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機器換人”漸成趨勢:在“農業奧林匹克”上感受農業供給側改革之力
2018-11-07 13:13:4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安11月7日電 題:“機器換人”漸成趨勢:在“農業奧林匹克”上感受農業供給側改革之力

  新華社記者陳晨、姚友明

  依托北鬥導航實現農機無人駕駛,可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用手機App控制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農民坐在家中就能“下地幹活”……

  記者在被譽為“農業奧林匹克”的第25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採訪了解到,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國農業生産方式正在加速向機械化生産轉變。一批自動化、智能化農業機械的涌現,讓“機器換人”在農業領域漸成趨勢。

  6日,山西省臨猗縣成學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成學第三次來到楊淩。此前兩次來參加農高會,他親眼看到了玉米免耕深松全層施肥精良播種機現場作業,深受震撼。回去後,他立即聯繫廠家購買了農機,並成立了合作社。兩年來,合作社帶動60多戶群眾每人平均增收30%,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

  “免耕播種機不用人工翻地,節省了大量人工成本,還能實現精準施肥,使玉米不易倒伏。”王成學説,這次來楊淩,他又看到了許多升級版的農業機械,不虛此行。

  連日來,在農高會的農業機械展區,許多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前都圍攏著南來北往的農民參會者。一款北鬥導航農機自動駕駛係統頗為引人關注,這個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多名教授創辦公司研發的設備,由衛星接收天線、北鬥高精度衛星定位導航終端、行車控制器、角度感測器等部分組成,安裝到農機上,可以使農機按照設定的路線自動完成起壟、播種、噴藥、收割等農田作業。

  該公司工作人員史雲翔説,自動駕駛係統可以實現24小時全天候作業,將駕駛員解放出來,還能將人工操作時的“少重不漏”變為自動化的“不重不漏”作業,提高了作業效率。目前,這一係統已在黑龍江、新疆和內蒙古等地廣泛使用。

  農民“機器換人”的渴求得到滿足,印證了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在本屆農高會的國際農機裝備和新技術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李安寧介紹説,當前我國農機總動力近10億千瓦,種植業畝均動力0.41千瓦,超過美、日、韓等國。我國能夠生産14大類50個小類4000多種産品,成為世界農機生産大國。農業機械化的廣度、深度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我國農業生産已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農業機械化進入了主導農業生産的新時期。”李安寧説。而隨著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農業生産人工成本不斷攀升,能夠實現穩生産、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的“機器換人”也漸成趨勢。

  “機器換人”同樣體現在農業經營管理方式的變革中。在本屆農高會上,一些企業推出的智慧農業管理模式頗受歡迎。這些由濕度感測器、攝像頭、空氣檢測儀、智能壓力表等構成的物聯網係統,無須人工採集,便可以為農民提供農業大數據支撐。經營著一處佔地500畝高山特色蔬菜園區的陜西省太白縣綠蕾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艾科平,就期待著將物聯網係統引入園區。

  “我想把土壤溫度濕度感測器等設備引到園子裏,收集空氣、土壤、水分等第一手數據,從而實現精準化種植。”艾科平説,農業要提質增效,還得向科技和機器“要效益”。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疆克拉瑪依金秋胡楊“醉”遊人
新疆克拉瑪依金秋胡楊“醉”遊人
瀋陽金秋景色美如畫
瀋陽金秋景色美如畫
江蘇邳州50萬畝銀杏“滿城盡帶黃金甲”如夢如幻
江蘇邳州50萬畝銀杏“滿城盡帶黃金甲”如夢如幻
大山裏的共青團“扶貧車間”
大山裏的共青團“扶貧車間”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9987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