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善施教化 澤惠後人——記中國戲曲學院首任院長史若虛
2018-11-12 14:53: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善施教化 澤惠後人——記中國戲曲學院首任院長史若虛

  新華社記者王鵬

  他是中國戲曲學院的探路者,也是新中國戲曲教育的探索者,作為當代著名戲曲教育家,史若虛1978年出任中國戲曲學院首任院長,並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戲曲教育事業。

  “他的戲劇思想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們深入研究先生辦學的理念,既是對其最好的追憶和緬懷,也是推進新時代戲曲教育觀念的重要窗口。”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辦的史若虛誕辰100周年研討會上,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説。

  織就建校藍圖

  “他將一座歷史悠久的戲曲中等學校轉變為了中國戲曲高等院校,將傳統的科班教育轉化為新型戲曲學校教育。”總結史若虛的建校之功,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育德説。

  早在1950年開始,史若虛就先後擔任當時還是中國戲曲學校的教務長、副校長,並著手進行戲曲教育理念的革新。建校之初,他提倡班級教學制、全面課程制和教學民主制,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都是“破天荒的動作”。

  在史若虛帶領中國戲曲學校和學院發展的30多年裏,廣聘藝術名家、名流,充實教師隊伍。譚小培、荀慧生、程硯秋這樣的戲劇名角都曾在學校任教,京劇大師梅蘭芳在學校做過示范演出。中國戲曲學院的不少老校友甚至記得在學校聽過載濤講課,“他是末代皇叔啊,聽得戲多,懂得也多。”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專家治校,廣納人才,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看來,史若虛的教育思想是突破性的,“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讓我們很早就樹立起了博採眾長的理念。”

  成就滿園桃李

  戲曲是舞臺和實踐的藝術,在史若虛的理念中,一出戲學于課堂而完成于舞臺,只有在舞臺上演過的戲才落得住。李維康依然記得學生時代,學校的大教室、小舞臺、排練場經常燈火通明。“學生不是演出就是坐在底下觀摩。史老經常領著我們到長安、西單等劇場,給觀眾正式演出。”

  在著名京劇演員宋小川看來,史若虛就是他小生之路的引路人,“我剛入學時是學武生的,史老看了我的幾次匯報演出,認為長得清秀,適合演小生。我如今在京劇舞臺上能夠展示小生的藝術風採,離不開史院長的指點。”

  正是在史若虛的倡導下,從中國戲曲學校到中國戲曲學院,都採用一種注重實踐、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方式,改變了以往無差別的教學手段,“讓專業的苗子在教學中起到挂畫的作用”。

  深耕育桃李,今日滿園香。劉秀榮、劉長瑜、李維康……在史若虛就職期間,學校走出了這些後來成為戲曲名家的人物,講述著史若虛培養人才的得道之處。

  教育理念歷久彌新

  “史先生在藝術上是名師,在政治上是導師,在為人上是人師。”中國戲曲學院黨委書記龔裕説。

  不忘初心憶先賢。在龔裕看來,史若虛留下的精神財富,仍具有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有助于實現新時代戲曲高等教育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戲風格的養成,正是史若虛為代表的老一輩教育家倡導建立的,中國戲曲學院至今也仍在堅持著這一風格。持續不斷引進高素質人才,堅持一貫的嚴謹標準進行演出,對文化課、文藝史論課的高度重視……正是在史若虛等前輩鋪設的道路上,中國戲曲學院在新時代依舊培養著眾多戲曲高峰人才。

  很多中國戲曲學院的學生認為,學習史校長的教育思想,似乎是在與他面對面地交流。他對戲曲藝術規律的把握,對老一輩藝術家高尚風格的傳承與發展,都令人敬仰又倍感親切。

  人才與國相始終,千古興亡鑒青史。“史若虛是我們戲曲教育國家工程的探索者、見證人。他對人才的無私和真心投入,使得我們的戲曲人也成為與國家命運相始終的人才。”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係主任顏全毅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海洋六號”科考歸來
“海洋六號”科考歸來
埃及塞加拉古墓群新發現7座法老墓葬
埃及塞加拉古墓群新發現7座法老墓葬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江西:“臍橙之鄉”豐收採摘忙
江西:“臍橙之鄉”豐收採摘忙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7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