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又到收獲季,這個深藏大山的扶貧村的棗更甜了!
2018-09-23 08:16:59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  奇奇裏:又到收獲季,這個扶貧村裏的棗更甜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能上樹千回”。

  進入農歷八月,奇奇裏村的大棗又到了收獲的時節。

  村民劉寧富一大早就提著籃子,尋思著去地裏採摘紅棗。

  今年奇奇裏的紅棗長勢不錯,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他不用再擔心紅棗的銷路和收入問題,可以放心地摘棗了。

劉寧富在摘棗。農民攝影師 楊愛生 攝

  奇奇裏,這個黃河邊上偏僻的小山村,隨著2015年精準扶貧的開展,貧窮又落後的面貌被迅速改變。農民收入快速提升,大棗終于不必再背負為全家人換取生活費的重任,村民們也恢復了平靜愉快的心情。今年奇奇裏村的棗,似乎比往年更甜了。

  被世人遺忘的角落

  曾經,奇奇裏深藏大山少人知。“路不好走,棗運不出去,賣不上好價錢。忙了半輩子,倒是忙成了貧困戶!”

  奇奇裏村位于山西省永和縣乾坤灣旁邊。前幾年,全村700多口人中有323人屬于貧困戶。村裏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沒有路燈,連小賣部也沒有。由于閉塞,周邊每5天逢一次集,這裏10天才有一次。

  數百年來,村裏人一直守著山上幾千棵棗樹過日子,一如黃河流水日復一日。唯一通往外面世界的,是那條窄窄的“鼻梁路”。

  村南頭的劉寧富50多歲了,3個兒子都在城裏打工,小孫孫也跟著進了城。老劉有幾十畝棗樹,靠著棗樹,勉強為3個兒子成了家。現在小孫子到了上學的年齡,老劉覺得錢越來越不夠花。“路不好走,棗運不出去,就賣不上好價錢。忙了半輩子,倒是忙成了貧困戶!”

  一條“鼻梁路”,困住了奇奇裏。“縣裏的駝隊都不來村裏拉棗!”村民劉志富的大哥十幾年前得了急病,死在了送去醫院的路上。一提這事,這個快60歲的漢子還是忍不住流淚,“要是急救車能開進來,人或許還能救活!”

  村子偏遠,路難行,多少年來,奇奇裏村深藏大山少人知。

  村裏來了個年輕人

  山裏,村民們平平淡淡過日子,年復一年守著棗樹討營生。山外,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精準扶貧全面鋪開。

  2015年,中組部等部門部署選派“第一書記”住村扎根,幫扶村民摘窮帽、拔窮根。

  2015年8月,臨汾市委組織部選派的“第一書記”郭若橋來到奇奇裏。這個出生于1989年的小夥子,“白白凈凈的,一看就是沒幹過啥活!”這是接他到村的大學生村幹部郭強對他的第一印象,“窯洞裏沒水沒電只有跳蚤,能待上一周就不錯了。”

  面對年輕的“第一書記”,全村人開始都不以為然。令村民沒想到的是,一臉娃娃氣的郭若橋,東家走走,西家看看,大爺大娘地叫個不停,村裏人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年輕後生。

  進村後,郭若橋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賣棗難。為了賣棗,郭若橋帶著村幹部郭強等人,上北京、下成都,搶攤位、拉顧客,硬是把村裏積壓的棗全賣了出去。

  天天往外跑不是辦法。為了幫村民早日告別“鼻梁路”,郭若橋東奔西走,給村子爭取了一條7.3公里的旅遊公路項目。不過,1公里的入村路只能村裏自己修,沒有任何補償。修路要佔地,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沒了咋活?放棄補償,又等于白扔了幾萬塊錢,這可頂得上村民們幾年的收入。

  面對這樣的兩難情況,郭若橋不知如何對村民們開口。沒想到,村民們説,“無論如何都要修路!路修好了,大家才有希望!”修路被佔了土地的23戶村民,在“一致同意不賠償”的承諾書上鄭重地按下了手印。兩串鮮紅的手印,是老百姓最神聖最堅定的“脫貧”心願表達。

  “老農民”的角色之變

  郭若橋見得多,腦子活。修路後不久,他就琢磨著在村裏辦農家樂。看著一臉興奮的郭書記,村民們木木的臉上卻沒啥反應,都覺得沒人會往這窮山溝裏跑。

  見一時説服不了大家,郭若橋就自己開車領著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出去考察。回來後,出去考察的村民最先認同了辦農家樂的想法。郭若橋爭取來項目資金,在優先照顧貧困戶的前提下,選了有能力經營的9戶人家,整修了12孔窯洞開農家樂。每人每晚上50元的住宿費,雖不算多,但對于貧困戶來説卻是一筆穩定的收入。現如今,村民們的農家樂生意越做越紅火,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都開始回村發展。

