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海軍裝備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018-12-13 07:47:01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專家視線

  40年過去,中國海軍裝備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眼下,“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正在國家博物館火熱展出。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專題展區的展臺上,我們可以看到,海軍現役的主要艦艇模型排成整齊的兩路縱隊進行集中展示:打頭的是遼寧艦和國産航母,094型核潛艇和093A型核潛艇、052C型和052D型驅逐艦、054型護衛艦和056A型輕型護衛艦、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901型綜合補給艦等緊隨其後。旁邊展臺上還有鷹擊-12A艦艦導彈、鷹擊-12B岸艦導彈等新一代反艦導彈武器係統。這充分反映了海軍40年來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成就,也展示了海軍正在日益增強的維護國家海上安全和實現國家利益拓展的綜合實力。

  核潛艇和常規潛艇裝備跨代發展

  潛艇是水下作戰的利器,也是大國海軍的重要標誌之一。冷戰時期,美國海軍重點發展以航空母艦為主的水面艦艇編隊海空作戰能力和以攻擊型核動力潛艇為重點的水下攻擊能力,而蘇聯則重點發展以各型攻擊型核潛艇、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和常規潛艇為基礎的水下綜合作戰能力。1949年4月成立的人民海軍早期曾經借鑒蘇聯海軍建設經驗,大力發展水下作戰力量,自行突破了常規潛艇、核動力潛艇的設計建造大關,先後建造服役了多種型號潛艇裝備。

  核潛艇是大國海軍的重要水下作戰平臺,也是大國實力地位的象徵性符號之一。在很長時間裏,能夠完全自行設計建造核潛艇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這5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印度剛剛突破核潛艇建造大關,但總體技術水準不高。

  彈道導彈核潛艇主要攜載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是水下戰略核力量的主要載體,也是第二波次核反擊作戰的主力。在海軍艦模展臺上,我們看到了第二代094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和093A型攻擊型核潛艇,其整體戰術技術水準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三代核潛艇的水準。

  中國海軍除了裝備先進的核動力潛艇,還裝備了多個型號的先進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在展臺上有第三代常規動力潛艇039型及其改進型039A/B型的模型。其靜音性能不斷改善,水下噪聲輻射係數日益接近世界先進水準;水下綜合攻擊能力顯著提升,可以在水下發射潛艦導彈、魚雷、水雷等多種攻擊型武器,對敵方水面艦船或潛艇等目標進行中遠端攻擊,整體水準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航空母艦實現零的突破

  航空母艦是現代海上作戰體係的核心成員。航母首先是一個活動的海上浮動機場,搭載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艦載機以形成強大的海上制空作戰能力,為艦艇編隊提供強有力的遠端空中掩護,並對敵方艦艇編隊和潛艇以及岸基目標等實施快速空中打擊,是現代海上體係作戰的重要遠端空中突擊力量。同時,航母也是現代海上作戰艦艇編隊的中樞,與伴隨掩護的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綜合補給艦等組成大型航母作戰編隊,極大地增強了遠海機動綜合作戰能力。

  航空母艦是海軍作戰艦艇中體量最龐大、技術最復雜、要求最嚴格的大型作戰平臺,設計建造的綜合難度最大,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建造航母。目前,只有美國設計建造了排水量8萬~10萬噸級大型航母,俄羅斯、法國、中國具備4萬~6萬噸級中型航母的設計建造能力,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具備2萬噸級輕型航母的設計建造能力,印度勉強具備輕型航母的建造能力。

  目前世界上在役航母有20艘,其中美國海軍有11艘大型航母,俄羅斯海軍、法國海軍、中國海軍各有1艘中型航母,意大利海軍有2艘輕型航母,英國海軍、西班牙海軍、印度海軍各有1艘輕型航母,泰國海軍擁有世界上最小的航母“差克裏·納呂貝特”號。

  2012年9月20日,海軍在大連造船廠接收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艦。2012年11月23日,中國航空工業自行設計制造的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上第一次成功實現著艦和起飛試驗。經過幾年的全面摸索和緊鑼密鼓地開展各種科研試驗,如今,遼寧艦已經初步形成作戰能力。2017年4月26日,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國産航母在大連造船廠下水,如今已經陸續開展了三輪海上試航,正在加快推進後續工程項目。

  在海軍展臺上,遼寧艦和國産航母昂首闊步地衝在最前面,全面引領海軍現代化艦艇編隊開啟新征程,展示了實現黨在新時代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海軍的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驅逐艦實現世界領先的跨代躍升

  驅逐艦是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當中的重要成員,俗有“海上作戰多面手”之稱。驅逐艦通常配置反艦導彈、艦空導彈、反潛導彈、魚雷、艦炮、火箭發射器、水雷等多種艦載武器係統,可以執行海上反艦作戰、海上防空作戰、反潛作戰、對岸火力打擊等多種作戰任務,也可以執行海上護航、遠海巡邏警戒、偵察、救援等任務。

