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用愛心播撒希望的種子——青島八旬老太27年資助近千名貧困生
2019-01-31 17:17: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青島1月31日電 題:用愛心播撒希望的種子——青島八旬老太27年資助近千名貧困生

  新華社記者蘇萬明

  27年來持續資助988名貧困學生、住院時病房成“希望工程”臨時捐助點、帶動三個兒子在內的1000多名愛心人士組成愛心團隊播撒希望……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86歲老人耿秋萍正在匯聚愛心,助力貧困學子的捐資助學事業,為越來越多貧困學子打開希望之門。

  1991年,耿秋萍從原膠南縣外貿公司退休。一天晚上,她和老伴臧興望從電視上看到,一個貧困家庭的小男孩因交不起學費失學了。“太可惜了,那雙眼睛太讓人揪心了。”耿秋萍回憶説:“山區的孩子,沒有文化知識,就難有好的閱歷,更難有好的人生。”

  恰在這時,原膠南縣外貿公司成立了老幹部關心下一代工作站。他們馬上購買了50多本筆電,發給孩子們。看著他們燦爛的笑容,耿秋萍和老伴下定決心,力所能及資助貧困學子。

  此後,老兩口先後到十幾處鄉鎮摸底,掌握貧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他們拿出自己微薄的退休金,資助發現的貧困學子。

  “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鄰居們説,老兩口為資助貧困學子,選擇過著簡樸的生活。

  老兩口意識到,愛心團隊越大,助學力量越大。因此,他們自費購買照相機和錄影機,制作“希望工程”新聞專題100多條,利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

  到1995年8月,老兩口已經資助了10多名學生,捐款10萬余元,同時為100多名貧困學生找到了資助者。

  1996年,在有關部門支援下,兩位老人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他們設計印刷“希望工程光榮卡”,將貧困學生的照片、基本情況填在卡上,使救助工作更加規范。

  1998年,積勞成疾的耿秋萍患乳腺癌住院治療,但在病床上她也不忘貧困學子。她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以至于她的病房變成了“希望工程”臨時捐助點。

  2005年,老伴臧興望去世,耿秋萍繼續為希望工程事業奔走。她每年都要到學校調研貧困學生情況,然後建檔案,為資助人填寫光榮卡、開收據。患病後她右手不能寫字,硬是學會了用左手書寫。

  受父母親的影響,耿秋萍的三個兒子開始“繼承”捐資助學事業。他們幫助整理父母20多年來為貧困學生所拍的1000多張照片,協助母親為貧困學生登記造冊、發放助學金、列印資助明細表……

  受資助的貧困學子,經常回來看望耿秋萍。他們有的已經大學畢業,成了工程師、教師。曾經受資助的孫善民,畢業後在上海一家航空設計研究所從事飛機設計工作。他説:“當時我父親生病,耿奶奶一直資助我和哥哥上學,直到我大學畢業。多虧了耿奶奶!”

  據統計,從1991年5月開始投身希望工程事業,27年多來,耿秋萍牽線聯繫了1100多個資助人,資助了988名貧困學生,累計捐款118萬元。她先後被評為山東好人之星、青島市文明市民、感動青島道德模范,其家庭被評為山東省首屆文明家庭。

  “捐資助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希望捐資助學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耿秋萍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與高鐵“賽跑”的外賣小哥
與高鐵“賽跑”的外賣小哥
大熊貓寶寶賀新春
大熊貓寶寶賀新春
踏雪賞梅
踏雪賞梅
首都70年影像記憶
首都70年影像記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407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