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雲中誰寄錦書來?我國低軌寬頻互聯網衛星係統“虹雲工程”開啟發射時間
2018-12-22 11:14:1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雲中誰寄錦書來?我國低軌寬頻互聯網衛星係統“虹雲工程”開啟發射時間

  新華社記者胡喆、譚元斌、荊淮僑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自古以來,通信是溝通萬物、連接世界的重要交流方式。在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高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如何用更加自如、廉價、高效、便捷的方式讓大眾接入互聯網的世界?12月22日,由中國航太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低軌寬頻通信衛星係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沙漠海洋、暢享聯網:“手拉手”的中國衛星星座來了

  互聯網已成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身處沙漠綠洲還是海市蜃樓,抑或在萬米高空自由飛翔,人們都希望能享受到與在家裏一樣的上網速度和服務體驗。

  當前,世界各國都積極布局低軌道衛星通信係統,積極投身搶佔這塊潛力巨大的藍海。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推出的“Star Link”計劃、中國的“虹雲工程”“鴻雁星座”等都是此類低軌道衛星通信星座。

  虹雲工程首星是我國首顆低軌寬頻通信技術驗證衛星,並首次將毫米波相控陣技術應用于我國低軌寬頻通信衛星,能夠利用動態波束實現更加靈活的業務模式。後續將以此衛星為基礎開展低軌天基互聯網試驗與應用示范。

  虹雲工程計劃共發射156顆衛星,通過組網衛星在軌運作,它們將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手拉手”組網運作,基本實現覆蓋全球的寬頻互聯網接入。屆時,無論你身處何地,都可以享受在家一樣的互聯網接入體驗。

  按照規劃,整個“虹雲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8年底發射首星,第二階段,“十三五”末發射4顆業務試驗星,第三階段,到“十四五”中期完成天地融合係統建設,具備全面運營條件。

  “小衛星、低軌、寬頻”:虹雲工程首星三個關鍵詞

  虹雲工程首星的發射成功,不僅標誌著毫米波多波束相控陣通信天線等先進技術首次實現在軌試驗,也標誌著我國航太技術向商業化、産業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在項目總師看來,只有把商業衛星與大眾需求結合起來,才能讓航太真正進入商業模式。而虹雲工程“小衛星、低軌、寬頻”的組合設置,則再次讓高大上的航太技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可能。

  在衛星大小方面,小衛星便于實現批量制造,有利于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實現産品更新換代;在軌道選擇方面,低軌則可以較好地實現信號傳播低延時,便于實現終端的小型化。研發人員稱,根據不同用戶需求,研發了固定、便捷和車載三類接收器,便于用戶選擇使用。

  此外,虹雲工程技術驗證星載荷採用多波束相控陣天線技術,可以實現靈活、高速的互聯網接入。

  “多波束相控陣天線技術,可以隨時調整波束的位置,實現用戶在哪、波束就在哪。”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虹雲工程將形成一個均勻的網絡,地面網絡到不了的地方,就用虹雲工程係統;地面網絡已經覆蓋的地方,虹雲工程係統可作為補充。”

  年産百顆:央地合作打造批産衛星的“中國速度”

  數百顆衛星陸續發射入軌、組網,如何高品質、高效率的確保完成衛星研制工作是擺在中國航太科工集團“虹雲工程”研制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面對緊張的研制周期,項目團隊提出了把握研制關鍵、對研制流程進行高效精簡的思路,多項工作並行開展,創新中國商業航太的發展方式和經營理念。

  隨著虹雲工程技術驗證星劃破長空,航太科工也同步謀劃著虹雲工程未來的産業格局。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作為航太領域的“國家隊”正在探索與湖北省武漢市之間的“央地合作”。

  航太科工將針對個人用戶和特殊用戶開展車載、船載、機載等多模式應用,帶動低軌天基互聯網星座係統下遊千億産值。

  同時,為實現虹雲工程批量生産,中國首個衛星規模化生産基地也即將在武漢動工,衛星産業園建成後,將構建全業務係統的新型研制模式,打通研發、工藝、生産整合環節,滿足年産衛星百顆以上的能力。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現身江西靖安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現身江西靖安
長春迎降雪 “功夫”大熊貓雪中撒歡
長春迎降雪 “功夫”大熊貓雪中撒歡
青海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現絕美冰瀑景觀
青海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現絕美冰瀑景觀
馬來西亞舉行吃湯圓迎冬至活動
馬來西亞舉行吃湯圓迎冬至活動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388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