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個扶貧項目就能聯結266戶貧困戶
2018-11-27 09:37:5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一個扶貧項目就能聯結266戶貧困戶

  江西興國:“蘇區模范縣”唱響脫貧新山歌

  ▲近日,興國縣傑村鄉韶溪村碧桂園水稻種植基地的200畝高標準示范農田正在實施機械化收割。

  “16公里山路,159個彎,平均100米一個彎啊。”終于,車停在北勝村村部門前的小廣場上,張重慶這才長出了一口氣説,“這還沒算上小的彎呢。”

  從江西興國縣崇賢鄉政府駐地到該鄉深度貧困村北勝村,這十幾公里山路,一度讓大山裏的人們的生活陷入困頓。“小時候回鄉,樹上挂著毒蛇,在頭頂上吐著信子,不知道有幾(多麼)嚇人。”如今已是興國縣隆坪鄉黨委書記的王亞男,回憶起當年回北勝老家的場景,還依然脊背發涼,“如今路修好了,雖然窄了點兒,也常因雨水衝刷出現‘空心板’,但讓山裏的老鄉們燃起了脫貧希望。”

  萬里長徵路,裏裏興國魂。曾在長徵史上刻下光輝印跡的興國,今天又唱響了脫貧攻堅的新山歌。

  到“蘇區模范縣”參與扶貧

  北勝村村部旁邊,就是只有一間教室和兩間辦公室的北勝小學。59歲的邱前修,已經在這裏教了38年書。他是村小唯一的老師,6個學生中,有4個孩子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張重慶到村部時,正值課間休息。看到倚著教室門站立的邱老師,張重慶熱情地前去問道:“邱老師,上次跟您説,要給學校配文體器材,您有計劃了嗎?還需要什麼?盡快跟我們説。”

  邱前修熟悉這人,這個對學校情況噓寒問暖的“80後”並不是興國縣的扶貧幹部,也不是北勝村的駐村書記,而是碧桂園興國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項目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2018年5月,碧桂園啟動全面推進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計劃,與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河北平山縣、江西興國縣等9省14個縣達成結對幫扶協議。曾在公益組織工作過的張重慶,進入碧桂園後主動請纓,來到久負盛名的“將軍縣”興國參與扶貧。

  第一次到“將軍縣”時,張重慶被興國的烈士紀念館、將軍園,還有它們背後的故事所深深打動——蘇區時期,全縣23萬人口,參軍參戰的就達9.3萬余人,為國捐軀的達5萬多人,全縣姓名可考的烈士達23179名,長徵路上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在血與火的考驗中,興國孕育了5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毛澤東同志曾稱讚興國人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並親筆書寫了“模范興國”的獎旗授予興國。

  當年,興國兒女們唱著“興國山歌”奔赴革命戰場。然而,在許多條件較差的老區,不少先烈後代仍然在貧困線上掙扎。雖經多年努力,目前全縣仍有36個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11786戶40015人,貧困發生率達5.5%,比全省高出2.2個百分點。

  興國縣的脫貧任務很重。幫扶協議簽訂後,為了摸清底子,謀劃扶貧項目,碧桂園興國縣扶貧負責人、現任碧桂園集團廣清區域副總裁黃田,常常自己開車八九個小時從佛山到興國開展工作。

  “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先生曾説,作為沐浴改革開放春風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碧桂園為能深入參與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事業而感到榮幸。”黃田向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表示,“能夠到‘蘇區模范縣’興國參與扶貧、貢獻力量,項目部的每一位成員也深感責任之重大,使命之光榮。”

  好山好水才是“真正的生態養殖”

  北勝村是碧桂園興國扶貧的一個重點村,項目部在這裏建了一個生態竹狸(俗稱竹鼠)養殖基地。

  基地坐落在村部對面的小山坡上。走過一座小石橋,北勝村黨支部書記邱日漢還不忘指著橋下的河水,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説:“多清澈啊!我們這裏環境好,搞的養殖才是真正的生態養殖呢。”

  記者跟著邱書記和張重慶走進養殖基地。這個佔地700平方米的基地,是由碧桂園興國扶貧項目部無償出資36萬元建起來的。“8月13日開工,40多天就建起來了。村兩委真給力!”張重慶拍著邱書記的肩膀説。

  43歲的邱書記,在這個後生面前反而靦腆地笑了:“我們也經常‘騷擾’張重慶他們。碧桂園預算墊資22萬元,目前已投放第一批種苗,約7萬元。此外,還有培訓貧困戶的預算八九萬元。算下來,預算總投入得有60多萬元吧。”

