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絡辟謠講方法 使用親民渠道三招擊中謠言“命門”
2018-10-11 07:05:51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傳播正確知識 講求通俗方式 使用親民渠道網絡辟謠,三招擊中“命門”

  住院超15天不能醫保報銷,私人診所買小孩當活教材,走街串巷的充氣城堡是偷孩子的陷阱……日前,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發布近期熱點謠言盤點,一則則近期熱轉盛傳的謠言赫然在列。

  當前,一些網絡謠言翻新伎倆,謠言辨識難度不斷升級:有的杜撰驚悚誇張表述,多種套路演繹“舌尖謠言”;有的拼接真實視頻、移用新聞圖片,冠以虛構情節混淆視聽;還有的一味追求流量惡意炒作,甚至形成謠言傳播産業鏈……

  應對網絡謠言新伎倆,須拿出新對策,添加“快捷鍵”。近日,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召開專題評議會,針對造謠傳謠等失信行為剖析成因危害,探討治理舉措。與會委員們認為,打擊網絡謠言亂象,應加快構建綜合治網格局,壓實互聯網平臺責任,提升網民媒介素養,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氛圍。

  套用模板 標題驚悚

  警惕“舊謠新編”

  從“塑膠紫菜”“棉花肉松”到“低鈉毒鹽”“活吃蝌蚪治病”,“舌尖謠言”打著食品安全提示的幌子,配以“中毒”“致病”等聳人聽聞的標題,套用反覆出現的模板,屢屢“舊謠新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報告顯示,在各類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謠言佔比達45%,位居第一。

  《2017年食品謠言治理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食品藥品輿情監測中心謠言數據庫,已積累謠言及辟謠數據超過5萬條。其中,2017年與食品謠言相關的資訊達1.7萬余條。

  “食品安全話題靠近公眾日常生活,共用度高。這一領域的謠言擴散成本較低,加之一部分人因個別食品安全問題觸發的‘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態,導致關涉食品安全的謠傳頻現。”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宋小衛分析,網絡謠言的重要特徵之一,是用聳人聽聞的表述和絕對化的語言作為“興奮點”,吸引眼球,受眾如不仔細辨別核實,往往會誤信中招。

  動輒冠以“震驚”類標題、虛構聳人聽聞的事實、極力渲染緊張情緒……網絡謠言的經典套路頗為相似。《2017騰訊公司謠言治理報告》分析指出,感嘆命令引注意、假借權威增可信、誇張表達來恐嚇、煽情路線促轉發等4種套路在網絡謠言中最為常見。

  “相當一部分網絡謠言故意使用誇張新奇的標題及表述,講述超出大眾認知框架的內容,並用與人們常識相悖的結論吸引注意力。此外在社交媒體時代,謠言散布者利用謠言的社交功能,動輒以‘為家人轉’為題,使人們不自覺地傳播這些負面謠言。”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分析。

  真假摻雜 拼接偽造

  識破“倣真騙局”

  “打藥的目的是除草、殺蟲,黑木耳的栽培過程中至少要打兩次藥,打農藥是為了保證黑木耳的産量。”日前,一段“黑木耳打農藥”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的男子背著打藥箱對黑木耳打藥,並稱“自己不吃這樣的黑木耳”。視頻傳播後,引發不少網友擔憂。隨後,中國食用菌協會發布聲明,指責視頻內容“具有明顯的動機不良和惡意抹黑的意圖”,有擺拍嫌疑。

  不僅擺拍視頻混淆視聽,一些掐頭去尾、移花接木的拼接視頻和圖片更令不少網友真假難辨。今年7月,一段反映武漢某公司挖掘機暴力施工的視頻被大量轉發,畫面充斥暴力場面,然而經當地公安機關核實,所謂的暴力施工視頻竟為3段毫無關聯的視頻拼接而成。

  “此車號使用權歸政府所有,請盡快到車管所辦理退辦手續。”去年12月,一張挂有“滄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字樣的“紅頭文件”在河北滄州當地流傳,從發文字號到成文日期,謠傳文件與政府公文高度相似。

  “視頻和圖片更易喚起人們情感、吸引關注,因而較之單純的文字有著更強的傳播力。”周逵認為,拼接剪裁、運用特效等視頻和圖像處理技術的門檻日漸降低,平臺監測識別難度大,進而造成不少謠言以視頻和圖片形式在移動端擴散,給網民識別判斷增加難度。

  專家指出,如今的網絡謠言很少通篇虛構,會有意模糊其與真實資訊的界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錚舉例,一些謠言制造者從科學知識甚至是自然科學定律出發,有意模糊或忽略其適用前提和條件,對其中部分內容加以絕對化。受眾必須睜大眼睛加強識別,方能破除這類謠言。

  刷量炒作 肆意轉載

  杜絕“謠言推手”

  “限購了,限購了,我有什麼辦法呢?”今年5月,一段所謂“50余萬元現金卻買不到房”的視頻在四川成都熱轉。視頻中的男子情緒激動,並將一把現金甩到地上。不久後,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區分局的通報揭開了背後的貓膩:所謂的搶購視頻,竟是當地某房地産中介公司工作人員編造截取,以制造搶購氛圍。

  從現實情況看,以往網絡謠言在傳播擴散上多為以訛傳訛,根源在于資訊不對稱;而如今,不少網絡謠言背後不乏經濟利益驅動,其中自媒體逐漸成為網絡謠言傳播黑色産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專家指出,應針對實際從嚴管理,杜絕“謠言推手”,斬斷“造謠黑鏈”。

  “全球媒體刷屏!我們喝進嘴裏的咖啡,竟然都是這種東西!”今年3月,一個名為“澳洲Mirror”的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消息,聲稱某品牌咖啡中含有強致癌物。該文情緒憤慨、措辭驚悚,打著海外媒體旗號大肆散布謠言。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們表示,一些商業網站、自媒體平臺等為博取眼球賺取點擊量,罔顧新聞真實性,傳播或炮制虛假新聞、不實傳言,誤導社會輿論,破壞媒體形象,損害媒體公信力、誠信度。

  “一些自媒體惡意編撰、惡意猜測和惡意解讀,其目的在于通過一係列吸引眼球的內容獲取關注和流量,賺取流量費和廣告費;有的甚至因為經濟利益驅使,故意對某一企業和行業進行商業誹謗。”張錚認為,近年來出現的洗稿、刷量等亂象,使得治理自媒體謠言傳播面臨新考驗。

  據自媒體行業人士介紹,一些所謂的專業團隊內部分工嚴密,包括制造謠言推手、行銷公司和自媒體運營者等多個環節。現實中,一些自媒體賬號轉載實行“明碼標價”,擁有一萬粉絲量的公眾號轉發一次標價可達300元。

  壓縮謠言傳播空間,需要放大科學聲音。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們建議,新聞媒體應當積極履行責任、恪守職業道德,堅持科學求證,傳播正確知識,有效遏制不實傳言謠言。

  精準辟謠固然有效,而要讓真相從源頭“跑過”謠言、贏在起跑線上,周逵還建議,研究機構和媒體應加強科普宣傳,講求通俗方式,運用親民渠道,將條文式科學原理轉化為可用可得可學的“簡單答案”,為普通網民識別謠言提供觸手可得的“快捷方式”。(錢一彬 林小溪)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女排世錦賽:中國勝美國
女排世錦賽:中國勝美國
新疆首個世界地質公園開園
新疆首個世界地質公園開園
雲端上的“清潔工”
雲端上的“清潔工”
秋花爭艷鬥金秋
秋花爭艷鬥金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54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