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爛泥灘村改名
2018-11-27 14:56: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銀川11月27日電 題:爛泥灘村改名

  新華社記者靳赫、溫競華、謝建雯

  冬日的清晨,山間積雪尚未完全消融,家住涵江村村尾的蘇孝平便坐上農用車去買羊了。若是在兩年前,這一頗為尋常的舉動在村裏可算得上“奇觀”。

  涵江村位于寧夏西吉縣偏城鄉一處山溝之中,原名爛泥灘村,以前村如其名,民房爛、道路爛,一遇雨雪天氣,村裏的土路就成了泥灘,大人出不了村,小孩上不了學,就連老人生病也難送醫院。

  “不僅房子、道路爛,村裏經濟發展也十分蕭條。由于缺乏産業,這裏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多數人常年在外謀生,留下來的也大多對生活沒有盼頭。”涵江村駐村第一書記秦振邦説。

  秦振邦至今記得,去年年初,他剛駐村時挨家挨戶走訪,一談發展,村民們便唉聲嘆氣,尤其是蘇孝平,只顧坐在炕上發呆,連眼皮都懶得抬。同行的村幹部看不過去,提醒説來的是第一書記,蘇孝平瞧了秦振邦一眼,表示“誰來都不頂事”。

  “那時家裏收入全靠地裏種的一點玉米和洋芋,家底只有2間老房子、1頭瘦牛,日子苦得過不下去。秦書記來時,我們正打算到新疆投奔親戚去。”蘇孝平的妻子蘇罕買道出了實情。

  為了幫村民們早日脫貧,秦振邦考察全村情況後,決定引導村民養殖肉牛,發展出一個脫貧主導産業。然而,大部分村民生活緊緊巴巴,根本沒有購買基礎母牛的資金。于是,秦振邦一邊協調銀行為村民發放小額貼息貸款,一邊挨家挨戶做工作,給村民打氣。

  據村民們回憶,那段時間,秦振邦天天在農田裏、灶臺邊、家門口宣傳扶貧政策,講授發展思路。而對于蘇孝平,秦振邦更是照顧有加。“我之前從沒貸款養過牛,心裏也打鼓,秦書記就在我家炕上連住了兩晚,掰著指頭幫我算賬,投入、收益、風險算得清清楚楚,我才決定試一試。”蘇孝平説。

  隨後,銀行按照一般養殖戶5萬元、養殖示范戶10萬元的貸款額度,給村裏所有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願的村民發放了貸款,村民們陸續購進基礎母牛進行養殖繁育,下了公牛犢,便育肥賣掉還銀行貸款,下了母牛犢,便留在圈裏擴大養殖規模,就這樣,全村肉牛存欄量從80多頭逐漸增加到750余頭。

  爛泥灘村養殖業發展起來的同時,各種扶貧政策也向這裏傾斜,去年3月到11月,爛泥灘村先後實施危房改造等多項惠民工程,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自來水、太陽能熱水器、互聯網也陸續進村入戶。不僅如此,爛泥灘村還成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的對口幫扶村,獲得了涵江區100萬元資金幫扶,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

  近日,記者走訪時看到,村道寬闊平整,民房整潔氣派,沿途牛羊圈、飼草垛、農機等隨處可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記者在村部採訪時,好幾波村民前來找村幹部申請提高貸款額度,用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去年底,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650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村容村貌、村民精神狀態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再叫‘爛泥灘’就不合適了。”偏城鄉副鄉長閆霖説,今年初,村子正式更名為“涵江村”,有感謝涵江區幫扶的意思,而“爛泥灘”這個名字則成了歷史。

  如今,蘇孝平家肉牛存欄量達到15頭,年收入近10萬元,不僅擺脫了貧困,還蓋起了新房、購置了農機,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以後,我們再把羊養好,好日子還在後頭呢。”蘇孝平笑著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瑞士伯爾尼舉辦一年一度洋蔥節
瑞士伯爾尼舉辦一年一度洋蔥節
“電梯醫生”
“電梯醫生”
80余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80余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77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