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土地醫生”黨永富:保護土壤,就是保護中國人的糧食
2018-12-26 14:54:2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鄭州12月26日電  題:“土地醫生”黨永富:保護土壤,就是保護中國人的糧食

  新華社記者劉高陽

  2019年1月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將正式施行。治土數十載,全國人大代表、土壤治理專家黨永富為土地立法的願望實現了。

  “土地健康,才能打出真正的好糧食。”在自己的老家、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西華營鎮的試驗田邊上,52歲的黨永富説。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不斷創造奇跡的中國糧食産量,中國人對糧食的要求,從“吃飽”,走向了“吃好”,同時,對土壤的生態平衡也愈加重視。

  黨永富生在河南周口農村,改革開放前,每畝地只打60多斤糧。“沒有化肥,中國人現在還解決不了吃飯問題。”他説,正是靠著合理施用農藥、化肥和種植技術的提升,億萬中國人才填飽了肚子。

  1988年,黨永富第一次接觸到除草劑。他發現這種新鮮事物雖然能高效除雜草,但也會抑制農作物7-15天不長,導致産量明顯下降。從此,他萌生了解決除草劑副作用的想法,也開始了他的土壤污染治理之路。

  “剛用化肥的時候每畝地撒20多斤,後來撒200多斤還覺得地‘沒勁兒’哩!”西華營鎮種糧大戶曹自堂回憶起從前的種糧經歷時説,“農民唯恐産量下降,便會用更多農藥和化肥,造成惡性迴圈。”

  上世紀90年代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黃金期,與此同時,化肥和農藥施用量也節節攀升。曹自堂説的惡性迴圈,就是指過度依賴化肥和農藥造成的農田酸化板結,有機質減少,作物品質下降、減産等問題。化肥農藥無上限加量,還導致化肥和農藥吸收不盡,進入大氣、流入水源,造成更大的污染。

  2005年,因為長期大面積使用除草劑,部分農區爆發了除草劑藥害,大豆、玉米苗幹枯、萎縮,甚至有的地塊長不出苗,産量一減再減,農民稱之為“癌症田”。

  此時,黨永富研發多年的除草劑副作用抑制技術已取得成果,他決定用自己的技術無償幫助農民解決問題。在他的幫助下,“癌症田”重新長出了玉米、大豆。到今天,他已經累計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等地治理“癌症田”2150多萬畝,挽回經濟損失約300億元。

  隨著對土壤污染關注的深入,黨永富開始研究化肥過量使用問題。2008年,他成功研制了“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減量技術”。2012年起,黨永富開始在全國公益推廣他的新技術。在河南援疆指揮部的支援下,黨永富在巴裏坤縣連續兩年實現了整縣推進的成功,為農民增收達2500萬元。

  “今年我們這裏的數萬畝小麥,在化肥減量20%的情況下,平均畝産增加了8.2%。”在連續兩年採用黨永富的技術後,新疆喀什疏附縣烏帕爾鎮烏普拉特村駐村書記、土壤肥料站副站長任力民説,“小麥品質提升了,千粒重提高了,銷路更好了!”

  “吃飽飯是最重要的事情,改革開放40年,我們從‘吃飽’走向了‘吃好’。”黨永富説,“我是個農民,要‘吃好’,就要先把土地保護好。”

  黨永富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多次提出關于化肥減量和防治土壤污染的建議。

  “我國每年有不低于4000萬噸化肥在上天入地、污染水質。”黨永富説,今年5月,他建議農業農村部盡快出臺化肥減量標準,加快對化肥進行量化考核。該建議被農業農村部採納。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生態環境保護!”黨永富説,“希望土壤污染防治法能讓我國土壤污染治理少走彎路,讓農民對土地更有自信,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土壤污染防治的事業中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趕制宮燈迎新年
趕制宮燈迎新年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90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