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山中來——潘美兒代表的“特殊使命”

2018-03-07 17:32:2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我從山中來——潘美兒代表的“特殊使命”

  新華社記者馬劍、王希、岳德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麻風病人?”身穿灰色外套、白色襯衫的潘美兒微笑著抬起頭,看了看四周的全國人大代表。

  不知誰説了一句“電影裏看到過”。

  6日下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浙江代表團分組審議的會場,全國人大代表潘美兒的發言讓代表們關注了一個特殊群體的存在。

  新當選的潘美兒代表來自浙江德清一處青山翠竹掩映下的山坳,那裏坐落著讓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麻風村”。1996年,20歲的潘美兒衛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麻風住院部,每天的工作便是照顧村裏的60余位麻風休養員。

  2009年,潘美兒榮獲第42屆南丁格爾獎章,這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為表彰在護理事業中作出卓越貢獻人員的最高榮譽。

  “我來自麻風村,請允許我借這次機會在這裏向現場的各位普及一下麻風病防治知識。”潘美兒説,社會上存在對麻風病的認識誤區,“其實麻風病是可防可治的,主要是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的一種慢性傳染病,通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完全可以康復的。”

  倣佛吹皺一池春水,潘美兒的這次“會場科普”引發了浙江代表團代表的討論。一旁的浙江省財政廳廳長徐宇寧代表接過了話茬:“這個群體有多少人?趨勢是怎麼樣的?”

  “浙江省現有麻風病治愈存活病人3000多例,去年新發病人15例,總的趨勢是減少的。”潘美兒介紹,浙江省每年新增病例以輸入型為主。“其實只要正規服藥治療一個禮拜就基本失去傳染性了。”

  和潘美兒隔了一個位子的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副主席呂世明代表説:“但麻風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畸殘。”

  “對,麻風病可怕就是因為可見性的畸殘,比如面部畸形、腿截肢,人們看到外表就覺得可怕。”已經在“麻風村”工作了22年的潘美兒不錯過任何一個宣傳麻風病防治知識的機會,“但其實不影響病人的壽命,我們村裏壽命最長的94歲,平均年齡78歲。”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我深有體會,麻風病人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群體。”潘美兒説。

  由于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不一,對麻風病防治的經費投入也不一樣。在浙江德清,每位麻風病人每月可以從民政部門獲得93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在國內部分地區僅有480元。

  “我是唯一一位麻風病防治係統的代表,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大對麻風病群體的關注,出臺相關政策縮小這一差距。”潘美兒説,這是她本次參加會議的一個建議。

  “我第一次參加會議,其實蠻緊張的,但還是要積極發聲。”潘美兒發言結束,滿屋子的代表報以熱烈的掌聲,連站在一旁的會場服務人員也忍不住鼓起掌來。

[責任編輯: 卓越 ]
01002002153000000000000001111067112250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