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這些“80後”大國工匠獲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
2019-01-29 08:20:5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近日頒布—— 看,“80後”大國工匠來了

  提起“大國工匠”,多數人印象中應該會是兩鬢斑白的老師傅。然而,1月18日公布的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30位獲得者中,有3張年輕的面龐格外引人注目。秦世俊、王曉菲和趙晶,3位“80後”摘得全國技能人才最高獎項。

  翻閱他們的履歷,每個人都是各自領域的“大滿貫”,各類技能獎項早已拿到手軟。除了耀眼的榮譽稱號,這3位年輕人身上還有哪些相似的閃光點?

  入行 靠一股專勁兒

  説起入行學技術,每個人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秦世俊是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控銑工,父親也是航空制造業的行家裏手、多年的勞動模范。“可能是家庭氣氛影響,從小就有造飛機的夢想。”

  雖然有一位技藝高超的父親,秦世俊剛入行時卻並未如預想那般一帆風順。“最開始幹得不順手。我在學校學的是磨具鉗工,來了數控車間以後,什麼都不會。”氣餒的秦世俊回到家裏找父親抱怨,卻只得到一句“你必須要學會”。在父親這邊碰了一鼻子灰,他只能開始自己想辦法,給車間的老師傅們打打下手,套套近乎。“有一位老師傅磨削鏜刀很厲害,人家在砂輪間磨,我就拿砂輪在外面跟著學。磨了小半天之後,覺得挺簡單的,就拿給老師傅看,卻被老師傅批評了一通。心裏很不服氣啊!我又回家跟著父親學,每天磨上好幾個小時,大概1周後,終于得到老師傅的一句‘還行,你這個小娃子還挺有一股專勁兒’!”

  秦世俊在磨刀上展示出的“專勁兒”,被車間的另一位老師傅注意到了。“宋師傅看到我很有一股專勁兒,就問我願不願意拜他為師。我的學徒生涯才得以正式開始。”入職不滿一年,秦世俊就在哈爾濱市數控工人技術比武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晉升為高級工。3年後,在全國同工種技能比武中,秦世俊一路過關斬將,拿下哈爾濱市第一名的好成績,被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

  趙晶笑稱自己是從“磨刀”幹起。2003年,她從技校畢業後進入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控車間。“入行時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磨刀,這是我在學校裏沒有接觸過的,但在車間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頭半年的時間基本上都花在練習磨刀上了,完全是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地跟著師傅學。半年以後,開始挑戰更難的,師傅對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20歲入行,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卻要整日穿著工服泡在車間。是什麼令趙晶堅持了下來?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與敬意。“當我操作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就開始想挑戰更有難度的東西,慢慢地學的東西越來越多,水準也越來越高。在不停的挑戰中也愛上了這份工作。”趙晶説。

  今年34歲的王曉菲是山東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一名細紗擋車工,也是此次中華技能大獎最年輕的獲得者。細紗擋車工勞動強度大、工作單調,是紡織行業最苦最累的崗位之一。剛入行時的王曉菲只有18歲,車間裏轟隆隆的機器聲和四處飛濺的棉絮令她心煩意亂。“每天都在上千次地重復著同一個動作,手指上被勒出一道道血痕,下了班整個人像散了架一樣。”但是每當看到公司光榮榜上那一張張笑臉,王曉菲心底“當一名紡織狀元”的夢想就又被點燃了。“帶著夢想工作,枯燥的練兵就不再令我感到乏味。我苦練操作,大家都説我長在了車間裏。”天道酬勤,入行一年後,王曉菲便成為她所在車間的種子隊員。

  優秀如他們,無一不在初入行時遇到重重困難。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取得傲人成績,靠的是一股專勁兒。

  創新 不想改變的技工不是好技工

  獲得中華技能大獎,考驗的不僅是投入、堅守,還要有絕活、能創新。

  秦世俊身上就有著一股創新勁頭,他説自己總是“看不慣”老方法的笨拙,想要改變。“當時車間裏用的程式加工一件産品需要2天,我覺得太慢了。于是我花了2天的時間去重新編程,每天都加班到半夜,終于做出了新程式,4個小時就能加工出一件産品,效率提高了6倍。雖然重新編程耽誤了2天工期,但是在後面的生産中把時間全補了回來。”

  子承父業的秦世俊,剛參加工作時,一心想著滿足父親的期望。“父親的教誨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後來得到認可、得到榮譽之後慢慢喜歡上了這份工作,也明白了這份工作的重要性。”秦世俊説。

