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老兵手印:講述國家壯烈記憶
2018-09-03 18:00:4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長沙9月3日電 題:老兵手印:講述國家壯烈記憶

  開欄的話:

  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鬥;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

  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激勵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櫛風沐雨、奮鬥求存、自強不息,迎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力弘揚民族精神,並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至為重要!

  從即日起,新華社開設“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欄目,集中推出一批稿件,講述一個個閃耀民族精神的動人故事,激勵我們堅定“四個自信”,更加奮發有為,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嶄新業績。《老兵手印:講述國家壯烈記憶》為開欄之作。

  新華社記者 周勉

  一年前,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永久珍藏了由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湖南老兵之家共同捐贈的1209份抗戰老兵手印。

  烽火已遠、國恥不忘。這些手印,為後人默默講述著中華兒女團結禦侮、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悲壯經歷。

  記者了解,這一年,共有超過100萬人前往芷江受降紀念館參觀,幾乎每個遊客都會仔細凝視這些老兵的手印紋路。

  每一個手印都令人難以忘懷!在為第100軍63師187團士兵陽洪隆拓印的左手手印上,能夠清晰分辨出中指和大拇指都殘缺了一部分,這是陽洪隆老兵在當年邵陽雪峰山保衛戰中負傷所致。來自株洲炎陵的鐘振權,曾是第九戰區25師的一名戰士,他的左手手印同樣因為失去了兩根手指而殘缺不全。

  正是這些手印的主人,與千千萬萬的優秀中華兒女一起,用他們的浴血奮戰與壯烈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安寧生活。

  1922年,陳忠民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個小山村。不到槍高的年紀,他便投身抗日。1942年,陳忠民被編入88軍79師。此後至抗戰勝利,陳忠民跟隨部隊參加了浙贛會戰、閩浙追擊戰共計大大小小80多次戰鬥,最艱苦時甚至要以自己的尿液維持生命。出生在益陽的姜立誠16歲時被編入第九戰區司令部從事後勤事務,後來負責調度戰時物資、轉移檔案文件和收發即時戰報等工作,盡管作為一名文職士兵,沒有親臨一線殺敵,但姜立誠同樣抱著抗戰必將勝利的堅定信心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在抗戰相持階段,中日雙方在湖南先後展開了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等6次大規模會戰。湖南也是抗戰老兵健存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10多年來,“湖南老兵之家”及全省各地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團隊,先後尋找並確認了抗戰老兵3000余位。這個平均年齡90多歲的英雄群體,這些年不斷有抗戰老兵去世。截至今年8月,湖南健在抗戰老兵數量已不足1100人。

  “在拓印手印的過程中,老兵們無不莊嚴地戴上自己的軍功章,鄭重其事地按下手印並簽上自己的姓名。”湖南老兵之家執委佘樹忠告訴記者,“但也遇到過原本聯繫好了,趕到老兵家中,老兵已經去世的情況。”志願者們有時只能將擺放在靈堂前尚未下葬的棺槨打開,眼含熱淚為已經辭世的老兵留下最後的印記。

  芷江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告訴記者,他們將從收藏的1209份老兵手印中選出一部分,通過修建手印墻的形式長期在紀念館廣場展示。

  “收藏老兵手印,是希望充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歷史責任,繼承和發揚抗戰優良傳統,向後代傳承這種精神。”吳建宏説。

新華時評:賡續抗戰精神 共圓復興夢想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雷東瑞
老兵手印:講述國家壯烈記憶-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75112337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