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同種百畝地 收入差一倍
2019-02-14 17:08:3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4日電(記者陳磊、于嘉、李雲平)眼下正是河套平原的農閒時節,然而農民劉培新整天忙著往五六十裏外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跑,打聽種子、化肥的新變化,請教澆水、施肥的好辦法。

  村裏不少鄉親也積極向農技人員咨詢今年的氣候狀況、水肥管控和農産品市場需求等問題。種地講科學、提早備春耕,成了位于河套平原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的一股新風。

  “大夥兒都嘗到了科學種地的甜頭。”劉培新説,這兩年,農技人員指導農民減少施肥及噴藥的劑量,調整肥料配比,莊稼産量反而增加了,“前幾年家裏100畝地純收入6萬多元,2018年掙的錢翻了一番,達到12萬元。”

  杭錦後旗部分耕地鹽鹼化較重。多年來,農民為了追求效益,過量使用化肥。不少農民説,10年前種1畝小麥上十幾斤化肥,如今要用近百斤化肥才能維持一定産量。過量施肥還導致土壤板結,並對周邊水係造成污染。

  為了解決這些痼疾,巴彥淖爾市近兩年逐步推廣控肥增效、控藥減害等措施,通過試驗示范、農技培訓,讓不少農民改變了追求大水大肥的老觀念。

  劉培新2018年種了40畝玉米、50畝葵花和少量蔬菜。前兩年玉米地施一次底肥,每畝用量75公斤;再追兩三次氮肥,每畝累計用60公斤。葵花地施肥量也相差不多。近兩年,農技人員到府測土配方,指導農民秸稈還田、使用農家肥和緩釋肥,大大減少了化肥用量和追肥次數。

  如今,劉培新每畝地少用底肥近40公斤,減少追肥30公斤,根據測土配方結果,調整肥料配比和施肥時間,豐富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改善了施肥效果。“土地養好了,收成也跟著變好了。”劉培新説,秋收時,玉米比往年畝産提高近400公斤,葵花增産150公斤。

  劉培新給記者算了筆賬,1畝地節省100多元化肥錢,100畝地就省下1萬多元,而玉米、葵花分別增收約2萬元和3萬元,一年下來,相當于多掙了6萬元。

  與劉培新同村的張永開有50畝地,緊鄰旗裏的“控肥增效”試驗田,一到春播和田間管理時,他就經常跑到試驗田取經。“我讓農技人員把施肥、噴藥的方法和用量寫下來,就像開藥方一樣。”張永開説,按照“藥方”種地,收入比往年提高了七八成。

  杭錦後旗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李傑説,當地通過檢測土壤、優化肥料結構與氮磷鉀配比等措施,實現“功能表式”施肥,普遍將化肥用量減少40%以上。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雪中莊園
雪中莊園
貴州:舞龍迎元宵
貴州:舞龍迎元宵
中國圖書再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中國圖書再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櫻花怒放吸引遊人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櫻花怒放吸引遊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411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