  在趙晶和王曉菲身上,同樣也能看到這股攻堅克難的勁頭。

  趙晶説:“即使自己生産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零件,但對每件兵工器件來説都至關重要,它也代表著我國制造業的品質水準,絕對不能小視。”通過多次創新實驗,趙晶與團隊採用編制宏程式的方式,大大改善了螺紋鋼套類零件的加工品質,平均廢品率降低30%,同時提高了單件産品的加工效率,為公司節省了成本。“在剛開始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只是想著把本職工作做好,並沒有過多思考工作的意義。幹的時間長了,接觸的老師傅多了,慢慢産生了要把我們這個國之重器打造好的想法,對自己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定要做無愧于心的産品。”

  “創新意味著超越,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和動力”。王曉菲説,“我把鑽研新技術、解決生産難題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使命。公司剛剛開始生産J4.8tex品種時,産品品質不穩定,我和小組成員一起先後進行了上百次實驗,經過多次改良,最終找到了最佳上機工藝,使棉紗一舉達到優等品質指標水準,成為公司的拳頭産品之一。”在工作中,王曉菲始終堅持“要幹就幹到最好”的信念,摸索出很多創新性的操作方法。她帶頭研發的“軍用服飾紗線”和“森林氧吧紗線”均獲得國家專利。她發現暫態斷頭率居高不下是植物染紗線因顏色的問題,斷頭後不易被擋車工發現,無法及時處理,就提出以增加車頭鐳射燈的方式來幫助擋車工及時發現斷頭,使得擋車工的巡回減少了50%。

  諸如此類的創新不勝枚舉,3位“80後”充分發揮了年輕人的拼搏創新精神,為企業創造效益、帶去發展活力。

  傳承 “80後”名師帶徒

  一花獨放不是春。秦世俊、王曉菲和趙晶雖然年輕,但都明白要想讓企業、行業、藍領工人群體發展得更快更好,不能只靠個人的進步,團隊更重要。

  “要想走得快可以是一個人,要想走得遠必須是一個團隊。”秦世俊説。2014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秦世俊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談到帶徒弟,這位年輕的師傅很有一套。工作室的徒弟從不喊他師傅,而是一口一個“哥”。“我覺得這樣可以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利于我跟他們談心。平時我會鼓勵他們去嘗試,而不是勒令他們必須聽我的。只有試錯之後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可行的。我自己深知有榮譽才有鞭策,所以會把機會分給他們,讓他們多參加比賽,嶄露頭角,一步一步登上更高的平臺。”秦世俊説。

  比秦世俊還小3歲的王曉菲,也早早地當上了師傅。她所在的車間成立了“王曉菲操作輔導站”,把她的手機號在全車間公示,要求她24小時開機,只要有人遇到操作上的困難,王曉菲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導示范。“大家開玩笑説我就是操作輔導110。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也樂此不疲。自己幹好了只代表一個人,只有整個班組、整個車間、整個企業都搞好了,才是真正的好。”在王曉菲的努力下,新工試用期由原先的3個月縮短到1個月,有效緩解了車間用工緊缺問題。她帶的徒弟也是個頂個的優秀,每年都能在公司的操作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其中一位叫李瑞瑞的徒弟,更是連續兩年獲得市級操作比賽第一名。王曉菲説:“帶徒弟猶如深耕易耨,想要激發他們的潛力,就得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能傳授給他們。”

  從不吝嗇分享技術的趙晶,將自己的讀書筆記、操作經驗統統編寫成培訓教材,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人。“我把我自己的經驗總結都告訴他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少走彎路。”談到徒弟,趙晶很自豪。“我帶的徒弟們本身水準就比較高,只有在遇到高難度的事情時需要徵求我的意見,那我也是絕不會藏著掖著,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訴他們。”她帶出的徒弟們先後完成了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QC成果等30余項,每年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超百萬元。

  從不諳世事的學生,到公司頂梁柱,到成為別人的師傅,再到如今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秦世俊、王曉菲和趙晶讓平凡的崗位綻放出了不平凡的光芒,讓藍領工人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燈下。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藍領工人的高光時代又回來了。”親眼看著藍領工人群體從父輩的拿高薪受重視,到白領群體崛起、不少年輕人不願意搞技能,再到今天“金藍領”出現、重新贏回社會關注,秦世俊感慨頗多。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
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
濟南西站推出“春運照相館”
濟南西站推出“春運照相館”
小年到 年味濃
小年到 年味濃
北京:年味漸濃
北京:年味漸濃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05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