  幾人正説話間,一個男人卻硬把邱書記和張重慶從養殖基地裏拉了出來,“不要太大聲説話,這些竹狸剛剛搬進來,要讓它們適應適應。”這人笑著埋怨説。

  這人叫黃春明,興國縣興江鄉人,從2012年起,他就開始養殖竹狸,是當地養殖大戶,僅在興江鄉就養了六七千只。8月份,碧桂園經過考察,認為黃春明技術成熟、經驗豐富,于是與他合作,聘請這位興國縣致富帶頭人作為技術顧問,帶領貧困群眾養竹狸。

  “這個基地交由北勝村作為集體資産管理,按照‘借苗你養→賺了歸你→再借再養→勤勞致富’的模式,聯結起全村未脫貧的31戶貧困戶。”黃春明説,“竹狸産業市場前景很好,這個基地第一年預計出欄4500只,每只的利潤能到90元。”

  “下一步,我們準備和黃春明合作啟動興國縣竹狸産業扶貧項目養殖技術培訓計劃,讓興國縣參與養殖竹狸的農戶們加強技術學習和交流,讓更多人受益。”張重慶説。

  既扶貧,也扶志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除了在北勝村養殖竹狸,碧桂園還在興國縣落地了苗木産業、灰鵝産業和水稻産業等扶貧項目。這些扶貧項目充分利用碧桂園的銷售網絡和業主資源,讓貧困戶通過農場務工、種植、養殖等多種方式實現脫貧。

  “這些項目都是因地制宜的‘精準項目’,既符合當地優勢,又有市場前景。比如,苗木種植能滿足集團地産項目的綠化所需,灰鵝養殖又是當地的傳統優勢産業。”黃田説,“同時,我們在工作中還十分注重‘扶志’,進一步助力扶貧。”

  已近下午4點,太陽越發靠近埠頭鄉西邊的高山。龍砂村223省道旁邊,就是碧桂園第一期苗木花卉基地,20多名女工正在栽培樹苗。走近一看,才發現她們中還有幾位老人。年過60歲的吳招弟,掀土、培土的勁兒很足。苗木基地負責人周炎鴻説:“她們一半都是附近村子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麼大年紀了,怎麼還出來做工?“一方面,村裏的年輕人不少都外出務工了;另一方面,其實老人們的身體情況還可以。最關鍵的是她們不想‘等靠要’。”周炎鴻解釋説。

  “是啊!勞動最光榮嘛!”吳招弟文縐縐的話,惹得女工們都笑了起來。

  “來之前,老人們可沒有這麼開朗。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劉阿姨。”剛剛畢業就來到碧桂園扶貧一線的“90後”周智賢説,“她丈夫去世了,兩個兒子的智力也不好。家裏家徒四壁,房前屋後垃圾成堆,她每天也是唉聲嘆氣。那幾天下班後,我就跟炎鴻哥去她家清理雜物,鼓勵劉阿姨來做工。現在劉阿姨變得外向起來,偶爾還撒個嬌呢!我覺得我們的工作蠻有意義的。”

  工作心連心,扶貧也扶志。在隆坪鄉龍下村柏瑞灰鵝養殖基地的鵝苗發放儀式上,42歲的貧困戶李招發對碧桂園扶貧項目部的工作人員方軍讚不絕口:“他是真心在幫忙。看到扶貧的都這麼努力,作為被幫扶的,我想最好還是要靠自己,自己賺的錢才是最好的。”

  這個灰鵝養殖基地由碧桂園提供借資授信、技術培訓和農戶補貼,聯結了隆坪鄉266戶貧困戶。

  李招發這次來領了50羽灰鵝。“我老公現在還在廣東打工,等過年回來就不出去了。在那邊的塑膠廠工作,一天要12個小時,工作很累,還留不下多少錢。等他回來,我們就可以多領點兒鵝苗,在家門口上班。”李招發説。

  “他們兩口子能幹著呢。像李大姐,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喂鵝,白天還出去打零工。等她老公回來,一家子更有奔頭了。”方軍插了一句話,馬上又回頭去給別的貧困戶核對領養補貼了。

  “碧桂園的同志們在興國幫扶,做事很實在,作風很扎實,真正沉到點上,真心真意地為老百姓解決問題。這種作風,與興國傳統的‘蘇區幹部好作風’相得益彰。”興國縣委常委楊志正説,“碧桂園的幫扶注重産業、重視‘造血’、重視扶志,對興國的脫貧攻堅工作起到了非常有益的補充。”

  夕陽西下,安葬著上萬名烈士的散葬烈士墓園莊嚴肅靜。墓地背後的臘石寨山,赭色的山岩迎著晚霞,映出紅光。“蘇區模范縣”的脫貧故事,還在繼續……(李洪磊 參與採寫:陳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瑞士伯爾尼舉辦一年一度洋蔥節
瑞士伯爾尼舉辦一年一度洋蔥節
“電梯醫生”
“電梯醫生”
80余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80余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兔澤和廣:南京已是我家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77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