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莫讓“心理陰影”遮住孩子的快樂人生——寫在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
2018-10-10 18:43: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漫畫:撐起一片“天”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  題:莫讓“心理陰影”遮住孩子的快樂人生——寫在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

  新華社記者高皓亮、賴星

  焦慮、輕松,抑鬱、快樂……誰説少年不識愁滋味,這些看似矛盾的詞匯,已日益交織出現在兒童青少年的生活之中。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記者日前走進校園、醫院診室等地,傾聽他們的快樂和苦悶,探究如何讓他們真正享有快樂人生。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的世界中忽然就沒有了光……”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的世界中忽然就沒有了光……”這是一部關注抑鬱症公益宣傳片中一個女孩的獨白。飽受抑鬱症折磨的她不僅在同學眼中成了怪人,就連父母都因難以理解而抱怨説,已經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她,怎麼還這樣……

  視頻中女孩面臨的精神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正不斷上演。10月7日,這部宣傳片的策劃、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郭明接診了一對父女,正在上高三的女兒楊光(化名)總莫名哭泣,上課難以集中精力,手腕處因割腕留下的道道疤痕更是讓人揪心。

  睡眠障礙、自殘傾向……郭明診斷認為,女孩的臨床表現符合抑鬱症,建議除藥物治療外,還需心理幹預。“青少年正處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心理特徵還沒有完全定型,其精神衛生問題不容忽視。”他説。

  和視頻中的女孩相比,楊光又是幸運的,她的父親很理解女兒,並主動帶她到醫院就診。在從業18年的郭明看來,身邊的人從漠然視之、難以理解到配合求醫,對青少年精神衛生事業而言,這是關鍵的一步。

  “正確對待精神問題至關重要。”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潘秉興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常説的“小心搭錯神經”並非虛言,長期焦慮、壓抑等會改變腦部某一特定細胞群體的結構,且持久而不可逆,以至出現異常行為。這一研究成果近期已在國際權威刊物《生物精神病學》發表。

  潘秉興説,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正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煩惱。盡管有的煩惱來得略早,有的學生才剛讀大學,就已經為找工作而發愁;也有的來自當下,例如考試、戀愛等方方面面。

  “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心理晴天’”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郭明的科室並不輕松,6日、7日兩天門診量均達到五六十人。近年來還出現一個新情況,到他這裏來就診的初高中生比例明顯增加。

  “精神衛生問題是遺傳因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長期研究精神衛生問題的南昌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李葆明看來,當前青少年所處環境的變化,使得他們的精神衛生問題日益嚴峻。

  “網絡成癮也是病,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非常嚴重。”李葆明説,互聯網充斥生活每個角落,一些青少年把虛擬世界等同于現實世界,一旦離開就無所適從,得不到快樂,缺乏自信,且難以戒斷,復發性極高。

  “研究表明,當前網絡傳播環境下,一些精神衛生問題引發的極端個案還易引起群體‘傳染’和效倣。”李葆明説。

  留守兒童家庭關愛的缺失,也是造成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的重要原因。江西省信豐縣正平派出所教導員曾雯雋除日常工作外,還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心理晴天’。”她説,很多孩子一年到頭難見一次家長,家庭關愛的缺失會讓他們的內心滋生出更多孤獨、被遺棄等不安全感。

  此外,一些重大創傷性事件也會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傷害,甚至引發一係列精神問題。“父母離異給楊光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通常而言,兒童青少年時期受過重大創傷的孩子,在未來患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比率,會明顯高于那些家庭幸福者。”郭明説。

  “探究精神問題,也是探究大腦的奧妙”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工作,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制定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中要求,針對精神分裂症等重點疾病以及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常見、多發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開展基礎和臨床應用性研究。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羅禮生介紹,當前各地已依托醫療機構、殘聯、基層組織等建立了篩查網絡,可為有需要的兒童青少年提供單獨到府、預約門診等多種形式的幫助。

  “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之際,江西省大余縣精神衛生防治專幹人員走進縣城南安小學,為全校1200多名學生講授健康心理知識,指導他們正確對待青春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

  在郭明看來,和人們對精神衛生問題日益重視相比,精神衛生服務供給仍顯不足。以他的科室為例,和其他診療項目相比,心理治療更需時間和耐心。通常,一個臨床心理治療師一下午只能看3個病人。如今,到科室預約進行心理治療的患者已排隊到明年的2月份。

  “真正破解精神衛生問題,還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探清精神疾病發病機制,為藥物研發和臨床幹預提供更精準的靶點。”李葆明説。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探究精神問題,也是探究大腦的奧妙。”在南昌大學學習生物專業的楊旻喆,抱著對精神科學的濃厚興趣,本科畢業後特意改變專業,到生命科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跟隨李葆明的團隊從事基礎研究。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如果這樣,你就需要看心理醫生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侗族音樂劇《千年大歌》在貴陽上演
侗族音樂劇《千年大歌》在貴陽上演
大美胡楊林
大美胡楊林
甘肅肅南現冰挂景觀 樹木“冰封”宛如玉樹瓊花
甘肅肅南現冰挂景觀 樹木“冰封”宛如玉樹瓊花
秋季美麗生態 三峽蓄水現平湖美景
秋季美麗生態 三峽蓄水現平湖美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35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