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運動員讀大學是混文憑?是時候改變這個刻板印象了
2018-09-14 06:56:38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亞運會結束後,孫楊入校深造讀博,再次開啟“運動員上大學”的老話題。其實早在2010年,孫楊就已被浙江大學錄取。4年後本科畢業,他又在2017年完成了研究生學業。而運動員進入大學深造學習,也早就不再是新鮮事了。

  就在亞運會前,中國女足的核心球員古雅沙順利拿到了北京師范大學的碩士學位。在雅加達,古雅沙打進了3球,以絕對主力的身份隨隊摘得銀牌。10多年間,古雅沙的國家隊出場數已超過百場,球場之外,她通過不懈的努力,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學業,殊為不易。

  即便是平常人,從本科讀到研究生也不輕松,更何況以運動員的身份。這一點,她的師姐,已退役的女足名將畢妍體會更深,從2006年本科以“體育健將”的身份入學,到2014年拿到體育教育專業的碩士學位,這位前中國女足隊長如今已是北京師范大學的體育講師。

  “做球員的時候,能去大學深造真的很高興。但也確實,當年的訓練、比賽很密集,只能是利用比賽的間歇、寒暑假的時間去學習,努力去修學分。北師大的學分要求很嚴格,我用了6年才修夠了學分,感謝學校很支援我們。”畢妍回憶本科入學時説。

  談到上學給自己帶來的變化,畢妍認為,校園生活的經歷讓自己十分受益,各個方面都會有所提高:“不同于專業隊裏‘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在校園裏,可以上課、可以踢球、更可以和很多人交流。慢慢地,為人處世的思維、對足球的認知都會發生些變化。”

  站在運動員的角度,這些潛移默化的改變之外,更不能忽視專業領域內的受益。畢妍介紹,通過對運動生理、體育心理等課程的學習,她會更加懂得大賽之前如果調整心態,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或者受傷後,更懂得判斷哪個部位出了問題,應該怎麼去恢復。

  無獨有偶,孫楊的大學生涯,也經歷了類似的困難。裏約奧運會前,由于需要長時間緊張備戰,孫楊的父親還特意為他請假,辦理緩考程式。

  落下的課程怎麼辦呢?據媒體報道,浙江大學為孫楊補上了因為訓練比賽而落下的課程,不過和所有學生一樣,他也要參加考試和補考才能過關。

  關于深造對運動員的影響,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院副院長孫葆麗認為,運動員深造的情況目前已比較普遍,進入高校學習是非常好的經歷,可以提高學歷和文化水準。

  “緊張的比賽之余、高強度訓練的壓力之下,一段校園生活可以給運動員帶來精神上的滿足,這是訓練之余的調劑,更是難得的收獲。”孫葆麗説。

  換個角度,對高校而言,吸納運動員入校其實也實現了雙贏:“高水準運動員會帶動校園的體育氛圍,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關注,也會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也許會有人説,運動員去上大學是為了“混個文憑”,甚至認為,如果沒有優秀運動員的光環,他們沒機會讀大學。這種説法顯然偏激,這種邏輯也並不成立。

  2017年,21歲的華潤豪與江蘇隊一起奪得了全運會男子網球團體賽金牌,當時,正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讀書的華潤豪,由于在讀大學生的身份,還不被允許打職業比賽。

  2018年夏天,順利畢業的華潤豪正式開始職業網球生涯,試水了ATP低級別的賽事。進入職業網球的第一個月,今年7月,華潤豪就在ITF昆山站奪得男子雙打亞軍。當然,他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

  10歲時,華潤豪有機會放棄學業,專攻職業道路,但他堅信“人生不止一條路”:“我想努力進入一所好的大學,可以各方面均衡發展,心中的網球生涯也不會荒廢。”他在美國參加了水準不低的大學比賽,在全美范圍內成績不俗。進入職業之後的一係列戰績,也證明了這一點。

  “進大學讀書的壓力很大,除了學業,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我在美國大學之間打了很多比賽,經歷了各種場合、各種壓力。我相信,成熟的心智是職業球員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大學就像個迷你的社會,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因此,大學對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履歷。”

  因此,是時候糾正“運動員上大學只是為混文憑”的説法了。大學的經歷,有可能讓運動員“重生”,甚至開啟一段更好的生涯。在結束運動生涯後,他們會迎來更寬廣的選擇空間,比如畢妍,她畢業後留在北師大教書,成為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運動員無論多麼優秀,運動生涯都比較短暫。走入高等學府去充實文化知識,對他們未來進入社會有很大的好處。”孫葆麗總結道。(記者 王牧青)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蓑羽鶴飛舞巴裏坤草原
蓑羽鶴飛舞巴裏坤草原
收獲海鹽
收獲海鹽
懸崖絕壁攀岩熱
懸崖絕壁攀岩熱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42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