舞官兵士氣:“看看,這就是共産黨員的骨頭……”

  在六連,“硬骨頭”既是連隊的代名詞,更是連隊的魂和根。多年來,連隊始終高擎“硬”字戰旗,砥礪前行。

  連隊連續10年在團年度建制連比武中奪冠,38個專業訓練課目創下所在師紀錄,39項訓練成果在集團軍推廣。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後,六連移防到新駐地,訓練成績始終保持不變。他們先後參加了上級組織的5次比武考核,次次奪魁……

  “‘硬骨頭精神’早已深深刻入六連官兵的靈魂。”六連指導員馮傑説。

  在一次射擊考核中,六連成績排名第二。時任連長薛峰帶領全連低姿匍匐從靶場爬回連隊,他們把榮譽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

  3000米戰鬥體能,班長唐雄為了能雙手發力更快地通過低樁鐵絲網,硬是用牙咬著步槍的上護蓋,最終贏得勝利。

  步兵專業出身的班長王冬林,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8”“安全環境”項目競賽,由于防化專業技能不熟悉,前幾次考核成績均不理想,可憑著“硬骨頭”的狠勁,他細磨研摳防化技能,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硬是完成了由成績墊底到成績拔尖的逆襲,在國際賽場為祖國揚威爭光……

  “六連是以‘硬’字起家的,就要用‘硬’字來捍衛。”王冬林説。

  硬漢子的柔情淚

  “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一定有著強大的凝聚力。”採訪中,記者聽聞了這樣一個故事,98抗洪時,當“硬骨頭六連”的旗幟在大堤上一插,來自湖南、湖北、江西等曾經六連的兵,不約而同匯聚在六連的連旗下,齊心協力戰洪魔。

  “這就是‘硬骨頭精神’的力量所在,也是凝聚力的直接體現。”説起這個故事,六連官兵無比自豪。

  在六連,官兵間的感情很濃、很厚。誰有了好消息,來一個兄弟般的擁抱;誰遇到挫折時,親切地拍拍肩膀以示安慰;誰家有了困難,大家都去幫忙……

  唐雄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幕:在老家舉辦的結婚儀式上,旅領導突然來到現場慶賀,並帶去一份禮物:全連官兵對他的祝福視頻。

  “為了給他驚喜,大家都是偷偷去錄制。”旅宣傳幹事王佳寅説,直到結婚前,全連只有唐雄一個人不知情。

  看著戰友們精心制作的視頻和真誠的祝福,這個在訓練場上從不掉淚的硬漢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我最大心願就是要更好地報答部隊的恩情。”

  80載風雨兼程,80載燦爛輝煌。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當前的練兵備戰,“硬骨頭精神”永遠是打出來、殺出來的,拼出來、比出來的。“強軍興軍新徵途,必定有我‘硬骨頭’。”旅政委陳震宇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夜戰保安全
夜戰保安全
雪落紫禁城
雪落紫禁城
新西蘭奧克蘭舉辦盛大元宵燈節
新西蘭奧克蘭舉辦盛大元宵燈節
愛的贈別禮
愛的贈別禮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411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