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絡媒體國防行】白哈巴邊防連:印刻在祖國西北之端的“最美時光”
2018-09-22 14:50:48 來源: 央視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草地上,陽光打過來,金燦燦一片,一棵棵西伯利亞雲杉和白樺林筆直地站立在秋天的正中央,葉子半黃半綠間還能看到夏天的尾巴,遠處山巔上則已堆起了白色的積雪,宣示冬季即將來臨。

  這是深秋時節的白哈巴,夏秋冬時空交錯般出現在你面前,濃烈而有生機。

  這裏也是新疆軍區白哈巴邊防連所在地,地處祖國版圖西北之端,阿爾泰山中段南麓,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兩國接壤,常年擔負著100多公里戍邊守防任務,被譽為“西北第一哨”。

  從三峰駱駝一口鍋、風雪嚴寒住地窩的年代起,一代又一代邊防人用青春和熱血築起銅墻鐵壁,在西北第一哨守土戍邊,足跡印刻在了每一寸邊防線上。

  有著“西北第一哨”之稱的白哈巴邊防連(王小英/攝)

  有著“西北第一哨”之稱的白哈巴邊防連(王小英/攝)

  自豪:踏上國邊界的那一刻

  騎馬巡邏是他們的常態(王小英/攝)

  騎馬巡邏是他們的常態(王小英/攝)

  很多人在到達國邊界那一刻,會感到自豪和神聖。

  戰士王鑫和祖儂?阿本就是如此。

  從祖父那一輩起,家裏三代人參軍,祖儂對軍隊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來到這裏,他以為和父輩所説的軍隊一樣。

  第一次巡邏,祖儂就感受到了不同。站在國邊界,那種我為祖國守邊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更神聖的時刻是走到那些難以到達的巡邏點,比如1號界碑,這是一個被很多人提起的地方。

  那一年我國與鄰國勘界立碑,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1號界碑標定在莽莽群山中的無人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古老冰河數百年來無人踏足,界碑和碑座沒辦法運送進去,只能靠直升機投遞到標定點。

  這是立在無人區的界碑。

  入伍11年,先後參加長途巡邏80多次,戰士王鑫説,並不是連隊所有人都有機會來到1號界碑,而他來過9次,2號界碑去過72次,但看到界碑的機會不過20多次。

  就是這樣的地方,祖儂説,要想到達1號界碑,就要長途巡邏,行走三四天。

  騎馬是主要的工具,作為連隊的軍馬飼養員,保障馬匹就是王鑫的責任。

  每一次長途巡邏中,與他們作伴的除了戰友,就是出沒在阿爾泰山下的雪兔、狼、黃羊等。

  但對他們來説,到達國邊界的那一刻,守土戍邊的那種自豪感和情愫卻難對外人言説。

  20日下午,在5號界碑開展“共守神聖邊關”活動,連隊官兵在此宣誓:一心向黨、一心戍邊、一心為民,而誓言就是他們的日常。

  孤獨而漫長:最大的娛樂活動是數牛

   王鑫和他無言的“戰友”軍馬(王小英/攝)

  王鑫和他無言的“戰友”軍馬(王小英/攝)

  戰士周文第一次來連隊的時候,覺得白哈巴美極了。

  再後來,就覺得這風景普通了,可能是看習慣了。

  王鑫第一次來這裏的時候,則感受到了孤獨,尤其是放哨站崗的時候,時光如同被拉長了一般,過的尤為漫長。

  祖儂説,2014年以前,連隊的供電靠太陽能,有時一兩個月和家裏無法聯繫,這時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數牛。

  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情感寄托。

  新兵剛下到邊防連,一次偶然的“誤解”,與軍馬結下不解之緣,王鑫如今成了邊防連軍馬飼養員,練就了乘馬、訓馬、相馬、醫馬的出色技能,從最初向當地人請教釘馬掌、套馬到後來向牧民傳授技巧,成了牧民眼中到“王鑫?別克”。

  周文則成了連隊的多面手,其中理髮頗為拿手。

  因為會維語、哈薩克語、漢語等,祖儂很自然地擔當起連隊的翻譯官了,牧民找連隊幫忙,大家都喊祖儂來幫忙翻譯。

  在這裏很多人都有自己拿手的技能,僅有的業余時光就這樣度過。

  寒冷:巡邏執勤要“全副武裝”

  相比大雪封山,秋季巡邏的條件好太多了王小英/攝

  相比大雪封山,秋季巡邏的條件好太多了。(王小英/攝)

