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醫養結合基層之困:如何提高“醫”的水準?
2018-10-15 08:15:03 來源: 檢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路在何方——醫養結合基層之困

  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如何破解養老難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孫偉近年來多次到基層一線開展調研。重陽節前夕,記者走進孫偉代表的聯繫點,直擊基層一線在醫養結合工作中的努力和困惑。

點擊進入下一頁

全國人大代表孫偉(右二)到接受居家護理的老人家走訪

點擊進入下一頁

孫偉代表(左三)到白馬山社區衛生服務站調研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17年兩會前,孫偉代表(右)到日月潭養老中心調研,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報道

點擊進入下一頁

日月潭養老中心

  “大娘,這兩天情況怎麼樣?”

  10月10日下午3時,山東省濟南市白馬山鐵路社區衛生服務站主任張明走進轄區居民武大娘家裏。

  見到張明一行進屋,武大娘吃力地撐起身子。孫偉連忙大聲地勸大娘不用起來。

  武大娘今年81歲了,患有多種老年病,多年臥床,是白馬山衛生服務站開展的居家護理工作的護理對象。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殖科名譽主任孫偉近年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白馬山衛生服務站在醫養結合方面的探索,受到孫偉代表關注。

  社區衛生服務站:居家護理有口碑有壓力

  出衛生服務站左轉,到胡同口右轉,步行幾百米,就到了武大娘家,也就幾分鐘。方便、快捷,成為服務站醫護人員到府為武大娘提供醫護服務的最大優勢。

  衛生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武大娘年紀高,身體虛弱,往返醫院折騰不起,長期住在醫院不僅費用高,而且子女也不大可能經常過來照顧老人。在了解到武大娘家裏的情況後,衛生服務站主動向武大娘的子女介紹他們開展的居家護理工作,並協助他們完成了審批手續。考慮到武大娘子女的經濟情況都不太好,服務站人員到府提供醫護服務的費用,在正當額度內可以通過醫保來負擔。

  “多虧了這項國家政策。”武大娘的大兒子也已經60歲了,剛剛退休,他反覆述説著對衛生服務站醫護人員到府服務的感激之情。

  衛生服務站的張明主任介紹,從2009年開始,服務站就開始探索實行家庭病床,為行動不便的病人提供到府醫護服務。

  2017年全國兩會前夕,孫偉代表來到白馬山鐵路社區衛生服務站,調研長期居家護理工作開展情況。

  劉大爺住在白馬山鐵路新村小區,因腦血栓致殘,長期臥床、進食嗆咳、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劉大爺,兒女也長期不在身邊,僅靠老伴一人護理。可是,老伴年紀也不小,並患有多種疾病,不僅體力跟不上,也缺乏基本的醫護技能。白馬山鐵路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劉大爺辦理了長期家庭護理保險,組成由醫師、護士參與的家庭護理團隊,為他針刺、按摩,指導家屬按時翻身、拍背和常規的按摩手法,有效地避免了因長期臥床導致的下肢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和褥瘡等並發症的發生。

  “這是一個很好的醫養結合的例子。”孫偉代表表示:“只有這樣,外出的兒女才能安心工作,老人也能夠得到很好的照料。”

  但記者了解到,與數量龐大的老年社區居民相比,衛生服務站能提供的醫護服務就顯得明顯不足了。張明介紹,目前服務站提供居家護理的也就十幾例。沒有足夠的醫護資源,是衛生服務站開展醫養結合工作的最大難題。

  10日下午,白馬山社區衛生服務站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撥又一撥陸續來補打疫苗的小學生,讓這裏顯得忙碌、喧鬧起來。張明主任告訴記者,給未成年人打疫苗只是服務站承擔的多項職能中的一項,此外,衛生服務站還為社區居民提供常見病的初步診療服務。而衛生服務站的全體醫護人員,只有12人。能夠開展居家護理服務的能力就顯得非常有限了。

  費用問題也可能成為制約衛生服務站開展醫養結合的因素。雖然醫保能夠報銷一部分醫護費用,但超額的部分就需要患者及家屬支付了。張明表示,很多患者家裏本來就不寬裕,但為了老人的健康,醫療護理工作不能説停就停,有些時候衛生服務站就先墊付一部分。

  即便有困難,在白馬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多年的張明仍然堅定地認為醫養結合值得堅持。下一步,他們還謀劃著如何把居家護理服務與人工智慧新技術結合起來。

  日月潭養老中心:高品質背後的高成本

  在濟南市章丘區日月潭養老中心,探索的是另一種醫養結合模式。

  白馬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只有一棟小樓,日月潭養老中心卻是一家佔地50畝、綠化覆蓋達65%以上的花園式、社會化、開放式的養老中心。走進養老中心,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裏花木扶疏、可遊可居的景觀環境。養老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裏接待入住老人近500名。老人可長期居住養老,也可短期或周末休閒度假。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人認識到,等老了到養老中心去,都是一個可以接受或不得不接受的選擇。由此,養老中心的服務品質,就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醫養結合模式的推進,養老中心就成為一個重點領域。

  醫養結合,核心在醫。開展老人健康保健、疾病預防和慢性病的護理,養老中心能否做好,怎麼做好?2015年初,孫偉第一次走進日月潭養老中心,就是專門來調研養老問題的。

  養老中心負責人介紹,在落實“醫”的問題上,中心設有醫務室,配備有專門的醫護人員。另外,與章丘區第二人民醫院建有醫養合作關係,實現了老人就醫的綠色通道。

  2018年兩會期間,孫偉代表收到來自日月潭養老中心的一封“特殊郵件”。郵件為孫偉代表關注的醫養結合問題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養老機構醫護人員招聘難、留人難、水準低,是孫偉代表在調研中了解到的一個難題。據了解,很多民辦的養老機構中,內設醫務室級別較低,沒有編制,醫護人員無法晉升職稱,正常的培訓和業務交流也很難進行。沒有職業前景,自然難以留住人才。濟南一家養老院開業5年,先後招聘了20多位醫護人員,只有1位護士幹了3年,其他人員都只幹幾個月就辭職了。專業醫護人員和醫護水準沒有保證,自然難以改變醫養結合中“養熱醫冷”的尷尬。

  資源配置不足:如何提高醫養結合中“醫”的水準?

  不管是在民辦的養老中心,還是在官辦的衛生服務站,都遇到專業的醫護資源配置不足的問題。記者在與衛生服務站、養老中心工作人員,以及相關的民政部門、社區街道辦工作人員的交流中,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大家對醫養結合模式的期盼。但是,大家也普遍感到,對于基層來説,推行醫養結合,還缺乏具體的可復制的操作模式,缺乏明確的標準。比如,養老中心的專業醫護人員配備,不宜由基層自行摸索,建立明確的標準體係才能保障相應的醫護水準。

  足夠的專業醫護人員和較高的醫護水準,必然帶來養老成本的提高。記者從日月潭養老中心了解到,多年來他們一直在虧本運營。一位來自地方民政部門的同志介紹,據他了解,很多民辦的養老院都存在這種情況。如何應對高品質養老的高成本與眾多老人難以支付高額養老費用的矛盾,也是受訪各方人士普遍擔憂的問題。

  醫養結合是個熱話題,記者捕捉到了一些冷思考。(鄭博超 郭樹合)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55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