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
2018-08-10 11:08:49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

  ——鄧稼先先進事跡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

  光明日報記者 袁于飛

  日前,原創大型黃梅戲《鄧稼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該劇展現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一批老一輩科學家為實現科技強國夢而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巨大貢獻,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在觀看演出後説:“鄧稼先先生是我們九三學社的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

  雖然已經逝世32年,“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依然活在無數國人心中,他的先進事跡在中華大地上傳頌,激勵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爭當中國脊梁。

  感動中國激勵後輩

  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默默無聞地為中國的核武器奮鬥了28年,作出了卓越貢獻。

  1924年,鄧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1948年至1950年在美國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為了實現科技強國的夙願,畢業當年,他毅然回國,來到中國科學院工作。新中國啟動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國防尖端科研試驗工程後,鄧稼先參加、組織和領導了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9年,鄧稼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同鄉,初中、大學、留學都在一起。鄧稼先逝世後,他寫了一篇紀念文章《鄧稼先》,飽含感情地寫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鄧稼先的一生。

  1996年,鄧稼先曾經的同事——于敏、胡仁宇等著名科學家聯名在《光明日報》著文,給予鄧稼先臨終前所著的《建議書》以極高的評價。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曾説,自己的偶像是鄧稼先:“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麼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當你面臨同樣選擇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

  在鄧稼先生前工作過的地方,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有一尊他的半身銅像。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每年都會舉行獻花儀式,舉辦“兩彈精神論壇”,推動全院幹部職工學習傳承“兩彈精神”。

   口耳相傳永恒歌頌

  2009年,電影《鄧稼先》問世,其中不少故事鏡頭讓人潸然淚下。如鄧稼先患癌症住院,國防科工委的同志來探望時説:“我們國防科工委的同志們都很敬重您,想聽聽您的人生箴言。”鄧稼先稍加思索説:“選擇了核武器,就意味著選擇了犧牲和付出。可是,我對自己的選擇,終生無悔。”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胡仁宇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畢業後就跟鄧稼先一起工作,直到1986年鄧稼先辭世。他參加首映式後説:“我最感佩的是鄧稼先對祖國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對工作的一絲不茍。”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教授給首映式寫信:“希望電影《鄧稼先》能讓年青一代認識到科學技術在國家富強、民族興旺中起的巨大作用。”

  清華大學學生主演的話劇《馬蘭花開》,講述了鄧稼先為祖國核武器事業嘔心瀝血、忘我奮鬥的一生。2013年4月首演以來,觀看人數近10萬。每年新生入學,清華都會組織觀看,學習以鄧稼先為代表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嚴謹創新的科學精神、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和高尚純粹的人格魅力。

  “鄧稼先,他就像古城清早的陽光,明亮而不刺眼,溫暖著他所照耀的地方;就像關中綿延的秦嶺,偉岸而不張揚,養育著山腳下的家家戶戶。隔著幾十年的時光,我們依然能觸摸到他的脈搏,西去兩千裏,我們依然能看到他生命的延續。”這是人們發自內心對鄧稼先的讚譽。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金色葵海染河套
金色葵海染河套
新疆:家鄉味道
新疆:家鄉味道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3251316