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大酒罐”村“醒酒”記
2018-09-17 09:18:2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大酒罐”村“醒酒”記

  引起這場巨變的是脫貧攻堅的東風,還有“外人”冷菊貞的到來

  ▲左上圖為冷菊貞來小南河之前,是位漂亮的時尚女;左下圖為冷菊貞來小南河後幹農活,臉龐變得黝黑,成為一個“農婦”(本報記者何山攝)。右上圖和右下圖為冷菊貞來小南河村前後村貌對比圖。(冷菊貞攝)

  小南河村變了,冷菊貞也變了。從剛來的時尚女,變成臉龐黝黑,頭髮已顯灰白的農婦。細嫩雙手滿是老繭,愛穿的旗袍變成耐臟的迷彩服,同事眼中的女攝影家成了村民心中的“冷大哥”

  她用兩年多的努力,換來了烏蘇裏江畔的黑龍江省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大變樣,一窮二白的偏遠山村變成了多業並興、脫貧攻堅的明星村

  本報記者李鳳雙、管建濤、王建

  除夕夜,闔家團圓之時,她獨自踏著沒膝的積雪,穿過一塊墳塋地,登上山,就為了拍攝一張小南河村紅燈高挂的夜景照片。

  農家樂廁所臟了,拿起掃帚就去掃;腰扭了,拄著拐棍工作;嗓子啞了,仍一遍一遍喊著安排遊客食宿……

  有人説,用得著這麼拼命嗎?在駐村第一書記冷菊貞看來,這些都值得。

  她用兩年多的努力,換來了烏蘇裏江畔的黑龍江省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大變樣,一窮二白的偏遠山村變成了多業並興、脫貧攻堅的明星村。

  冷菊貞也變了。白皙的面龐變成了“高原紅”,細嫩的雙手起了老繭,同事眼中的女攝影家成了農民心中的“冷大哥”……

  她喜歡村邊的大頂子山,沒事的時候就登上去,看小南河的全景。東北天氣逐漸變冷,小南河村320畝菊花就要綻放,冷菊貞喜歡菊花。她説,她就是大頂子山下的一朵“冷菊”。

  “泡在酒缸裏”的貧困村

  “烏蘇裏江水長又長……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傳唱的《烏蘇裏船歌》,讓人們熟知了地處中俄邊境的烏蘇裏江和大頂子山。

  在烏蘇裏江畔、大頂子山下,有個村莊叫小南河。村裏一共226戶村民,幾十年來一直過著“土裏刨食”的生活,種地為生。

  村裏保留了很多東北已經消失或者即將消失的民俗民風,比如老房子、老磨盤、老煙袋、老棉襖,還有老作坊,老講究、老習俗。

  小南河在當地小有名氣。不過,是因為貧困,因為這裏的村民喝酒成風。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小南河是遠近聞名的“大酒罐子”。現在四五十歲的村民以前家裏至少有兩口能裝200斤的大缸,一口缸裝水,一口缸裝酒。

  一到冬天,大雪封路,這個小村幾近與世隔絕。村民沒事幹,就養成了喝酒的風氣,饒河縣很多地方都知道小南河人能喝酒。

  村裏有一棟改建的平房,小南河村村民特別熟悉,這是小南河村原來的供銷社。供銷社最好賣的就是酒,有時甚至斷貨。

  “一到冬天,大夥就開始用板車拉著大缸到供銷社排隊買酒,家家至少買200斤,能喝的人家買四五百斤。”村民陳兆軍回憶。

  小南河村村委會主任孫桂嶺説,早年間饒河縣開過一家酒廠,小南河村供銷社是最大的買家,有的村民還直接去那裏拉酒。

  酒廠曾有過一個粗略的估計,僅有五六百人的小南河村一年拉的酒不下十噸。

  但2016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醒酒”了,貧困落後不起眼的小南河,變成了很多人熟知的“網紅村”。

  引起這場巨變的是脫貧攻堅的東風,還有冷菊貞的到來。

  不受待見的第一書記

  1973年,冷菊貞出生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畢業後到饒河縣工商局工作,後調到雙鴨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由于工作內容一直與宣傳有關,她自己也愛上攝影,並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攝影師。她是饒河縣攝影家協會第一批會員。

  當得知市裏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時,她主動請纓到風光秀美的小南河村。

  2015年12月6日,穿著長款羽絨服、背著攝影包、燙著發的冷菊貞來到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赴任駐村第一書記。

