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以人民的名義——從身邊故事看40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變遷
2018-12-17 19:23:2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以人民的名義——從身邊故事看40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變遷

  新華社記者陳芳、田曉航

  40年,見證一個國家由弱到強的蓬勃躍升。

  40年,也記錄下中國衛生健康事業步履鏗鏘的印記。

  讓更多普通百姓能夠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實民生之基的重點所在,也是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方向。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策劃的《致敬偉大改革——對話40年,講述身邊的健康故事》40集大型訪談節目播出,透過百余嘉賓講述他們所親歷或見證的衛生健康故事,展示中國如何通過深化醫改解決世界性難題,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深化醫改:用中國式辦法解決世界性難題

  從2017年4月8日零時起,北京市36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同步取消藥品加成和挂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對于那個不眠之夜,時任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的方來英記憶猶新。

  為了保證患者負擔不增加,醫療機構平穩運作,北京醫改主要依靠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設立醫事服務費,通過精細測算,實現了取消加成和價格調整的平移。

  經過一年的改革,北京市的三級醫院門急診服務量下降了10%左右,社區衛生機構服務量增長了14%。“一升一降”中,得到實惠的是老百姓,健康發展的是各級醫療機構。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調整、與時俱進,其核心始終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實行了幾十年的“以藥補醫”機制在2017年走向終結,更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體係和更科學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正在建立。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日益成為改革的核心和抓手,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醫改重點。

  “我們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方來英在訪談中説,“改革永遠在路上,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下一個40年。”

  健康扶貧:不落下一個偏遠地區的患者

  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鄔驚雷的心裏,如何提升醫療服務技術水準和服務能力的思考,不僅僅局限于上海本地。

  自2010年起,上海開始成建制地援助新疆。如何把上海的優質醫療服務帶到邊疆,服務新疆人民?上海衛生健康部門創新性地提出了“組團式”援疆的思路:把上海不同大醫院的優勢學科整合成一個團隊,集體去援助新疆喀什地區的醫療機構。

  經過8年努力,喀什地區醫療服務水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2020年,該地區嬰幼兒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傳染病發病率、每人平均期望壽命都有望達到全國平均水準。

  40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一直向著公平可及的方向努力前行。醫療衛生“組團式”援疆、援藏,是幫助偏遠地區貧困群眾的一個創舉,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為當地留下了一支支“不走的醫療隊”。

  不讓“病根”變“窮根”,我國2016年啟動健康扶貧工程,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保障,服務能力和可及性顯著提升。

  回首40年,鄔驚雷説,中國人民的健康權、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和發展,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基礎。

  疾病防控:讓更多國人健康起來

  提起傳染病防控,時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的王宇對日夜奮戰、抗擊“非典”的日子記憶深刻。

  多年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人們對突發性傳染病有了“切膚之感”,也正是從這一標誌性事件起,我國的傳染病防治和應急體係不斷完善。

  72小時內篩查300種已知病原體,重大突發、新發傳染病病死率明顯降低……我國啟動實施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以來,以科技突破為重要抓手,在傳染病防治的關鍵核心領域搶佔制高點,從“監測、篩查、救治”環節三位一體初步構築了保障億萬人民健康的傳染病“防疫大堤”。

  慢性病管理,癌症是繞不開的話題。在國家癌症中心帶動下,我國惡性腫瘤三年防治計劃已經開展,一個覆蓋全國的腫瘤防治網絡正在形成。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把準時代脈搏,回應人民期待,我國正在不斷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吉林舒蘭市發現疑似東北虎蹤跡
吉林舒蘭市發現疑似東北虎蹤跡
12米高“小豬”亮相雪博會
12米高“小豬”亮相雪博會
“與時代同框”活動亮相京滬深三地
“與時代同框”活動亮相京滬深三地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冰蓋發現藍冰機場選址區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冰蓋發現藍冰機場選址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86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