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時評:捍衛和平 矢志復興
2018-12-12 17:05:1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捍衛和平 矢志復興

  新華社記者劉敏

  山寒水冷,警報淩厲。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我們深切緬懷大屠殺無辜死難者,深切悼念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同胞,深切祭奠為抗戰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更在追憶中守望和平,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八十一載冬去春來,銘記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也鐫刻著一個鐵骨錚錚的民族從覺醒抗爭到矢志復興的鏗鏘足跡。

  “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澹,寰宇震驚。”81年前南京城破,手無寸鐵的同胞慘遭日寇血腥殺戮,人類文明墮入黑極。面對亡國滅種的罪惡屠刀,中華兒女爆發出最後的怒吼。在中國共産黨號召和引領下,在全民族各種積極力量共同行動下,一股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血戰到底向死而生的英雄氣概,凝聚成無堅不摧的抗戰力量,開啟了從沉淪到覺醒的歷史轉折,最終救民眾于水火挽國運于危亡。

  “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戰爭炮火雖已遠去,累累白骨無聲訴説;幸存者雖不斷離去,屠殺事實不容篡改。30萬死難者不是冰冷的數字,他們用生命鮮血深刻揭露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反人類的罪惡本質,讓人們看到侵略戰爭的巨大災難。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多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

  凡是沒能被強敵打倒的,最終都將變得更加強大。從積貧積弱到自立自強,從一窮二白到矢志復興,偉大的抗戰精神穿越時空,在一代代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奮鬥中淬煉出更加豐富的時代意義。如今,戰火硝煙已成過往,新時代的考驗依然不少。在風起雲湧的世象萬千和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途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偉大精神的感召和堅強信念的激勵。展示新氣象、開創新天地,尤須我們在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中砥礪前行,勠力同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一往無前。

  “昭昭前事,悌悌後人。”正因為經歷過太多戰爭刺痛,才更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徘徊于民族危亡的邊緣,才更懂得和平是一切事業發展之基。面向未來,中國對和平發展道路的選擇不會變,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選擇不會變。這種理念理應跨越大洋山川、逾越文化溝壑,在國際社會凝聚起更大共識,築牢文明社會發展的基石。

  永矢弗諼,祈願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今天的和平發展是對昨天壯烈犧牲最好的告慰。讓我們將歷史的苦難化作新時代的力量,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華時評:捍衛和平 矢志復興-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84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