  辦農家樂讓村民們的思想活躍了起來。“以前還是思想不開放,太保守了,不敢想不敢幹,至少錯過兩次發展機會!”,村裏的老支書説。如今,村子裏開農家樂的、打短工的、養雞的、做小生意的……大家都忙碌著,看不到一個閒人。奇奇裏村簡直一天一個樣。

  小山村的“現代范兒”致富路

  就在村民們忙著修路之時,乾坤灣邊兩位音樂人浮克、李永海正在採風。他們聽説了“第一書記”郭若橋和奇奇裏的故事,決定為他們寫首歌。不久之後,一首帶著黃土風情的民歌《我在奇奇裏》出爐了,成為了奇奇裏的村歌。現在,這首歌還進了城,出現在KTV裏。

  村歌有了,郭若橋又尋思著拍一個介紹奇奇裏風光的mv。路修好後,學影視專業的郭若橋自己湊了幾萬塊錢,開始了mv的拍攝,航拍、延時攝影等全用上了。這部7分鐘左右的風光片幾個月後誕生,還在央視播出,與其他風景區的宣傳片放到一起,毫無違和感。

  奇奇裏越來越為大眾所知了。這讓郭若橋堅定了依托乾坤灣搞鄉村旅遊的信心。

  2017年10月17日,正值國家扶貧日,全國首家“攝影家影像村”落戶奇奇裏。王悅、解海龍、高健生等眾多當代攝影家的1000多幅作品,從天南海北來到黃河邊的這個小山村,整個山村成了攝影藝術展覽館,這番景象前所未有。

  時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的王悅覺得,扶貧是全國的事,攝影家也需要參與進來。他和郭若橋一合計,決定在奇奇裏實施“認領棗樹”的項目。“攝影師們對口棗農,一對一,一棵棗樹一年100元或120元,不管豐收歉收,讓棗農有個保底的收入。”王悅説。

  去年秋天,老天爺又沒賞臉,附近一帶的棗樹普遍沒有好收成。不過,村民們這次卻沒有犯愁。春天的時候,家中的棗樹就被認領了。棗花剛開時,幾千元認領費就交到了村民們手上。“棗還沒結呢,錢就到手了!”大家又高興又有點不敢相信。

  棗樹認領了,農家樂辦好了,MV形象片也播放了,天南海北的客人開始紛至遝來。

  村子越變越好,年輕人開始返鄉。多年沒人管理的院落,也光鮮起來:坍塌的院墻壘上了新土,破敗的枯草剛剛清除,破舊的窯洞得到修補,一幅幅攝影作品裝點了枯樹……奇奇裏村貧困人口從108戶323人減少到47戶128人,貧困發生率從51%降低到20%。

  今年,奇奇裏成為了承辦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的分會場,建在黃河邊上的素質拓展訓練基地也將正式迎客,村裏的農家樂正在擴充提質……奇奇裏在鄉村振興、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開闊。

  如今,又到一年中豐收的時節,村民們迎著朝陽,三五成群結伴去打棗。今年首迎豐收節,他們的心情格外輕松。摘掉窮帽的村民們,張開雙臂去擁抱這嶄新的太陽和嶄新的世界,也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進新時代、開拓致富路。(作者 陳忠華 王井懷 霍瑤 曹陽)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 創新“生態+扶貧”方式 草原管護公益崗位助牧區穩定脫貧
    近年來青海省共設立4萬多個草原生態管護員崗位,在彌補政府草原生態監管短板的同時,有效帶動了當地牧民群眾增收和困難群眾脫貧。
    2018-09-20 17:16:58
  • “扶貧辣椒”別樣紅
    郝老漢拉著滿滿一麻袋辣椒來到收購站。今年,郝老漢的2畝辣椒共收益8000多元。他説,打算今年用掙的錢買一輛三輪車,到來年,就可以騎著三輪車運辣椒了。
    2018-09-18 21:09:32
  • 貴州石阡農村扶貧幹部:三年村幹部,一世農村情
    廣袤的雲貴高原上,脫貧攻堅正如火如荼。記者近期在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採訪了解到,眾多年輕的駐村扶貧幹部成為貧困山村裏最活躍的元素。”新華社駐石阡扶貧工作隊隊長、石阡縣委副書記鄧詩微説。
    2018-09-18 09:00:13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浙江平湖舉辦精品瓜燈展
浙江平湖舉辦精品瓜燈展
杭州:西溪火柿映秋波
杭州:西溪火柿映秋波
重慶民眾舉行大閘蟹“賽跑”遊戲迎“中國農民豐收節”
重慶民眾舉行大閘蟹“賽跑”遊戲迎“中國農民豐收節”
內蒙古敖漢旗:金秋收獲忙
內蒙古敖漢旗:金秋收獲忙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347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