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校外培訓,該如何整治?
2018-09-25 08:22:25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學期開始了,很多家長又在糾結要給孩子報幾個校外培訓班了,“其他孩子都報了,不得不報”的想法比較普遍。對此,教育部門近年來推出了一係列整改措施,特別是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培訓班?培訓機構真的靠譜管用嗎?如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近期,許多讀者來信反映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意見建議。

  面對激烈升學競爭,家長省吃儉用把孩子送到校外補習班

  “每周三、周六,是我外孫參加課後培訓班的時間。每次拿起沉甸甸的書包、看到孩子精疲力盡,心裏總有説不出的滋味。”安徽合肥市讀者朱文河在來信中表示很焦慮,“可是,如果不給孩子報,總怕落後了。別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都在往前趕,咱不去不行呀!”

  如今,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就是為了能“技高一籌”,升學時有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校外培訓常常出現“超綱”教學的情況,恰好迎合了一些家長的心理。

  江西南昌市讀者慕雲的女兒今年小升初,班上45名學生,無論成績優良中差,全部報名參加培訓班。“學校知識架構一樣,師資水準相當,學生素質相差無幾。一些名校在錄取優質生源時,經常會有意識地用超綱的知識內容拉大分差。因此,我的女兒平時成績雖然優秀,但是要想上一個好初中,僅僅依靠學校學的東西是不夠的,根本‘吃不飽’,必須補習奧數等,學些超越她認知水準的知識。”慕雲説,“很多孩子培訓後成績確實得到提升,水漲船高,考試分數線都被拉高了。如果你家孩子再不培訓,就可能會落後一大截。”

  “有特長才有機會”也是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的重要原因。遼寧大連市讀者郭義海説:“一些學校對有特長的學生明顯有偏愛,比如招小主持人,優先考慮參加過音樂培訓班、得過證書獎杯的孩子;舞蹈隊選拔,也喜歡有基礎的孩子。孩子不在校外學才藝,在學校裏只能坐冷板凳。有了特長就有了舞臺,表現好還能加分,孩子之間的差距就可能會越來越大。”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小學生校外學科補習和興趣擴展類培訓的總體參與率為48.3%,參與校外培訓的學生每年平均支出5616元,其中有很多培訓機構收費昂貴。盡管如此,有家長仍堅持送孩子去培訓班,既是為了孩子,甚至還有爭面子方面的考慮。河南鄭州市讀者吳賢德説:“父母之間攀比嚴重,你總不能一毛不拔。不管家庭經濟多差,也要牙縫裏省吃儉用讓孩子讀補習班。兒子小學6年時間裏,上補習班花掉不知多少錢,只能硬挺著。”

  部分培訓機構門檻低、品質差,師資力量沒有保障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很多中小學生正在遭受泛濫的校外培訓的“綁架”,比如在上海和江蘇,校外培訓機構的數量達到了中小學校數量的4.5倍。可是在火爆的校外培訓市場上,培訓班五花八門、魚龍混雜,部分機構門檻低、品質差。

  上海讀者周鈺棟曾在瀏覽一家輔導班師資介紹時,發現一個熟悉的面孔——孩子初中學校的一名退休老師。“仔細一看,介紹太假了!明明是普通學校的一級教師,被説成是重點學校的高級教師;明明是初級中學的普通任課教師,被説成是高級中學的學科帶頭人……作為家長,我還敢把孩子交給這樣一個連誠信都不要的輔導班嗎?”還有讀者來信反映,不少培訓機構的老師其實是實習生,根本沒有從業資格和教學經驗,“只要有一張金發碧眼的臉,都能成為外教”。

  除了假宣傳,還有假培訓、假成績等亂象。讀者黃廷付在浙江嘉興打工,由于工作忙、無暇照顧孩子學業,就把孩子送到一家輔導中心。沒想到期中考試時,孩子的成績不升反降。“為了弄清情況,我去輔導中心接孩子時,看到其他幾個孩子還在接受輔導。我故意放慢給孩子整理書包的速度,結果聽見老師説,‘這是今天的作業答案,你們快點抄完,等下你們的家長就該來接了!’”聽到這些,黃廷付大呼上當。

  無獨有偶,福建龍岩市讀者溫永給孩子報了一個“包提高10分”的輔導班。事後他發現,在培訓機構測試時,孩子的成績確實有提高,但是一回到學校測試,成績並沒提高多少。“原來,培訓機構的老師會‘抓題’,測試都是培訓過的相同題型,到了學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完全是糊弄家長。”

  之所以會出現種種亂象,是因為一些培訓機構只以賺錢為目的。湖南長沙市讀者張聞驥的一位老同學經營了一家培訓機構,生意一直很火爆。老同學説,“一共9個老師,學歷都不高,老師教得怎麼樣、孩子學到了什麼,反正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再説,大多數家長也不會深入了解我們的教育理念和師資力量,給孩子報名往往是盲目跟風和攀比。”老同學的這番話讓張聞驥大為吃驚。

  在來信中,還有不少讀者反映培訓機構證照不全、超范圍經營的情況。其中,有的培訓機構僅具備營業執照,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為文化藝術咨詢及教育資訊咨詢服務,既不具備辦學資質,也沒有辦學條件。

  規范培訓機構發展,學校切斷與培訓機構的利益共生鏈條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提出具體措施。

  其中,針對教學品質問題,《意見》明確提出,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從事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

  針對市場準入問題,《意見》明確提出,校外培訓機構必須經審批取得辦學許可證,登記取得營業執照,才能開展培訓,並嚴格審批登記。

  “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意見》規定的這些內容明確了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下半年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整改推進和督查督辦力度,確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訓機構的整改任務。

  “課外培訓機構的治理,需要疏堵結合,重視源頭治理。一方面規范教育培訓機構的行為,引導它們走向促進素質教育的轉型發展;同時,要規范地方政府和學校的行為,提高中小學育人能力,從源頭降低學生和家長參與課外培訓的需求。”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説。

  在來信中,有不少讀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要加快整治和改變一些學校老師課堂上故意不講重點、課下收費開補習班的做法,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時間傳授知識、講透要點。學校教育品質更高了,校外培訓就少了。”河南淮濱縣讀者張全林還認為,校外培訓久治不愈,深層原因是教育資源還不夠均衡。如今,一些地方依然熱衷于給學校分“三六九等”。如果一地只扶持幾所學校,僅能滿足部分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就會加劇學生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得家長通過報名培訓班等方式努力佔據先機。

  “只有中小學校保障‘零起點教學’的真正落實,提前教學、超標教學的校外培訓頑疾才能真正消除。”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陳國治指出,中小學校還要嚴守招生紀律,自覺切斷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利益共生鏈條,不通過校外培訓機構挑選生源,不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招生,不以校外培訓機構的任何培訓成果作為招生入學條件。

  此外,許多讀者還在來信中反思了自身問題。福建龍岩市讀者張龍金説,自己曾為兩歲半的女兒報了輪滑培訓班,結果第三次學習時就摔傷了,之後再也不學了。“過早讓兒童參加各種培訓,往往是揠苗助長。家長要因材施教,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參加培訓,而不是盲目聽信宣傳、與其他學生家長攀比。”(記者 張洋 吳月)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農田裏的秋蟲私語
農田裏的秋蟲私語
明月照中秋
明月照中秋
壯闊的西江黃金水道
壯闊的西江黃金水道
北京:賞民俗 過中秋
北京:賞民俗 過中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47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