  改革開放初期,海軍水面艦艇部隊開始批量列裝國産第一代051型驅逐艦,但在役數量較少,而且戰術技術性能與國外同期裝備水準差距明顯。051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600多噸,僅相當于國外同期護衛艦的水準。20世紀80年代中期,海軍和船舶工業部門集中力量,開始設計建造國産第二代052型驅逐艦,首艦哈爾濱艦和二號艦青島艦分別于1994年和1995年加入海軍服役。但由于部分國家對華武器禁運,海軍現代化進程受到了很大影響。這一時期,發達國家海軍陸續換裝第三代驅逐艦,在噸位上突破8000噸甚至接近1萬噸,艦載武器係統全面更新換代,普遍採用制式化艦載導彈垂直發射係統,配備大型相控陣雷達和中遠端艦空導彈等。

  為盡快徹底改變這種局面,進入新世紀後,海軍和船舶工業部門聯手合作,大力推進自主技術攻關,設計建造了國産第三代052C型驅逐艦。2004年,由江南造船廠建造的第一批兩艘052C型驅逐艦蘭州艦和海口艦加入海軍南海艦隊服役。在此後的10多年裏,052C型驅逐艦實現了批量建造服役,其改進升級版052D型驅逐艦也已批量建造服役。

  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新一代萬噸級大型驅逐艦首艦下水,這標誌著海軍即將擁有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新一代多功能大型驅逐艦。曾幾何時,國人還在羨慕周邊國家的大型驅逐艦,如今,昔日被國人羨慕的對象卻明顯感受到自己正在日漸落伍。

  改革開放40年來,海軍驅逐艦走過了從亦步亦趨的緊追慢趕到部分領先的跨越發展,從遠遠落後于國外同期同類裝備水準到開始引領世界發展潮流,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海軍的發展壯大,也充分印證了國家綜合實力日益強大的發展歷程。

  護衛艦實現兩型優化配置

  護衛艦的作戰用途與驅逐艦大致相同,但在噸位上和武器係統配置上明顯弱于驅逐艦,在作戰能力上要低于同期驅逐艦一個檔次。在改革開放初期,海軍的主力護衛艦是國産第一代053型及改進型護衛艦,盡管數量上不算少,但綜合作戰能力偏弱。

  進入新世紀後,海軍和船舶工業部門設計建造了國産第三代護衛艦。2005年,054型護衛艦首艦服役,隨後開始批量建造,如今已有數十艘在海軍部隊服役。在海軍艦模展臺上,我們可以近距離觀察054A型護衛艦的英姿,尤其是艦艏32單元艦空導彈垂直發射係統讓人振奮,展示了其強大的中近程防空作戰能力,具備較強的海上反艦、反潛、防空、對岸火力打擊等多種作戰能力。

  近10多年,054型護衛艦參與了中國海軍多批次赴亞丁灣索馬利海域的護航任務,航跡遠至太平洋、日本海、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等遠海大洋。

  在展臺上,我們還可以看到海軍另一型護衛艦056A型輕型護衛艦,它是056係列護衛艦的最新改進型。人民海軍承擔著保衛國家海洋國土、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等一係列任務。為此,批量建造了056型輕型護衛艦,大大提升了海上日常巡邏警戒任務能力和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如今,海軍護衛艦裝備已經形成中型護衛艦與輕型護衛艦的合理梯次搭配,全面優化了海軍近海作戰力量編成和布局。

  海上作戰裝備體係日趨完備

  現代海上作戰是體係與體係的全面綜合對抗,海上作戰裝備體係包括水下作戰潛艇、水面作戰艦艇、海上航空作戰平臺、兩棲作戰艦艇、岸基對海對空作戰裝備、海上保障裝備、指揮資訊係統等。

  海軍大型艦艇編隊執行大范圍、遠距離、長時間的遠海機動作戰任務,必然離不開大型綜合補給艦。大型綜合補給艦堪稱海上作戰艦艇編隊的“伴隨保障基地”,主要為艦艇編隊提供食品、油料、彈藥等多種作戰生活物資的固態和液態補給。

  改革開放40年來,海軍的海上綜合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實現了從過去的小型油船、水船等單一類型補給保障船舶向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艦的全面躍升。我們可以在展臺上看到海軍新一代大型綜合補給艦的模型。在中國海軍赴亞丁灣索馬利海域護航的艦艇編隊中,每一次都少不了大型綜合補給艦的身影。

  在展臺上還可以看到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的模型。這是海軍在21世紀初列裝服役的大型遠海綜合投送平臺。071型登陸艦碩大的身軀和2萬噸滿載排水量,寬敞的車庫和艦艉的塢艙及甲板直升機平臺,保證了其強大的兩棲運載投送能力。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批量服役,全面增強了海軍遠洋登陸作戰兵力投送能力,也為遠赴海外執行反海盜國際護航任務、應急撤僑行動等提供了更好的選擇。12月9日上午,在湛江某軍港啟航遠赴亞丁灣索馬利海域執行第三十一批護航任務的海軍艦艇編隊中,就有昆侖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的碩大身影,這是該艦第二次和071型船塢登陸艦第四次執行護航任務。(立文)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吉林:霧凇美景
吉林:霧凇美景
“冰雪奇緣”
“冰雪奇緣”
青銅“虎鎣”,歡迎回家
青銅“虎鎣”,歡迎回家
“泳”動寒冬
“泳”動寒冬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84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