  白哈巴的冬季長達八個月,每年冬季10月至次年4月間,阿爾泰深處,均是冰雪封山,最冷時達到零下50.4攝氏度。

  寒冷,是很多人對這裏的初印象。

  最冷的時候,從屋裏出發去執勤,出門不足10分鐘,腳已凍得不行了。

  如果執勤巡邏,要穿上秋衣秋褲、絨衣絨褲、棉衣棉褲,外加冬季迷彩大衣,幾乎是全副武裝,但依然難抵嚴寒,很多人執勤時就在操場跑圈。

  有時還要升級,王鑫將其總結為四皮,即皮手套,皮帽子,皮大衣,防寒皮靴,以及面罩。冬季露營的話會選擇在背風的地窩子,防止雪崩。經驗也逐漸被摸索出來,戴皮手套建議徒手穿戴,褲腿要放在靴子外面等。

  最辛苦的記憶往往都在冬天,王鑫説,不僅要打掃積雪,而且要執勤巡邏,特別是冬季的長途巡邏,要負責馬匹管理,每天光喂草都要花很長一段時間。

  嚴寒,往往還伴隨著通信不便等,祖儂説,剛來連隊,冬季下大雪,老班長的小孩剛出生,但未能趕回去,信號中斷聯繫不上。印象中,睡在下鋪的老班長抱著手機説,他的家人、孩子全在手機中,手機就是全部,讓人聽了心酸。

  嚴寒,也會暗生情誼。一次長途巡邏中,王鑫的腳被凍了,鞋子都脫不下來,他們向一戶牧民求助,喝一碗熱茶,牧民不僅拿出熱奶茶招待他們,還用開水澆鞋,隨後用雪搓洗,避免留下後遺症。這戶人家,後來則成了王鑫的家人。

  熱烈:濃烈的秋景濃鬱的軍民魚水情

  軍民運動會上和村民比賽叼羊(王小英/攝)

  軍民運動會上和村民比賽叼羊(王小英/攝)

  白哈巴的冬季有多漫長和寒冷,秋季就美的有多濃烈。

  邊防連戰士,也如同這景色一般,用滿腔熱血守護邊疆。

  白哈巴邊防連毗鄰“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連隊也是村民的親人。

  一場特殊的軍民運動會上,賽馬、射箭、摔跤等頗具民族特色的項目輪番競技,比賽場上誰也不願落後,結束後共舞一曲,這一天算圓滿了。

  比賽的時候,有時連年齡都不分,一場你追我趕的賽馬比賽後,14歲的男孩獲得了賽馬的冠軍,男孩的媽媽激動地向人群中拋灑糖果,勝利的喜悅就這樣被分享。

  也許是冬季太過寒冷漫長,白哈巴的景色才這樣爭分奪秒地在你眼前上演,一場軍民運動會就是盛大的喜事,村民都盛裝出席,歡樂就這樣被延長。

  在拔河比賽中,白哈巴村民在這場力量的較量中獲得了勝利,在頗具當地特色的叼羊比賽中,邊防連的戰士則贏得了冠軍。

  在你來我往中,一哨一村在祖國西北之端相互守望相助。

  熱愛:有匹馬叫“王鑫”

騎馬巡邏得時刻警惕(王小英/攝)

  騎馬巡邏得時刻警惕(王小英/攝)

  這麼苦,還想回來嗎?

  祖儂説,假如有一天離開部隊了,等有了小孩,他會帶妻子孩子來這裏,告訴他們,這裏是他的青春,是他曾經奮鬥過的地方。

  曾經服役過的老兵也曾來過這裏,帶著家人朋友,可惜這名老兵是二十多年前服役的,很多人早已不認識。

  正因如此,祖儂還和戰友開玩笑,如果有一天他回來了,一定要請喝一杯熱茶。

  明年即將退役的王鑫,則早早地流露出了對白哈巴的不舍。

  他管理的馬匹中,有匹馬就叫王鑫,王鑫説,它是我兄弟。

  對軍馬來説,最好的服役時間是4到16歲,五年前,王鑫就相中了這匹馬,假如有一天離開這裏了,希望由它代替自己繼續在這裏守衛下去。

  守衛,在祖國的西北之端,在他們“最美的時光”。(記者 王小英)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網絡媒體國防行】白哈巴邊防連:印刻在祖國西北之端的“最美時光”-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34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