  來之前,冷菊貞對小南河村做了詳細調研。這裏有巍巍大頂子山、清澈山泉河,還有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格的木刻楞老屋、大院等老物件,很適合旅遊。

  “我把關于小南河村自然和民俗風貌圖片發到攝影愛好者微信群裏,很多人都説太美了,一定要去。”冷菊貞説。

  這些在農民眼裏不值錢的東西,不正是攝影愛好者和城裏人眼裏的寶貝嗎?冷菊貞冒出一個想法:把這些資源利用好,把鄉村旅遊搞起來,鄉親們一定能富。

  于是,到任第一天的大會上,她就提出:“小南河要搞鄉村旅遊脫貧致富。”

  沒想到,這個提議遭到很多人反對。

  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哪想過發展鄉村旅遊!村民董國華説風涼話:“一個照相的,能幹出啥名堂。”

  “村裏人都不願意看的東西,外人還能願意來?”有村民認為,冷菊貞是來“鍍金”的,“瞎胡鬧”。

  不僅村民不理解、不支援,村幹部也認為不可行。

  “當時我和冷書記的觀點有衝突。我們一輩子就是種地,不懂什麼鄉村旅遊,也不會做。”時任村委會主任王文山説。

  有的村民想把老房子拆掉,建新房,改善一下居住環境。可冷菊貞不讓拆,還建議通過維修、改造把房子“裝舊”,準備接待遊客。

  剛到村裏,冷菊貞和村民就有些“對立”。

  給村裏人賣命的“外人”

  面對質疑,倔強的冷菊貞不信邪。

  她挨家挨戶動員走訪,終于有了成效。黨員李忠海帶頭建起第一個農家樂。慢慢有了第二家、第三家……

  為了發展鄉村旅遊,冷菊貞自掏腰包為農家樂購置統一的倣古花布、年畫、窗花等。

  發展旅遊,尋找客源是難事。2016年元旦,得知浙江一個代表團在饒河縣,冷菊貞到府自薦,推銷小南河。

  由此,小南河村迎來第一個旅遊團。但此時,很多村民仍不相信能吃上“旅遊飯”。

  2016年春節,冷菊貞通過饒河縣宣傳部門爭取了200個紅燈籠,準備拍一些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小南河照片,方便宣傳推廣。

  不料,村民領走之後,有的放在自家床底下,有的放在院落裏,挂出來的只有20多個。

  冷菊貞沒放棄,又從縣裏要了200個,這次她想了個法子。

  冷菊貞請村裏的能人董連營負責發燈籠,每家都登記留下電話,誰不挂就讓誰再送回來。這樣,除夕當天,家家戶戶挂起了紅燈籠。

  旅遊剛有起色,問題就來了。遊客反映農家樂廁所臟、難聞。冷菊貞一家一家檢查,誰家院子臟了,她幫著掃院子,誰家廁所不幹凈,她幫著收拾。幾次之後,一些村民不好意思了,開始主動打掃。

  遊客開始增多,一些村民又出現了“能撈點就多撈點”的思想。有的農家樂飯菜品質下降,住宿條件也不好了。

  她把開農家樂的村民召集在一起,苦口婆心地講長效發展的道理,“要注重服務品質,要有長遠眼光”。

  2016年,小南河舉辦“五一三天樂”,吸引了大量遊客。一位遊客提出要住單間,當時村裏沒有單間。時任小南河農家旅遊協會餐飲部長董連營和遊客吵了起來。

  冷菊貞得知後罵了一頓董連營。“我忙前忙後,你還罵人,我跟你受這個氣幹嘛!”董連營撂了挑子,回家後把門一關,睡大覺去了。

  “餐飲部長負責遊客吃住,剛剛起步的小南河旅遊,可不能因此砸了牌子。”冷菊貞扭了腰,拄著棍來到董連營家,在門外一遍一遍喊他名字,董連營在炕上睡大覺裝聽不見。

  “我聽見她嗓子都啞了,就是不出去。後來我父親都來了,我才去管那攤事。”回想起這件事,董連營很後悔,“當時太任性了”。

  此後,董連營對冷菊貞的看法開始轉變。“一個外人,都為小南河這麼拼命,咱村裏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幹。”

  洗心革面的“酒鬼”“賭徒”

