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露濃壓架葡萄熟——江蘇灌南縣葡萄産業“變身記”
2018-09-17 15:13: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豐收的味道·圖文互動)(2)露濃壓架葡萄熟——江蘇灌南縣葡萄産業“變身記”

   9月13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居豐園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陶建敏(左)與合作社理事長孫浪(右)交流。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新華社南京9月17日電 題:露濃壓架葡萄熟——江蘇灌南縣葡萄産業“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董峻、鄭生竹

  白露過後,天氣漸涼。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的居豐園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們正忙著採摘最後一茬葡萄。飄香的果園裏,一箱箱剛從枝頭摘下來的葡萄裝進冷藏車,準備發往上海。

  這個合作社種了1200畝葡萄。從盛夏到仲秋,這裏都是豐收季,高峰時每天出貨5000多公斤。以往由于種植的品種賣不出好價錢,豐收卻不增收,而如今這個合作社種植的葡萄成了搶手貨。

  “我們直接供貨給上海、廣州、南京這些大城市的水果連鎖店。要貨的店很多,供不應求。”合作社理事長孫浪説,現在平均每畝能産三四千斤,刨去成本,每畝有六、七萬的純收入,這在三四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事。

  葡萄的傳統種植區域在北方。多雨的南方往往由于霜霉病、白粉病等葡萄病害高發,一直以來不是葡萄的主産區。幾年前,這個蘇北的農業縣把葡萄産業作為促農增收的主導産業來抓,葡萄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年産量超過3萬噸。

  “剛開始搞的時候,種的是‘巨峰’等大路貨,賣不上價錢,加上露天種植病蟲害重、管理技術跟不上,每畝收入也就幾千塊錢,扣掉人工等成本後就沒有多少收益了。”孫浪説,“那時很迷茫,合作社入不敷出,感覺快堅持不下去了。”

  2015年,灌南縣農委請來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係崗位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陶建敏。在他的指導下,孫浪和社員們改種市場效益好的新品種“陽光玫瑰”,又採納了陶教授的大棚避雨、H型整形、稀植限根等一整套栽培新技術,降低了人工和打藥施肥的成本,大大提升了葡萄品質。

(豐收的味道·圖文互動)(3)露濃壓架葡萄熟——江蘇灌南縣葡萄産業“變身記”

   9月13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居豐園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陶建敏展示他指導種植戶的專用APP。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之前全縣沒人敢換新品種,畢竟都進入挂果期了,換了品種萬一還不行怎麼辦?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二年,孫浪合作社的10畝“陽光玫瑰”就挂果了,當年收入20多萬元,合作社一舉扭虧。

  當地的葡萄種植戶紛紛來取經。親眼看到新品種、新技術的效應,果農們不再將信將疑。陶建敏成了果農們的“香餑餑”,搶著請他去指導。

  關鍵農時,陶建敏每個月來縣裏三四趟。即使人不在現場,他也能隨時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因為手機號碼早已公布。在葡萄開花期,他每天都會接到果農的咨詢電話。

  和孫浪一樣,有10年葡萄種植經驗的果農封功清一度想放棄老本行。他的家庭農場有40畝葡萄園。2014年那年,他種的葡萄一斤只賣5毛錢,虧得一塌糊涂。

  “市場上不缺葡萄,缺的是好葡萄。”他深有體會地説,“可是建大棚搞避雨栽培的初期投入大,剛開始我一直猶豫下不定決心。”

  每畝3萬元左右的設施投入讓不少種植戶感到有資金壓力。灌南縣財政整合了5000萬元左右的項目資金,用于鼓勵果農進行設施建設,按照財政資金70%、經營主體30%比例出資,對發展優質葡萄産業單體面積300畝以上的項目進行補助。

  這項政策打消了封功清等果農的後顧之憂。他對來年的葡萄豐收增産很有信心,已打定主意明年擴大新品種的種植規模。

  如今,灌南縣已經建起了10多個標準化的葡萄生産基地,今年目標是新發展優質葡萄3000畝,力爭打出“灌南葡萄”的區域公共品牌。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草原天眼測蒼穹
草原天眼測蒼穹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朱弟成:扎根世界屋脊的岩石學家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朱弟成:扎根世界屋脊的岩石學家
“山竹”過境廣西
“山竹”過境廣西
送別朱旭
送別朱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2995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