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關村創業博物館:用創新成果講述一段歷史變遷
2018-10-02 07:14:09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關村創業博物館

  用創新成果講述一段歷史變遷(走過40年)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希望這裏能夠讓我們回憶曾經的歷史;

  希望這裏能夠留下現在年輕人的樣子;

  希望這裏能成為創業者的精神家園;

  希望到這裏的你,能有所獲得,有所思考。

  1978年至2018年,40年彈指一揮間。一條不平凡的“中關村之路”,見證了我國科技創新從弱到強的歷史進程,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一個縮影。

  9月15日,在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附近的創業大街上,中關村創業博物館開業了。數百件昔日“黑科技”展現了科技創新的魅力和強大動力,也講述著創業者們的酸甜苦辣。

  把這道門做成全世界最酷的門

  左倚“金山門”,右靠“聯想門”,腳踩“四通公司基石”,頭頂“瀛海威時空”,站在博物館的門口,創業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兩扇門代表著中關村早期“軟硬體雙雄”。一扇是聯想創業之初位于中科院計算所小傳達室的紅色木門,另一扇則是金山軟件1988年初創時的黃色木門。創業更早的四通首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先河,研發出MS係統中外文電子打字機,産值一度佔據中關村半壁江山。瀛海威被稱作“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是中國互聯網事業的探路者。中關村街頭那碩大的廣告牌標語至今讓人記憶猶新:“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

  讓人好奇的是博物館大門的匾額,主題空白。“因為我們希望每位進入我們博物館的人,可以保持空杯心態,走出博物館,能夠找到自己內心想要的答案。它的副標題‘追求精神極致的地方’,是我們建設這座博物館的初心。”博物館館主蘇菂説。

  老物件講創新故事

  創業,從來不是一條布滿鮮花和掌聲的坦途,它意味著更多艱辛和付出。

  一臺MS—2401打字機講述著四通公司的創業故事。1984年,王緝志正式從當時的冶金部自動化所辭職,成為四通公司總工程師,每天16個小時日復一日地投入到研發工作中。1986年5月,四通公司推出MS—2400中文電子打字機,一舉改變了中國人在機械打字機時代完全失語的局面。博物館陳列的MS—2401即是MS—2400的改進型。四通MS係列讓中國的IT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有了自己的名牌,還帶火了王永民的五筆字型輸入法。

  這裏還有眾多充滿“歷史感”的物件:第一臺中文化、工業化、規模化生産的微型電腦長城0520A,它紅極一時,當時售價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還有聯想中文卡、中華學習機、江民殺毒軟件……每一個物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也是創業者們追求卓越的生動寫照。

  “沒有一件科技産品會永生,包括我們現在正在做的産品最終也會‘死’。但是,中關村人一直在努力創造、不停學習,我想這是中關村創業者最可貴的精神。” 暴風集團創始人馮鑫説。

  “追求精神極致的地方”

  達摩室的前方,劉關張三人雕塑惹人注目,倣佛創業版的“桃園三結義”。蘇菂解釋:“劉關張可能不是歷史上最早,卻是把忠肝義膽表現得最完美的創業團隊。”

  蘇菂是創業圈的名人。2011年4月,他打造了中關村創業咖啡館“車庫咖啡”,為早期創業者提供辦公場地、資源對接和創業指導服務,是中國較早的草根創業者聚集地。後來由于理念不同逐漸淡出了咖啡館的管理。

  現在,中關村已經成為一個創新符號。蘇菂又回到自己起步的地方,打造了這座記錄中關村變遷的博物館。

  他希望創業者們也能在這裏找到“共鳴”,找回“初心”,“不要忘了為什麼而創業”。博物館的地下室專門設了兩間“達摩室”,為創業者閉關冥想之用。“有什麼想不通的,進去待段時間也許就想明白了。”

  只有在精神層面有追求的人,才能走得最遠。“中關村創業博物館是想表達對創業、對精神追求的致敬,正如門匾上寫著的那樣,這是一個‘追求精神極致的地方’。”蘇菂説。賀 勇攝影報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香港舉行國慶煙花匯演
香港舉行國慶煙花匯演
歡度國慶
歡度國慶
國慶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
國慶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
第27屆鯨魚節南非赫曼紐斯開幕
第27屆鯨魚節南非赫曼紐斯開幕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5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