  村窮人心散,小南河村喝酒、打麻將成風。冷菊貞來後,一邊發展産業,一邊整治酒風、賭風。

  毛志江曾是小南河有名的“酒鬼”“賭徒”,也是一名懶漢。冬天村裏清雪,大夥都不敢叫他。他要來了,不但幹不了活,還得拉一個嘮嗑的。

  一次村裏舉辦旅遊活動,頭天毛志江答應好的事情,第二天醉醺醺地來晚了。

  冷菊貞急了,“你看你那德行,就是扶不起來的阿鬥,不要命的酒鬼。”當著眾人的面,冷菊貞罵了毛志江。

  毛志江平時愛面子,當眾被罵覺得很丟人,但也知道自己耽誤了大家的事。他向冷菊貞保證,“大姐,今後我毛志江再也不喝白酒了”。

  對待歪風,冷菊貞既有潑辣的一面,也很講究策略。她偷偷錄了毛志江要戒酒的視頻,留下證據。

  “以前想幹點事,沒人領著幹,整天在村裏商店喝酒、打麻將。現在不一樣了,冷書記確實想帶領大家幹事。”毛志江説,喝大酒這毛病得改。

  一開始,村民還不相信,毛志江能洗心革面?能改好?後來的實施證明,他真的改了。

  去年,冷菊貞發動群眾籌措資金建起辣椒醬廠,毛志江第一個入股。秋天,毛志江也不躲在商店裏喝酒了,而是帶領村民洗辣椒、炒辣椒,辣椒水濕透了衣服,也不嫌苦。

  禁酒還有制度支撐。一個村幹部上班期間喝酒,被罰款50元,此後再沒有村幹部上班喝酒了。

  冷菊貞不怕得罪人。有人打麻將,她去攪局,強勢“禁賭”。

  62歲的李福蓮以前愛打麻將。麻將桌上,她還和別人發生過口角。“現在我可沒時間打麻將了,冷書記去年引來了種藥材的客商,我們老兩口在那採藥、鋤草,一小時15元,今年已掙了4000多元。”

  “要想改變歪風,就得讓他們有事幹,有錢掙。”冷菊貞説,僅藥材基地用工,目前全村農民就掙了70余萬元。

  打麻將的人少了。原來開麻將館的董國華,就將兩臺自動麻將桌賣了。

  酒風、賭風剎住了,小南河村停了10多年的秧歌隊重新組建起來。

  村民康進香説:“以前大夥願意喝酒、打麻將,哪有時間扭秧歌,如今不僅鍛煉身體,還讓大夥的關係更融洽了。”

  “不務正業”的鏡頭

  冷菊貞的腳步踏遍饒河縣的山山水水,她把對家鄉的愛,記錄在鏡頭裏。

  除夕夜,當闔家團圓之時,冷菊貞卻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獨自踏著沒膝蓋的積雪,穿過一個墳塋地,登上一座山,就為了拍攝一張小南河村紅燈高挂的夜景照片。

  村民知道冷菊貞夜穿墳塋地後,給她起了“冷大膽”的外號。

  有人説,犯得上這麼拼命嗎?在冷菊貞看來,值得。

  拍完小南河夜景,當她趕到家時,還差5分鐘就到零點。照片上傳“朋友圈”後,大年初二就吸引了一批攝影愛好者來小南河村採風。

  接待大型旅遊團時,脖子上挂著相機,腋下夾著擴音喇叭,一身藏藍的土布工作裝,腳上穿一雙快要看不清顏色的登山鞋,這是冷菊貞的標配。

  平時,她將鏡頭對準了農家樂,按下快門,記錄下精彩的瞬間,照片獲得很多點讚。

  她還買了無人機自學。清晨,當村民還在熟睡中,她時常已在航拍小南河的全景。村裏有活動、遊客多時,無人機也派上用場。

  “以前拍家鄉,是為了單純的山水美。現在拍山村,是為了老百姓的腰包。”冷菊貞笑稱,“有點不務正業了”。

  每年春節,愛好攝影的冷菊貞還挨家挨戶給村民拍全家福,記錄下幸福時刻。

  “去年春節時,我們做好團圓飯在家等著。”村民李榮珍説,“冷書記給我們拍全家福,成了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冷菊貞在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艾青在詩中説,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而我要説,因為我對家鄉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所以要用好風景寫出創業經。

  擺脫貧困的明星村

  翻磨盤、釘爬犁、編苞米串、挖雪道、挂燈籠……小南河獨特的民俗風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客。

