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黃大年:願得此生長報國
2018-08-10 18:26:5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8月10日電 題:黃大年:願得此生長報國

  新華社記者 趙丹丹

  他的回國,讓某國的航母演習艦隊後退一百海裏,推動中國深探事業用5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20年的道路;

  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使中國正式進入了“深地時代”……

  2017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去世,年僅58歲。

  人們深深敬仰、懷念這位“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當代科學家。

  他的使命:振興中華,我輩之責

  2009年,黃大年放棄康橋之畔處于巔峰的事業,回到長春,只為赴一個與祖國的約定。

  “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是從東北這塊黑土地走出去的,吉林大學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我就一定會回到這裏!”黃大年説。

  2010年,科技部一個航空重力梯度儀的項目找上了黃大年。

  “這是關係國家戰略安全的重大研究,我願意做。”黃大年二話不説挑起重擔。

  在外國長期對華封鎖的情況下,中國想要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非常艱難。黃大年跑遍了與航空重力梯度儀研究相關的科研院所摸“家底兒”,然後把自己關進辦公室。

  入夏時節,黃大年穿著T恤衫、大短褲,坐在屋子中央,專注地在電腦上敲著字,核對數據;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著電腦喊一聲“兩個烤苞米”,沒有烤苞米,他就從書包裏掏出兩個麵包。晚上,別人都休息了,他坐著午夜航班出差,飛機上還在改PPT……

  很多人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麼拼,黃大年説:“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願足矣!”

  他的“幻想”:交叉碰撞,“聚變”新能

  科學是嚴謹的,但離不開奇思妙想,黃大年就是這樣的“幻想家”——他要創造一個“科研特區”,把跨學科人才匯聚到統一機制下開展工作,讓基礎研究和前沿科技“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出增量”。他提出,在吉林大學設立新興交叉學科學部。

  黃大年與探測儀器專家合作研發深地探測儀器裝備,與機械領域專家合作研發重載荷物探專用無人機,與電腦專家合作研發地球物理大數據處理與解釋係統……在黃大年想要構建的“科研特區”中,沒有什麼不敢想,也沒有什麼不能做。

  在黃大年的倡議下,2016年9月,新興交叉學科學部籌備初期工作宣告完成,一個輻射地學部、醫學部、物理學院、汽車學院、機械學院、電腦學院、國際政治係等的非行政化“科研特區”初步形成。黃大年也成為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

  在他的推動下,吉林大學的衛星通信、汽車設計、大數據交流、機器人研發等諸多領域涌現一個個“奇跡”,並衍生出許多新課題、新方向、新學科。這個“科研特區”,未來將帶動不可估量的産業項目。

  他的“遺産”:求知報國,激勵後人

  黃大年雖已離世,精神從未走遠。

  黃大年事跡宣講團在福建師范大學作報告,一位女生聽後淚流滿面地説,以前不知為什麼而學習,今天聽了黃老師的事跡報告,我找到了求學的本心:努力學習,求知報國。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我們要沿著黃老師的足跡奮勇前行,黃大年精神將永存心間!”在2018年5月舉行的吉林大學“黃大年創新實驗班”授牌儀式上,“黃大年班”的學生高舉右手莊嚴宣誓。

  黃大年的團隊補充了新力量。目前重力梯度儀的核心器件——加速度計取得重要進展,在加速度計精度、體積、重量方面都實現量級突破;“智能化物探用無人機直升機”研制項目,無人機平臺正處于小試測試,無人機探測係統正處于實驗階段。

  “大年未竟的事業,吉大人正在全力以赴。”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金色葵海染河套
金色葵海染河套
新疆:家鄉味道
新疆:家鄉味道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325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