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大學“地方隊”的喜憂盼——四位中西部高校負責人兩會訪談錄

2018-03-12 15:45:32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劉長庚,已不是頭一回帶著關于地方高水準大學發展的提案上兩會了。擔任湘潭大學副校長的他,聽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幾天來一直倍感振奮。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支援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準大學。

  記者就此採訪了來自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四所省屬高校的校長、副校長,代表委員紛紛暢所欲言。

  曾經的憂:缺人才、缺經費、缺資源

  代表委員們認為,中西部高校面臨著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發展過程中也曾遇到過諸多問題,例如人才競爭沒有優勢、缺乏項目和資金、管理機制不順等。

  “雲南一個省的院士數量,還沒有過去一些985高校單個學科的數量多。”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大學校長林文勳説,人才匱乏是制約中西部高校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尤其是受到發達地區的吸引,流動性很大,“只要有高水準人才給我打電話,我就很緊張”。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也認為,缺人是中西部高校的一大難題。“貴州大學教師隊伍中博士人才佔比,和東部地區高校差距比較大。由于對人才吸引力不足,久而久之也影響了科研能力。”

  缺資金是另一大難題。“去年成都資訊工程大學的生均培養費已經從過去的幾千元,提高到現在的1.2萬元,但是跟實際需求仍有差距,在全國排名靠後。”全國政協委員、成都資訊工程大學副校長賀盛瑜説,在四川省,由于地方財政壓力大,難以為省屬高校提供更多資金。

  劉長庚在提案中表示,同為地方普通高校,不同地區生均經費差距也較大,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差萬元。與此同時,在學科建設上也同樣面臨資金差距。

  除了人才、資金等指標,還面臨著其他資源缺口。賀盛瑜説,一流學科建設還需要科研資源的傾斜。劉長庚則認為,大到專業設置、人才工程,小到研究所推免指標、博士點評審等,大學“地方隊”的發展受到一些限制,空間不足。

  讓林文勳最犯愁的資源缺口之一,是高水準科研平臺的不足。“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這些平臺較少建立在西部,平臺越好,吸引到的人才越多。”

  如今的喜:告別“千校一面”,“地方隊”迎來新機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建設‘有特色的高校’,我認為,這正是國家為了實現中西部教育資源公平發展而提出來的。”賀盛瑜説。

  成都資訊工程大學是四川一所省屬高校,有在校本科生2萬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專任教師1161人,電子資訊工程、通信工程等是其特色優勢專業。賀盛瑜説,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學校優勢學科的發展建設。

  “這意味著我們學校的發展迎來了新機遇,進入了新階段!”林文勳同樣備受鼓舞,他認為,報告中關于高校建設的思路,準確抓住了當前大學發展的關鍵問題。

  林文勳説,過去一段時期,我國高校同質化趨勢比較嚴重,“千校一面”制約了高等教育發展,必須支援中西部高校走“有特色、高水準”的道路,走“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對很多中西部省份而言,省屬高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地方高水準大學的當地生源可達60%以上,畢業生選擇在生源地就業的比例近50%。”劉長庚告訴記者,在一些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地區,比如雲南、貴州、青海等,地方高水準大學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與技術,從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來看,大學“地方隊”發揮著重要作用。

  未來的盼:抓特色、抓水準、盼公平

  “只有遵循中央的思路加快發展,才能有效解決問題、突破瓶頸。坐等,解決不了難題。”劉長庚説,大學“地方隊”在新的歷史機遇下,要努力落實“有特色、高水準”發展思路。

  ——抓特色:多拿“單項冠軍”。林文勳認為,地方高校要堅持重點突破,發揮優勢特色,集中有限的資源攻下“單項冠軍”,“只有積小勝為大勝,才能不斷積累建成有特色、高水準大學”。宋寶安也認為,學科建設上要揚長避短,優先對有影響力、有優勢的特色學科,予以重點支援,“這也要求我們要做好學科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只有深入了解了地方高校的辦學特色和需求,才能充分調動資源,打造有特色的高校”。

  ——抓水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了給貴州省消除貧困、帶動脫貧致富提供更多人才、智力支撐,貴州大學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布局了5個學科:植物保護、生態學、畜牧學、土木工程和農林經濟。宋寶安介紹,高校教育要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只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水準大學建設才能更有意義。

  ——盼公平:構建更好的外部競爭環境。“高校要發展,就要形成良好外部環境。”劉長庚期盼,建立科學的競爭規則和績效評價體係,並為地方高水準大學提供適當寬鬆的辦學條件,鼓勵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培養模式。

  “從985、211,到建設‘雙一流’大學,再到明確提出支援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準大學,表明我們的高等教育自信心越來越強了,理念越來越先進了,這讓我們這些高校建設者們,充滿信心。”林文勳説。(記者:袁汝婷 白靖利 駱飛 吳光于)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01002002153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52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