  冷菊貞還把“二月二”打造成了“開耕節”,舉辦了“五一三天樂”“端午一日遊”“七七乞巧節” 等活動,這些已成為小南河的品牌。

  最多的一天,小南河村接待了600人,是村裏常住人口的3倍多。

  村民腰包慢慢鼓了起來。開農家樂的董國華説,今年春節後,幾乎每天都接待幾桌遊客,一年能掙七八萬元。

  為了進一步規范鄉村旅遊,避免村民間的不良競爭影響信譽,村裏成立了小南河農家旅遊協會,下設餐飲、銷售、文藝等7個部門,實行統一管理。

  如今,小南河已成為黑龍江省鄉村民俗旅遊示范點,累計接待遊客3.2萬余人,營業收入300多萬元。

  小南河由鄉村旅遊起步,但不止于此。小南河生産的辣椒醬,成了熱銷品。採訪當天,冷菊貞還接到訂購200瓶辣椒醬的電話。

  依托村民們常種的辣椒,小南河村建成了辣椒醬産業,兩年來村民的農副産品收入100多萬元。

  在黑龍江省組織的第一書記年貨大集上,小南河村銷售辣椒醬、豆油、雜糧等農産品收入10萬余元。一個一窮二白的偏遠山村變成了多業並興、脫貧攻堅的“明星村”。

  今年,饒河縣正式退出貧困縣行列。2015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目前只有因大病致貧的1戶。

  在冷菊貞積極爭取和上級部門協調下,去年12月小南河村引來光伏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收入10萬元,將分給村集體和貧困戶。正在建設的42棟蔬菜大棚年底完成,收入將惠及全體村民。

  永不離開的“工作隊”

  冷菊貞來之前,小南河村黨組織被認定為“軟弱渙散”。

  整頓村級黨組織,冷菊貞從選優配強村幹部抓起,把單打獨鬥的能人培育成了村裏的帶頭人。

  在擔任旅遊協會餐飲部長之前,董連營經營400畝地,在村裏是富裕戶,吃喝不愁。“沒事的時候經常喝酒,打打牌,日子過得挺滋潤。”

  董連營經常在村裏張羅紅白喜事,也是村裏的能人。冷菊貞來到小南河之後,董連營認為她是來“鍍金”的,“看不上她”。

  但冷菊貞看重董連營的組織能力,請他擔任小南河旅遊協會餐飲部部長。擔任餐飲部長後,董連營挨家串戶檢查衛生,監督飯菜品質和價格,為小南河的發展出了不少力。

  董連營説,這兩年在旅遊協會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很大鍛煉,也得到村民認可,“更重要的是有責任心了”。

  去年底換屆時,董連營順利成為村黨支部書記。

  如今,冷菊貞和董連營成了“黃金搭檔”。冷菊貞説,有時開會,意見不合時,兩人會吵架,但事後還像平常一樣。

  孫桂嶺曾擔任過村委會主任。但前幾年他對小南河發展失去了信心,不想參與村裏的事,自己單幹。

  冷菊貞聽説他有能力,請他出任旅遊協會會長,結果吃了閉門羹。但冷菊貞不放棄,“三顧茅廬”,最終感動了孫桂嶺。

  “冷書記工作有激情,有為民情懷,感染了我。”孫桂嶺説。

  在去年底的換屆中,孫桂嶺又再次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

  小南河村婦聯主席馬莉去年從預備黨員轉正,她説:“組織需要,隨叫隨到。”家裏父親因病臥床,但村裏的事,馬莉從不耽誤。

  冷菊貞來後,還注重建章立制。周一到周五,村幹部要簽到、值班,有事需請假。她要有事,也得向村黨支部書記請假。

  村民楊紅麗説,冷書記為小南河村選拔培養了一屆有活力、有幹勁的村兩委班子,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村幹部帶動能力強了,民心也更齊了。2016年夏,烏蘇裏江發大水,冷菊貞跟村幹部組織婦女做飯,沒有不同意的。大夥將大饅頭、豆漿、炒菜送到抗洪一線,事後還得了一面錦旗。

  “駐村工作隊不會一直在,我要打造一個帶不走的工作隊。”冷菊貞説。

  老少都愛去的“福屋”

