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武漢杜堂村:閒置資源帶來鄉村“美麗經濟”
2018-12-17 17:44: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武漢12月17日電 題:武漢杜堂村:閒置資源帶來鄉村“美麗經濟”

  新華社記者侯文坤、廖君

  古樸的青石小徑,串聯起一棟棟古香古色的民宿;鮮花簇擁著窗臺,將白墻灰瓦裝點得格外溫暖……初冬時節,漫步在武漢市黃陂區姚家集街杜堂村,愜意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

  由于位置偏僻,土壤貧瘠,杜堂村與不少落後村莊一樣,一度農村産業體係脆弱,四處可見荒山荒坡。杜堂村黨支部書記葛國興説,2014年,全村拋荒耕地60%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30%,房屋閒置率45%。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在家的只剩老人、婦女、兒童,田地荒廢,長滿野草。

  在葛國興記憶裏,那些年,大家都往城裏奔,農民原本最值得驕傲的自己的土地、寬敞的房屋和優美的山水等資源眼瞅著貶值,甚至成為負擔。人口空心化、村莊空心化、産業空心化、社會服務空心化等問題顯現。

  近年來,隨著湖北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架起了城市資金、人才、技術要素與鄉村資源有效對接的橋梁,越來越多資源開始向農村匯集。杜堂村統籌謀劃“全域旅遊+特色種植”,動員能人回鄉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葛天才成了其中之一。

  “村裏沒有主導産業,還是難以改變現狀,一些村民靠少量土地掙得微薄收入,生活品質也不高。”帶著“鄉愁”回村的葛天才幾番琢磨後,成立了武漢木蘭花鄉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數億元,先後流轉該村及鄰村土地近7000畝,打造了木蘭花鄉景區。

  荒田荒坡上種上了不同季節開放的鮮花1000畝,山林空隙中建成了150畝鳥語林,植入旅遊元素,開發農耕體驗、賞花休閒、濱湖親水、戶外拓展、民俗文化、共用農莊、休閒農家樂、婚紗攝影等産業項目……2017年4月開園,當年便實現綜合收入9000余萬元,帶動就業1100余人,其中本村農民就業389人。

  為了讓更多村民參與,共用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杜堂村去年還與武漢木蘭花鄉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建合作社,對空閒房屋進行開發。凡有空閒農房的農戶,可選擇由景區公司集中起來,按每平方米1600元的評估價格入股合作社,再由景區公司對房屋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改造整修,統一運營管理,統一向城市市民、創業者招商引進,農戶按入股金額的10%保底分紅。外來人員租賃房屋,可以休閒養老,可以投資創業;可以一人一家獨住,可以多人多家合住;可以階段性居住,也可以交由景區公司錯時安排經營,收入與房屋租賃人分成,實現多方共贏。

  “往年外出打工的話,家裏的房子都是閒著的,現在入了合作社,去年一年就有三四萬塊錢的分紅。”長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葛天文今年沒再往外跑,村民的房子入股,被改造成民宿,而他們則住進了景區和村裏統一建設的新房,就近在景區打工。“每個月有五六千塊錢,更重要的是家人就陪在旁邊,心裏踏實。”他説。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風景,如今的杜堂村既有傳統鄉村的古色古香,又有現代景區的風景如畫。“原本閒置的土地和農房,通過優先發展觀光旅遊業,已初步實現了‘農民變員工、農田變花園、農村變景區’的願景。”葛國興説,村子現在有了另一個名字“木蘭花鄉”,這裏的“四季花海”成為朋友圈熱門打卡景點,曾經偏僻落後的杜堂村,如今每逢周末、節假日便遊人如織。

  杜堂村之變,亦是湖北“三鄉工程”的生動注腳。閒置資源被喚醒,帶旺了鄉村的人氣,也催生了各類新興業態。村裏的大學生葛毅之前在建築工地做項目管理,家鄉景區建起來後,他看到商機,便回村創業,開起了農村電商服務站,幫助村民銷售特色農副産品。

  “産業發展蓬勃興旺,沉睡資源全面盤活,鄉村環境魅力顯現,農民增收成效顯著,村級組織活力增強。”在葛毅眼裏,這是當前杜堂村面貌的真實寫照。

  葛天才掰起手指,給記者算起來:土地流轉收入,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轉租金,全村每人平均增收938元;景區打工收入,全村389人在家門口長年打工,按平均每人每年4.2萬元計算,全村每人平均增收17828元;不動産增值收入,通過開發空閒農房235棟,其中已有77棟用于共用民俗、農村電商經營等,戶均增值12.8萬元……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吉林舒蘭市發現疑似東北虎蹤跡
吉林舒蘭市發現疑似東北虎蹤跡
12米高“小豬”亮相雪博會
12米高“小豬”亮相雪博會
“與時代同框”活動亮相京滬深三地
“與時代同框”活動亮相京滬深三地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冰蓋發現藍冰機場選址區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冰蓋發現藍冰機場選址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2100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