  冷菊貞為小南河搭起一個“福屋”。

  在小南河村,沒有人不知道“福屋”。村裏大人小孩都想來“福屋”坐一會兒,不是求冷菊貞辦事,就是想看看她。這成了不少村民的習慣。

  冷菊貞來到小南河村後,她租了一間民居,貼滿了“福”字,村民都叫“福屋”。

  “福屋”外面糊著泥土,門前放的鋤頭、草帽是冷菊貞平時幹農活的“裝備”。

  走進“福屋”,一條長辦公桌上,擺放著小南河産的辣椒醬、燒酒、葵花籽油……在角落裏,一個土炕,一個電熱板,加上大桌子上的電腦,就是冷菊貞的辦公和生活區。

  村民李榮珍説,屋裏夏天潮濕,冬天漏風,冷書記在“福屋”遭老大罪了,冬天有時不脫衣服在電熱板上就睡了。

  “福屋”裏的燈是村裏的“長明燈”。冷菊貞經常忙到很晚,工作到第二天淩晨兩三點是家常便飯。有時村民早起幹活了,她屋子裏的燈還沒熄。

  慢慢地,“福屋”不僅是冷菊貞的住處,還成了小南河村村委會“第二辦公區”,村裏的會多數在“福屋”召開。

  董連營説,“福屋”的人氣越來越旺,現在已經是小南河的一個標誌了。

  村民康進香時常在“福屋”看見冷菊貞幹咳嗽,就勸她注意身體,“冷書記不聽,看著我都心疼”。一咳嗽,她就用碗喝茶,碗上留有不少茶漬。

  在康進香的勸説下,冷菊貞買了一只奶羊,拴在“福屋”前。有時她忙沒時間喂,村民誰路過,就幫她喂一下。

  擠出來的羊奶,除了自己喝,冷菊貞還通過通勤車,帶給縣城的父母,“工作忙,能為他們做的不多。”

  全村挽留的“冷大哥”

  以前冷菊貞住在雙鴨山市,距離饒河縣城300公里,但幾乎每周都去看望縣城的父母。現在小南河村距縣城只有20多公里,但她卻幾個月回不去一次。

  由于長期駐村,在哈爾濱上大學的兒子,一年只見一兩面。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不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冷菊貞説。但在小南河村民心裏,她是最優秀的第一書記。

  由于在第一書記崗位表現突出,她被評為2016“感動龍江”十大人物、2017全省五一勞動獎章、2017全省百名優秀第一書記、2018全省百名優秀駐村幹部……

  小南河變了,冷菊貞也變了。從剛來的時尚女,變成臉龐黝黑,頭髮已顯灰白的農婦。細嫩雙手滿是老繭,愛穿的旗袍變成耐臟的迷彩服,同事眼中的女攝影家成了村民心中的“冷大哥”。

  跟村民待久了,做事風格也變了。原來在機關,她出門就得化粧,如今起床後,有時連鏡子都不照。抬腿上炕、盛飯就吃,甚至居住的房門也不鎖。

  “來找我的人,都是有事的農民,用不著鎖。”冷菊貞説。

  一位鄉鎮幹部説,冷菊貞最大的成功不是帶村民掙了多少錢,而是贏得了民心。

  去年上半年,聽説冷菊貞任職年底到期,村裏炸鍋了,大夥紛紛挽留。

  冷菊貞申請留任,經組織決定,任期延長了三年。

  當被問及冷書記這次任職到期後怎麼辦?董連營有點哽咽,“舍不得,但得讓人家走啊……我們現在能挑起小南河發展的擔子。”

  來小南河村赴任時,冷菊貞準備在這裏寫一篇長篇小説。兩年多過去了,她忙于小南河的發展,只動筆寫了幾千字……

  如今,小南河村已成了脫貧攻堅的明星村、鄉村振興的樣板村。冷菊貞沒想到,她自己已成了這個山村巨變故事的主人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重慶百余小朋友共畫“團圓”迎中秋
重慶百余小朋友共畫“團圓”迎中秋
福建武警在深山峽谷和陌生海島開展“魔鬼”大練兵
福建武警在深山峽谷和陌生海島開展“魔鬼”大練兵
甘肅肅南:高原“精靈”黑頸鶴雪中嬉戲
甘肅肅南:高原“精靈”黑頸鶴雪中嬉戲
祁連山九月迎秋雪 雪山霧海輝映綠色草原
祁連山九月迎秋雪 雪山霧海輝映綠色草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43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